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 長江商報消息 多位消費者投訴商品“缺斤少兩”,記者發現部分商品網店比實體店加價1-3元
??? □本報記者陳妮希
??? 當前,在O2O外賣領域大名鼎鼎的“餓了么”正遭遇消費者關于其“加價售賣部分商品”的投訴。
??? “在‘餓了么’上買的外賣,分量比實體店少,價格還比實體店更貴。”
??? 12月25日,家住武漢市武昌區的張燕(化名女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吐槽。對此,記者連日來走訪多家餓了么平臺入駐商家的實體店發現,確實存在部分商品的平臺售價高于實體店定價的情況。
??? 據悉,餓了么近日宣布旗下即時配送平臺日配送訂單突破100萬單,已成為中國*大的即時配送平臺之一。但記者查詢發現,在餓了么的相關條例中并沒有對其標價高于實體店價格作出解釋。
??? 12月26日,長江商報記者據此采訪餓了么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對方回復,餓了么上的商品價格是商戶和餓了么平臺協商后確定的,雖有*少數商戶存在加價行為,但在餓了么的監管和調控下,會盡量將加價幅度控制在一元左右。
??? 一向標榜實惠快捷的網絡訂餐平臺為何出現加價銷售行為?中國電子商務分析師李成東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O2O平臺對于商家補貼逐步減少所致,以往的燒錢模式已面臨“補貼不起”的市場壓力,也側面反映出平臺難以滿足商家的正常盈利點。
??? 部分商品比實體店貴1到3元
??? “在餓了么上面買的外賣,收到后發現分量比實體店要少,而且價格還比實體店要貴。”12月25日,家住武漢市武昌區的張燕(化名女士向長江商報記者吐槽,自己跟朋友都碰到過在餓了么上面訂餐的標價比實體店高,如果是需要搶購的優惠活動套餐,有時還會碰到商品量不足的情況。
??? 曾以方便、實惠獲得消費者認可的餐飲O2O平臺也有線上商品加價售賣的行為?為此,記者在餓了么平臺上注冊賬號,并在武漢部分主城區的商戶消費評價上進行搜索核實發現,盡管餓了么平臺上有很多商戶推出優惠套餐、限時搶購等活動吸引消費者下單,但是評價各式各樣,有些商家得到用戶肯定,也有些商家被質疑“缺斤少兩”,而部分商品加價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 以武昌區某街道江西煨罐湯為例,在餓了么上面蓮藕排骨湯起標價8元、海帶排骨湯標價8元、黃豆豬蹄湯標價9元,而進實體店內商品價格表上的排骨類湯品售價均為7元,黃豆豬蹄湯售價8元,消費者若是在餓了么上面購買該店商品,就需要支付比實體店價格高一元的費用。
??? 無獨有偶,武昌區另一家售賣黃燜雞米飯的商戶,也將實體店15元一份的黃燜雞米飯套餐加價為16元一份在餓了么上進行售賣。此外,也有部分商家的飲品、薯片類商品加價1—3元不等在餓了么上銷售,并收取不同金額的配送費。
??? 為什么部分商家的商品會比實體店貴?上述江西煨罐湯的老板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現在的物價上漲很快,店里商品在餓了么上面賣得貴點也是想要補貼一些成本價。”這是商家行為還是餓了么行為?“我們定價都是跟餓了么協商之后才定的,以后實體店也會把價格提起來。”上述老板說。而關于為何會在餓了么先提價時,該老板則表示并不愿意多談。
??? 平臺定價更高商戶更愿意入駐
??? 餓了么平臺商品比實體店貴是經過協商的,但是相關條例上卻并沒有注明。
??? 12月25日,長江商報記者在餓了么相關條例中仔細翻閱發現,并沒有就商品價格定價進行解釋說明。對此,武漢市物價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物價局會負責規范定價的過程,但是不針對商家的定價標準進行干涉。如果餓了么商品是進行明碼標價的,那么加價就屬于商家的市場行為,消費者愿意購買就買,不買也可以。”
??? 而記者經過梳理發現,盡管價格比實體店高,一些商家的加價商品銷量仍很可觀,在智能排序中獲得的推薦指數也相對靠前。“這是因為很多商家巧借消費者出于外賣的便捷性質考慮,以及對于餓了么平臺的信任,進行了商品的微調價從中謀取更多利潤。一些消費者在并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該商品,或是知道價格略貴但是出于起送價低等因素考慮,也給部分商家釋放了更多的盈利空間。”一位O2O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
??? “價格是商家自己定的,我們的市場人員也會親自到實體店核實菜品價格,并不會強制規定商家定價多少。不過我們對于商家的定價是有約束的,會爭取把加價范圍控制在一元左右。”餓了么公關部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 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商品在平臺上加價是業內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其他平臺上商品的定價可以更高的話,商家也會更愿意去入駐這個平臺。”
??? 事實上,提供網絡訂餐的網站早就有,只是像餓了么這樣,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融到5億美元,日均單量100萬單,日訂單量峰值超過200萬,市場占有率高達60%的平臺并不多見。業內人士認為,餓了么之所以發展迅速,跟它能為商家帶來更多的消費群體,讓一些店面不起眼、宣傳不到位的商戶,也能夠通過平臺被消費者所熟知大有關系。
??? “在O2O領域,餐飲業務是*吸引用戶的,餓了么正是抓住了現代消費需求的轉變,將自身定位連接‘跟吃有關的一切’,并**提出C2C網上訂餐的概念,為線下餐廳提供一體化運營的解決方案,整合了線上和線下資源,既能為消費者提供買送服務,又能為商家開辟更多的消費者,才能在行業里快速崛起。”上述O2O業內人士說。
??? 補貼減少商戶盈利難保障
??? “以前O2O平臺除了可以為用戶提供便捷,其優惠的價格也是受到消費者青睞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隨著平臺對于商家的補貼進入下滑之勢,未來商家不僅僅會出現加價的情況,也可能會有更多的市場行為。”中國電子商務分析師李成東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 靠補貼商戶擴大規模的發展模式能在某些時段幫助商戶引來客流,但是卻無法解決商戶的三大核心痛點:忙時、閑時、工作日 、周末營銷策略怎能一樣? 滿減、折扣、營銷形式如何變換? 不同門店營銷活動如何差異化?
??? 進駐網絡訂餐平臺,在新店開業、新產品推廣、促銷優惠時可以為商家迅速提升知名度、聚集人氣,但以跟實體店一樣的價格銷售,卻要面臨配送成本費用、物流費用以及平臺維護費用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攤薄了商家的利潤,容易影響商家的正常價格體系,如果作為一種長期營銷方式還會損害商戶的品牌。除此以外,代金券的使用過程相對也比較復雜,如果購買多張還存在多次驗券、容易出錯的問題,也會造成不良的用戶體驗。
??? 此外,實體店的一些經營優勢,如根據不同時段采用不同的營銷方式,做到忙時不忙、閑時不閑;根據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喜好靈活調整優惠策略;由于選址不同、門店經營管理不同、后廚的差異造成的個體店面差異,并形成自己固定的消費群體,根據不同門店的特點、對不同門店的消費群體適用不同的營銷活動,并以此提升營銷效率等,這些在以一種營銷策略覆蓋品牌商戶所有門店的網絡外賣平臺上是無法實現的。
??? “對于平臺而言,現在已經沒有更多的錢去對商家進行補貼了。以餓了么為例,每天100萬單的成交量,光是在物流方面按每單6元來補貼,也是一大筆費用。此外,像是以前每單還會有5至10元的補貼,這就意味著**可能需要拿出1000萬對商戶進行補貼,這種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李成東說,商家的加價行為也側面反映出平臺難以滿足商家的正常盈利點。
??? O2O外賣領域成BAT新戰場
??? 傳統的外賣O2O模式遭人質疑,卻仍然無法阻擋其成為大佬們競相看重的行業風口。
??? 12月25日,有消息傳出餓了么獲得阿里巴巴12.5億美元的投資意向,投資完成后阿里約占27.7%的股份,成為**大股東,本輪融資完成后,餓了么估值超過45億美元,繼續獨立運作。
??? 盡管該消息并沒有得到雙方的確認,但是業內人士預測,在美團和大眾合并之后,互聯網巨頭也相繼布局外賣O2O市場,這或許會使得原有市場格局發生改變。
??? 盡管餓了么CEO(首席執行官張旭曾放言稱,敵人還是那些敵人,競爭關系沒有變化,但是自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餓了么獨立存活的狀態受到了*大威脅。美團此前雖有阿里巴巴投資,但只是接受了財務投資,并沒有上升為戰略級,幫助阿里形成交易閉環。在與大眾點評合并后,也屬于站到了騰訊的隊伍,這對于還沒有背靠大樹的餓了么來說無疑是埋下了隱患,或轉投百度、阿里的懷抱成了業內共識。
???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的O2O外賣領域布局中,新美團大眾屬于騰訊陣營,而在啟動“口碑網”,再加上此次傳出的投資餓了么后,阿里陣營則擁有“口碑網”+“餓了么”;而此前百度已經推出百度外賣。如果阿里完成投資餓了么,騰訊持續投資新美團大眾點評,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則在O2O外賣市場完成布局。與互聯網出行方式*初的補貼大戰一樣,隨著巨頭布局的完成,O2O外賣領域或成為下一個BAT燒錢大戰的戰場。
??? 餓了么近日宣布旗下即時配送平臺日配送訂單突破100萬單,已成為中國*大的即時配送平臺之一。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