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國,且進口量逐年增加。中國的大豆進口量通常占到全球大豆貿易總量近三分之二。 ?
? ?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4年大豆進口總量為7140萬噸,同比增加12.7%。截至今年10月,中國累計進口大豆6518萬噸,同比增加14.7%。
?
? ? 由于美國、巴西、阿根廷這些向中國供應大豆的國家,種植的絕大部分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數量一直在增加。
?
? ? 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品種經過了農業部嚴格審查批準并獲得了進口轉基因農產品(15.78, -0.22, -1.38%安全證書。這些大豆進入到國內主要用于榨油加工,豆油精煉后進入食品領域,而豆粕作為主要加工產品,則用于動物飼料。
?
? ? 在國內一直盛傳這樣一個說法,進口國外的轉基因大豆沖擊了國內 非轉基因大豆的生產和市場。
?
? ? 日前,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接受《**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中國大豆要想跟進口的轉基因大豆進行競爭,就需要保持非轉基因特色。“正是因為別人都在種轉基因大豆,才顯示出非轉基因大豆的珍貴,才顯示出非轉基因大豆種植的價值。”
?
? ? 非轉基因的差異化道路
?
? ? **財經日報:你贊同進口大豆沖擊了國內大豆市場的說法嗎?
?
? ? 張曉平:這種說法由來已久。只不過到了2000年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超過1000萬噸以后,這種說法更加甚囂塵上。中國進口的大豆來源地主要有三個:美國、巴西、阿根廷。早些年,美國占的份額略大,但現在,巴西已然成為中國進口大豆的*大來源國。
?
? ? 大豆進口對國內產業的沖擊,僅限于生產環節,這是顯而易見的。這個話題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微博]前后就在行業內進行過廣泛的討論,人們也一直在探索國產大豆如何應對進口大豆的沖擊。如今入世十多年來,中國的大豆產業依然存在,并沒有出現所謂的“摧毀”,這說明國產大豆是中國重要農產品中與國際市場結合得*早、*緊密的作物,也*能經得起國際市場的沖擊。
?
? ? 個人認為,沒有競爭就不會有進步。如果說中國大豆產業受到所謂的沖擊而萎靡不振,那么*主要的原因則是大豆行業從整體上講,還沒有完全認清中國大豆在世界市場當中的地位,振興大豆產業就更無法談起。
?
? ? 非轉基因是中國大豆的顯著特點。中國是大豆的故鄉,有著*為豐富的野生大豆種質資源,是全球大豆品種改良的寶庫。正因如此,這一方凈土需要得到保護。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探索如何真正地、有實際意義地去振興中國大豆產業的問題。
?
? ? 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的產量目前并不是很大,價格本應該高于進口轉基因大豆一大截。但我們之所以感受到進口大豆的沖擊,是在于我們總是拿優質的非轉基因大豆跟進口的油用轉基因大豆比較,為什么不去搶占高端大豆市場這個制高點,而非要在一個比較低端的產品市場上和進口的大豆去競爭呢?
?
? ? 根據差異化的市場需求,我們可以生產出不同的優質大豆和大豆產品,實現中國非轉基因大豆自身的市場價值。這個市場不僅僅是國內市場,還包括國際市場;不僅僅是大豆食品市場,還包括動物飼料和食用油脂市場。
?
? ? 日報:2014年,中國大豆產量只有1220萬噸。它們都進入高端市場了?
?
? ? 張曉平:絕大部分沒有。1993年,中國食用大豆的需求量差不多為500萬噸,現在接近1100萬噸。也就是說,現在國產的大豆只能供國內的食用需求,如果需求繼續增加,國內的生產能力不能相應跟進,有可能中國的食品大豆將來也需要從國外進口。顯而易見的是,過去兩三年以來,每年有不少進口轉基因大豆流向了食品大豆市場。這個數量估計少則300萬噸,多則500萬噸,接近國產大豆總量的1/3。
?
? ? 國際非轉基因市場有多大
?
? ? 日報:國際上非轉基因市場打開了嗎?
?
? ? 張曉平:當然。國際上有歐盟和日本為主的兩大消費市場,消費者對非轉基因大豆產品特別青睞,市場早已存在,而且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日本每年高價從美國進口200萬噸左右的非轉基因大豆,滿足其國內納豆、豆醬、豆腐等的消費需求。
?
? ? 中國的大豆產量不穩定,市場價格不穩定,往往使得供應不穩定。這樣,很難讓海外市場產生依賴感,這也是中國大豆產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
? ? 日報:不論怎么說,在你看來,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還是有區別的?
?
? ? 張曉平:不是強調非轉基因與轉基因的區別,而是有人需要它,我們就要滿足。非轉基因與轉基因大豆的區別,這個是科學家來管的事情,是政府的監管部門需要管的事情。只是說既然有這個市場,就好好去服務這個市場,做好市場推廣,去滿足差異化的需求。
?
? ? 現在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的價格為什么上不去?主要是品質不被認可,其次是供應不穩定,還有就是售后服務不到位。我們應該去做大量的市場推廣工作,這樣就能夠形成良性互動。只是現在缺少這樣的組織機構來制定產業發展長遠規劃,來協調整個產業鏈朝著規劃中的共同目標,分階段、分步驟、腳踏實地地去落實發展規劃。所以,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大豆的產業鏈出現了問題。
?
? ? 至于高度市場化的美國,一切以市場為導向。新產品的開發、新的生產方式的開發,都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的。當然,市場本身也需要不斷開發。美國大豆產業非常看重開發市場,看重創造需求,保護和擴大需求,同時還注重服務需求。美國大豆農民著眼于全球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依靠現代化技術,比如種子技術和精準農業技術,來改進生產方式,提高作物產量,降低生產成本,這些對中國大豆產業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