? ? 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所公布的數(shù)據(jù),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迅速,衛(wèi)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狀況和營養(yǎng)水平不斷改善,然而,當前我國城鄉(xiāng)居民 膳食結構欠合理、超重 肥胖率高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隨著人們對 飲食健康的需求逐漸上升,種種號稱“零 脂肪”、“無 蔗糖”、“ 非油炸”、“零熱量”的“健康 食品”紛紛闖入大眾視野,稱得上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可是,對于這些“健康食品”的新概念,你真的弄懂了嗎?這些廣為流傳“健康食品”真的能讓人擁有健康嗎?
?
? ? “零脂肪”食品更健康?
?
? ? 現(xiàn)代人脂肪攝入量普遍偏高,《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我國居民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30%。對于那些“生命不息,減肥不止”的愛美人士來說,包裝上印有“零脂肪”或者“低脂”的食品更易受到青睞。然而,“零脂肪”食品一定更健康嗎?恐怕并不盡然。
?
? ? 這是因為,“零脂肪”并不等同于“零熱量”。眾所周知,對于減重人群來說,對能量攝入的限制是*核心的要素。而現(xiàn)實情況是,一種產(chǎn)品“犧牲”掉了脂肪,某種意義上也就意味著其“犧牲”掉了口感,這對于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而言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企業(yè)勢必要通過添加其他成分來提升口感,以增強消費者對于產(chǎn)品的認可度。
?
? ? 以人們*常見的“零脂肪”產(chǎn)品——乳酸菌飲料為例,其脂肪含量為零,熱量卻沒有那么低。中國營養(yǎng)學會副秘書長王竹指出,乳酸菌飲品富含會產(chǎn)酸的乳酸菌,需要加糖以調(diào)節(jié)口感,才能更好地獲得消費者的產(chǎn)品認可。而糖和脂肪都屬于功能成分,糖的攝入量同樣需要被人們重視。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建議,人要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減少游離糖的攝入量,成人和兒童的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nèi)。從這個角度來看,“零脂肪”與“不含糖”孰輕孰重,就成為了需要消費者自行衡量的問題了——是要選擇低脂高糖的產(chǎn)品,還是選擇相對均衡的產(chǎn)品呢?答案恐怕因人而異。
?
? ? “非油炸”食品不含油?
?
? ? “非油炸”食品也是近年來比較“搶眼”的一款健康食品。從字面意思來看,大多數(shù)人會感覺“非油炸”食品就意味著脂肪含量較低,也因此博取了很多嘴饞又想控制體重的消費者的好感。但是,“非油炸”與“低脂”并不是劃等號的。
?
? ? 以薯片舉例,一種標注為“油炸型膨化食品”的原味薯片,排在配料表前兩位的分別為馬鈴薯雪花粉和植物油,每30克該產(chǎn)品的脂肪含量為9.9克,占正常成人**推薦攝入脂肪總量的17%。而一桶“非油炸”的蜂蜜牛奶味薯片,氫化植物油依然是該產(chǎn)品的第二大配料,通過該產(chǎn)品所標注的營養(yǎng)成分表進行換算,每30克該產(chǎn)品的脂肪含量為7.26克,占正常成人**推薦攝入脂肪總量的12%。
?
? ? 可見,所謂“非油炸”強調(diào)的絕非是油,否則蓬松、松脆的口感就無法呈現(xiàn)出來。與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僅是在工藝上避免了高溫烹制的過程,在風險控制上或許有所降低。而從健康的角度講,人們在食用含油量并不低的“非油炸”食品時,同樣需要量的限制。
?
? ? “無糖”食品真無糖?
?
? ? “無糖食品”一般是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的食品,但可以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根據(jù)國家標準《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規(guī)定,“無糖”并非“完全不含糖”,而是要求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這也意味著,某產(chǎn)品標上了“無糖”,它的糖含量只要不超過0.5克/100克就行。許多宣稱“無蔗糖”的無糖食品實際以淀粉為原料,這些淀粉類食品在代謝過程中會轉化為糖,特別是那些用精白米或精白面生產(chǎn)的食品。
?
? ? 專家建議,在選購無糖食品時,*好選擇用粗糧制作或者升血糖指數(shù)比較低的原料。在選購時還要考慮成分表,綜合整體熱量和升血糖指數(shù)。
?
? ? 別再被“零反式脂肪酸”忽悠了
?
? ? 現(xiàn)在很多人去貨架上購買甜味零食點心,都會注意看看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如果標注是“零”,就放心地買回家去,以為它會比較健康。其實,即便反式脂肪酸真的是零,那些高脂肪、高糖、高熱量的零食也是不值得經(jīng)常吃的,比如派、蛋撻、餅干、曲奇、桃酥、酥皮點心、起酥面包之類。
?
? ? 雖然研究證明反式脂肪酸強力促進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但所有脂肪都有令人長胖的能力,特別是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果多吃同樣會升高血脂,增大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目前油脂工業(yè)技術完全可以做出來幾乎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植物起酥油、蛋糕油、人造奶油之類產(chǎn)品,然而,這些專門用來做點心餅干,產(chǎn)生香酥口感的,都是半固態(tài)的油脂,其中的飽和脂肪含量絕不遜色于豬油。無反式脂肪酸的點心偶爾過年過節(jié)吃幾次也就罷了,千萬別因此而縱容自己。
?
? ? “兒童食品”也不乏添加劑
?
? ? 為了不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都舍得掏錢。于是市面上各類打著嬰幼兒、兒童標簽的食品應運而生:嬰兒食用油、嬰幼兒面條、兒童醬油、兒童牛奶等,而凡是打出嬰幼兒、兒童牌的食品總比同類商品賣得更貴。那么,嬰幼兒、兒童食品真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嗎?
?
? ? 事實上,兒童食品中也不乏添加劑。以兒童醬油為例,仔細觀察市面上各品牌兒童醬油標簽,標注原料均為水、脫脂大豆、小麥、食用鹽、食品添加劑等,只是添加劑數(shù)量有所減少。一些普通醬油添加劑的數(shù)量高達五種之多,如呈味核苷酸二鈉、安賽蜜、三氯焦糖、谷氨酸鈉等,而兒童醬油的食品添加劑包含谷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等。此外,食品防腐劑幾乎是所有嬰幼兒食品必不可少的,這一點從產(chǎn)品的保質(zhì)期上可以看出。一款注明4個月寶寶可以食用的米餅保質(zhì)期達9個月;某款奶油味的手指餅干保質(zhì)期甚至有1年之久,兒童奶酪的配料表上也都能見到具有食品防腐作用的“山梨酸”。
?
? ? 食品與營養(yǎng)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介紹,嬰幼兒、兒童食品只要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食品添加劑標準添加,這是安全的,也無可厚非。但一些廠家在宣傳時號稱零添加就是明顯誤導消費者,涉嫌欺詐。
?
? ? 專家表示,家長在為孩子挑選食品時,應多注意從產(chǎn)品包裝、認證標志、成分說明、使用說明等方面進行甄別,不要盲目信服廣告、明星效益以及品牌效應。“家長在選用兒童專用食品時,切不可大意,不能只注意兒童、嬰幼兒等字樣,而應該更多地關注產(chǎn)品配料、成分、配方,將其與普通食品仔細對比,探究差異在哪,再去判斷是否符合孩子營養(yǎng)需求。為了孩子的營養(yǎng)及安全,家長可以自己動手做營養(yǎng)餐,既美味又健康。
?
? ? 資料來源:北京晚報,廣州日報,北京青年報,京華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