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21日,國家 食品藥品 監管總局簡報第122期以《瞄準突出問題 抓住關鍵環節 力求整治實效—— 海南省開展食品藥品市場整治的成效與做法》為題刊發專刊,這是繼今年9月份該簡報刊發《上半年 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取得實效》后, 又一次向全國推介我省食品藥品市場整治的成效與做法。
?
? ? 今年以來,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滅了一批危害公眾健康的食品藥品安全突出問題,取得顯著成效,在全省范圍內基本消滅或有效解決了加工銷售病死豬肉等16類長期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海南省食品藥品安全形勢明顯改善。其主要做法有和成效有:一是抓住主要矛盾,優先解決危害大的食品藥品安全突出問題。消滅用甲醛和雙氧水浸泡“毒牛百葉”“毒鳳爪”、用“無根水”泡發“無根豆芽”等制假販假黑窩點95個,有22人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罪被判處刑罰,數量****。桶裝飲用水、外省進島蔬菜、超市肉類熟食、月餅、集中消毒餐飲具、食品包裝標簽標識、中藥飲片等7類食品藥品不合格率高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二是緊盯關鍵環節,“打蛇打七寸”力求事半功倍。把搜查食品凍庫作為關鍵環節,徹底解決了市場上的凍肉及其制品曾經90%是走私品的亂象。以“辣條”標簽標識虛假宣傳吸引孩子購買為“突破口”,多措并舉,倒逼問題“辣條”被市場淘汰。三是先行試驗試點,再全省覆蓋,扎實推進整治工作。每一次專項整治都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先行試點并不斷完善,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在全省范圍內統一“大掃除”,達到全省將同類問題整體性“清除”的效果。四是創建聯打機制,提高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的效率。針對過去食品藥品犯罪案件移送難、取證難、破案難,辦案時間長、效率不高等問題,創建了“食藥監管+公安”聯打機制,在不增加機構、編制的情況下,有效解決了行刑銜接難題。現場辦案時,涉嫌犯罪可立即進入刑事辦案程序,克服了食藥監管部門不能“破門而入”、不能控制犯罪嫌疑人等諸多現場執法難題。今年以來,全省端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藥品的“黑窩點”140多個,移送司法51件,數量均超過前幾年的總和,執法效率出現質的飛躍。五是建立“常態化保潔”機制,鞏固“突擊大掃除”成果。在每一次專項整治后,都建立長效機制并堅持不懈,防止整治“風頭一過”問題頑疾“卷土重來”。一是印發防止問題反彈的監管工作指南。針對防反彈的問題指導基層日常重點做什么、怎么做,明確目標場所和檢查頻次要求。二是落實監管人員和企業負責人責任。對整治過的廠、店明確監管責任人,將責任人名單和投訴舉報電話上墻,主動接受監督。由企業法人簽訂守法生產經營承諾書,承諾如果發生違法違規行為,愿意接受法律法規的制裁,把**責任人的責任落實到企業法人身上。三是建立企業內部員工舉報和復查暗訪機制。把企業法人承諾書和舉報獎勵等公示牌掛在企業內部醒目的位置,發動食品藥品生產企業內部員工踴躍舉報生產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一些過去難以發現的隱蔽性問題,經內部員工舉報被立案調查。聯合刑偵人員組成暗訪小組,并邀請媒體記者對“大掃除”的16類已消滅問題進行暗訪調查,以驗證整治的效果。四是完善并廣泛宣傳投訴舉報重獎機制。將藥品有獎舉報*高獎勵金額從5萬元提高到50萬元,與食品*高獎勵一致。在發布的所有抽檢公告、案件公告、消費提示和普法宣傳,以及企業上墻的公告牌中,都要附加上“鼓勵公眾積*舉報,*高可獲50萬元獎勵”的宣傳語。今年以來公眾投訴舉報更加踴躍,提供了一些寶貴的線索,受理線索數量增長32.7%,發放獎金28萬元,是前三年總金額的6倍。五是構建市場淘汰機制。每周都在《海南日報》等主流媒體發布整治公告、抽檢結果和違法企業名稱、法人姓名、廠(店地址等監管信息,便于消費者比選取舍,用市場的力量扶優汰劣。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