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施華宏博士的研究團隊在市售的
??? “別慌,事情并沒有那么嚴重?!敝锌圃荷虾I圃籂I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慧表示。那些聳人聽聞的
??? 增加致癌風險不等同于一定致癌
??? 如果你關注食品安全信息,那么這幾天估計已經“風中凌亂”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僅培根、香腸等肉類制品被列入了致癌物的黑名單,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鹽也“中招”了。
??? 0.45千克海鹽就含1200粒塑料顆粒,聽上去是不是很多?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從陸地流入海洋,由于海洋環境中漂浮著大量的塑料污染物,不僅海洋水體內,包括不少海洋生物體內都含有不少塑料微粒。不過根據去年一份報告,歐洲人平均每人每年吃貝類攝入的塑料微粒就在1.1萬粒左右。由于食鹽中的塑料微粒比海鹽少,王慧表示,一個人即使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大攝入食鹽量,每年*多也只會攝入1000多粒塑料微粒。
??? 即便注意了計量數字,也要注意理解方式。比如上月底,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國際癌癥機構(IARC就正式發布公告將火腿、培根等加工類肉制品歸入致癌物,且致癌風險為**級,這幾乎與石棉、香煙、砒霜等物質相當。此前,美國癌癥研究所就表示,每天吃50克左右的培根,會增加大約21%的大腸癌風險。
??? 要正確理解“增加21%的大腸癌風險”,還得做一番解釋。世界衛生組織的致癌物等級是根據某種物質增加人體癌癥風險的確鑿證據來定的,等級*高的一級致癌物表示有很確鑿的致癌證據,顯示該物質能增加人的癌癥風險,但這并不表示致癌能力的大小。比如同為一級致癌物的,還有酒精飲料、中式咸魚、檳榔和太陽輻射。
??? 加工肉制品增加癌癥風險,在食品營養界早已得到普遍認可。不過吃培根會增加大約21%的大腸癌風險,并不意味著有21%的風險得大腸癌。舉例來說,如果完全不吃培根的人得癌癥的風險是1%,那么吃培根的人風險變成1.21%。因此,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營養學專家厲曙光就表示,人們無需過度緊張,這只是一個食品安全風險的警告或提示。
??? 過度解讀食品安全易被“利用”
??? 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也會被某些“不良”商家利用。在某次由果殼網召開的食品安全論壇上,厲曙光說了這樣一件事:某牛奶廠家號稱自己的產品不含石棉等添加劑。事實上,石棉是一種高強度、耐侵蝕的硅酸鹽類礦物產品,與生產牛奶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關聯?!吧碳业淖龇ň拖褓u西瓜的說我的西瓜中不含桃子一樣可笑。”厲曙光說。
??? 直到如今,還有許多牛奶廠家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的奶制品使用了巴氏滅菌法,事實上,正是這個由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在1862年發明的消毒方法,讓牛奶有了商業化的可能。厲曙光表示,巴氏滅菌法是所有乳業集團的基礎工藝,即使不以此宣傳的企業也一定使用了此方法。
??? 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生物學家趙國屏表示,即使在公民科學素養較高的歐洲,提高公民對食品安全的理解力也并非易事,比如在瑞士的某次相關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每天吃的東西中有基因嗎?5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沒有”,這一結果令科學家啼笑皆非,同時也說明,解讀食品安全,確實還需不斷努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