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在可樂中加入少量 ??? 在可樂中加入幾顆曼妥思 ??? 記者 ??? 實驗時間:2015年9月21日 ??? 實驗地點:西安 ??? 實驗材料:600ml瓶裝可樂 牛奶 曼妥思薄荷糖 ??? 實驗人員:西安營養學會公共營養師分會委員 ??? 趙薇 劉冰 王喬 ??? 實驗老師:西安營養學會食品安全中心副主任 趙曾 ??? 實驗顧問:西安營養學會副會長 王勇健 ??? 可樂是 ??? 今年28歲的小付是位狂熱的“可樂愛好者”,對于他來說,不管何時,可樂都是**飲品,用小付自己的話說,就是有可樂**不喝水。讓他沒想到的是,去年單位體檢時,自己被查出嚴重缺鈣,醫生告誡他要少喝可樂,說可樂會使體內大量的鈣流失。 ??? 前陣子,小付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朋友轉載了一篇名為“看完你再也不會喝可樂”的帖子,里面說,可樂和牛奶同服會產生胃結石,還說可樂跟薄荷糖一起吃會“爆炸”,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人死亡。這讓小付害怕了,想到自己從前攝入了那么多的可樂,如果真按照網帖里所說,想必胃里已經充滿結石了。“可樂真的有這么可怕嗎?”小付疑惑不解。 ??? 網帖中所說是真是假?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西安市營養學會,在這里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分別進行了可樂加牛奶、可樂加曼妥思薄荷糖的實驗。 ??? 實驗1 ??? 可樂加牛奶會產生絮狀物 ??? 但不會形成結石 ??? 實驗過程: ??? 1、向燒杯中依次倒入200毫升可樂和50毫升牛奶 ??? 2、輕搖均勻,靜置一旁 ??? 3、放置1小時后觀察 ??? 實驗結果: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可樂中的磷酸,使蛋白質結構發生變化,產生絮狀物質。 ??? 記者看到,牛奶接觸到可樂的一瞬間,燒杯口涌動出許多氣泡,氣泡慢慢退去后,燒杯中出現了許多絮狀物,可以明顯看出可樂和牛奶并未融合,燒杯中產生了許多沉淀物。放置1小時后再觀察,可樂和牛奶混合的液體明顯分為兩層,上面為淺黃色液體,下面是黃色絮狀沉淀物。 ??? “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可樂中的磷酸,使蛋白質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了絮狀物質。這也就是網帖里所說的兩者同食會產生的‘結石’。”西安營養學會公共營養師分會委員王喬說,網上的傳言其實不可信。二者結合有絮狀沉淀物生成,是因為胃會分泌大量的胃酸,牛奶從口腔進入胃中,遇到胃酸會產生絮狀物質,但由于胃和小腸會分泌很多消化酶類物質,消化酶會將這些絮狀物質分解,*終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 ??? 專家提示 ??? 王喬說,雖然可樂和牛奶同食不會產生胃結石,但是可樂屬于碳酸飲料,而市面上很多碳酸飲料含有磷酸,長期飲用碳酸飲料會使人體鈣磷比例失調,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導致鈣缺乏。并且部分碳酸飲料中含有磷酸,長期飲用容易發生齲齒問題。 ??? 實驗2 ??? 可樂加薄荷糖 ??? 瞬間泡沫“井噴”10秒后消失 ??? 實驗過程: ??? 1、打開一瓶600毫升裝的可樂 ??? 2、快速向可樂瓶中投入三顆曼妥思薄荷糖 ??? 實驗結果:薄荷糖表面結構比較疏松,具有很強的吸附性,遇碳酸飲料會產生大量泡沫,從而噴涌出來。 ??? 記者看到,在可樂和曼妥思薄荷糖接觸的一瞬間,有大量泡沫產生,并出現劇烈“井噴”效果,噴出的泡沫高度到達了實驗人員的臉部位置。這種現象持續了10秒左右,直至泡沫完全消失,瓶中的可樂也僅剩下三分之一。 ??? 那么這種 “井噴”會出現在二者同食的時候嗎?會不會導致食用者窒息?記者也進行了親身實驗。先把三顆曼妥思糖含在嘴里,然后迅速喝下一口剛打開瓶蓋的可樂,此時,記者口腔壁馬上感到了明顯的壓力,嘴里的泡沫也越來越多,10秒左右,這種現象慢慢消失。 ??? 西安營養學會公共營養師分會委員劉冰說,實驗所用的薄荷糖里,除了含白砂糖、葡萄糖,還含有一種讓薄荷糖耐嚼的成分阿拉伯膠,這種阿拉伯膠與水接觸后使水分子的表面張力大幅度降低,釋放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而碳酸飲料中富含大量二氧化碳,打開瓶蓋與外界接觸后,瓶內與外界的壓強差使得溶解在飲料中的二氧化碳迅速以氣體形式釋放出來,所以當薄荷糖接觸到碳酸飲料后,在薄荷糖表面晶核形成點,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氣泡,二氧化碳的瞬間增多使得飲料瓶內壓強急速上升,于是瓶子里所有的液體受擠壓立刻向上沖出,噴涌而出。 ??? 專家提示 ??? 劉冰表示,現實生活中薄荷糖在口腔內停留時間比較長,其表面的疏松結構會被口腔中的酶消化分解,吃完薄荷糖喝碳酸飲料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但是生活中不能用碳酸飲料沖服薄荷糖,易造成胃脹,嘔吐癥,易發生危險。 ??? 本組文/記者劉瑾 圖/記者翟小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