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制晚報訊(記者張鑫謝家樂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一直以來是餐桌文明的風向之一。就在實體 餐廳仍舊堅持勸導顧客少點、 打包的同時,外賣送餐、團購等APP新模式加入 餐飲營銷后,又讓新的浪費有所抬頭。有 消費者向《法制晚報》記者反映,一些外賣APP設置送餐 服務、滿減優惠的門檻,而為了達到門檻,消費者不得不多點飯菜,由于超過了實際消費量,產生了新的浪費。
?
? ? 發現 為達起送門檻吃一頓“外賣”浪費1/3
?
? ? 市民李先生是單身,經常叫外賣送餐,但是隨著外賣使用的頻繁,新的“煩惱”又找上門來。“中午在單位吃飯,同事們一起叫外賣還不明顯,等到回家自己叫外賣,就發現想湊足起送‘門檻’就得多點餐。”
?
? ? 李先生說,平時都是用手機APP的送餐平臺叫外賣。現在很多餐廳有起送門檻,一般都是二三十元左右,雖然不高,但是對于一個人來說還是有“壓力”。
?
? ? 他向法制晚報記者展示了經常消費的一家黃燜雞米飯餐廳的送餐頁面。頁面顯示,這家店的起送金額為30元,但是該店一份單人小份套餐只要19元,即使是大份,也只要25元。“要是想點,就只能買兩份或者加別的菜。”
?
? ? 李先生說,自己的食量就是小份,但想要達到起送標準,就得點大份,還得“湊單”加一些素菜或飲料之類的額外商品。也就是說,李先生原本消費19元就能吃飽,而他選擇在APP上點餐叫外賣,一頓就要多花11元。“點多了肯定吃不了,剩下的基本就扔了,所以相當于浪費了11元。”也就是說,李先生點的外賣,三分之一被浪費了。
?
? ? 而據李先生說,這家餐廳此前沒有加入送餐平臺時,即使是叫小份套餐,也會給送。
?
? ? 優惠不享“不舒服”多點菜湊“滿減”
?
? ? 不僅是起送有了門檻,在大部分送餐APP中,各家都有補貼,“滿減”(即消費滿一定金額直接減錢是*常見的方式。而在這種模式的刺激下,不少消費者都認為不享受減免優惠就“虧了”,但是無形中造成了新的浪費。
?
? ? “我們平時都是湊單,要享受*大的優惠嘛。但是有時候也會達不到優惠的金額,那就只能多買。”市民田先生平時的午餐就靠叫外賣。為了享受*高優惠,同事們經常在一起湊單。“有的門檻挺高的,比如滿100元才能享受減免,但是這家一個菜也就20多元錢,想要占商家點便宜,只能多點。為了湊單,多點幾個菜是常事。”
?
? ? 法制晚報記者在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么等多家送餐平臺上看到,目前外賣送餐優惠的模式均是階梯式減免,而在一些送餐平臺,*低減免的金額,甚至不足以抵扣送餐費用。
?
? ? 記者統計了部分送餐平臺上顯示的前50家餐廳優惠減免一項,其中滿30元以下能夠享受減免的餐廳有9家,*高減免額度為11元,*低4元;滿30元到50元能夠享受減免的餐廳*多,有34家,減免金額在6元到19元不等;滿50元以上才能享受減免的餐廳有7家,*高優惠幅度為31元。而這些餐廳大部分餐品單份價格在20元到30元之間,部分餐廳的主打餐品每份只有15元左右。
?
? ? “湊夠單了,享受了優惠,但是我們三四個人基本都吃不完。本來就是拿一次性餐盒送來的,剩下的更不愿留著下頓吃了,基本都扔了。實在是浪費。”田先生說。
?
? ? 團購滿減常常“吃兩口就走人”
?
? ? 不僅外賣送餐平臺存在這樣的問題,APP團購也有類似情況。眼下的餐廳團購,以團購代金券或者買單折減為主,一般都是滿百元可以享受優惠。為了能夠湊足金額,“多點”也成了很多顧客的做法。
?
? ? “團購的代金券,75元一張抵100元,肯定得點夠100元才行啊,但是多點的實在吃不了,不多點吧,又覺得虧了。”趙女士平時精打細算,但是在就餐時因為團購的“誘惑”經常花冤枉錢。
?
? ? 她說,幾次在就餐時都發生了上述情況。有一次更是結賬時才發現再點一道菜就能再折抵一些金額,硬是在吃完飯的情況下,還多點了一個菜,大家只嘗了一點就走了。“當時那個菜17元,點了它能享受25元的優惠。這個差價,很明顯。”
?
? ? 記者在大眾點評、美團等餐飲團購渠道發現,目前點餐結賬減免和購買代金券是主流“團購”方式。大部分參加活動的餐廳,不論人均消費高低,都是滿百折減。
?
? ? 記者以趙女士提供的消費清單計算,其*近5次為了能享受優惠湊單購買團購,累計“多點”了124元的餐品,平均每餐24.8元。也就是說,為了省錢,趙女士每餐團購都相當于浪費了近25元。
?
? ? 而像趙女士這種情況并非少數。記者采訪了10家有優惠結賬或代金券團購活動的餐廳。餐廳的服務員稱,遇到有減免但是消費金額還不夠的情況,七成左右的消費者會選擇加點菜品來湊單。而這種湊單的食品,多數是顧客吃兩口就“走人”。
? ? 看法 為湊“滿減”多點菜 7成網友認為浪費
?
? ? 對于APP外賣和團購存在的浪費問題,記者隨機采訪了20名市民。不少人表示,對餐廳設置起送費不太滿意。他們認為,為了滿足“起送”條件而多點餐品,其中又以外送現制飲料浪費*為明顯。“*后能怎么樣,只能扔掉。”一位市民說。
?
? ? 本報微博發起的微調查顯示,如果APP推出“滿減”等類似活動,過半網友選擇“湊單”,只有不到兩成的人選擇按自己飯量點菜,不考慮滿減。因為滿減而多點菜,近六成人會盡量吃完,但是近7成網友覺得多點就是浪費。
?
? ? 回應 外賣APP平臺:設起送價避免人力浪費
?
? ? 法制晚報記者上午采訪了部分外賣平臺。其工作人員表示,外賣平臺的起送價部分是和商戶協定的,而另一部分則是由商戶自行要求的。
?
? ? “起送價格是商家自定的。”美團的相關人士表示。“餓了么”的工作人員也稱,在與商家簽訂合同前,會與其商討“是否設定起送價”、“起送價格是多少”等內容。
?
? ? “一些小型的餐廳起送價比大中型餐廳高,或者起送價高于人均消費,這都是有可能的。這是餐廳權衡了成本、利潤和銷量的結果。”餓了么工作人員表示,在設定起送價具體金額之初,餐廳會考慮到自己的外賣流水,有的餐廳雖然小,但是**外賣可能有300多單,這么多外賣根本送不過來,增加送餐員無形中又增加了餐廳的運營成本。所以這些原本自己送餐沒有門檻的餐廳,也要設置一個*能滿足*低利潤的起送價。
?
? ? “換個角度來說,設定起步價也節省了人力的成本。省得出現買瓶可樂也要送貨上門的情況。”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外賣送餐的起送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遇到惡劣天氣,可能會上調,而非高峰時段則可能會下調。一些餐廳也會自行調節。”
?
? ? 此外,對于滿減優惠門檻的設定,送餐平臺也表示,這也是和餐廳權衡的結果。“餓了么”工作人員稱,給出優惠有的餐廳要讓一部分利潤。而餐廳參加促銷是為了增加銷售量,因此需要一定額度,達到其帶動銷售的目的。文/記者張鑫謝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