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記者在市場上買到疑似無根
??? 毒豆芽遭翻案,有毒變無毒。近日,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人民法院近日改判“無根豆芽”芽農無罪。這讓對“無根豆芽”的爭議畫了個休止符,也意味著“無根豆芽”安全性“尚無結論”的科學判斷,得到了司法尊重和認可。6-芐基腺
??? 執法人員:生長激素成分可以被代謝
??? 6-芐基腺嘌呤、赤霉素和毒豆芽聯系在一起,還是和201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關于食品添加劑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等33種產品監管工作的公告》的規定有關。該公告中認為“6-芐基腺嘌呤屬有毒、有害的非食品性質原料”。這份文件正是相關執法部門查處相關案件的主要依據,也是各地定性“毒豆芽”的由來。
??? 濟南市相關部門也曾在2014年開展大規模的打擊毒豆芽的行動。“事實上,這兩種物質是可以在豆芽生發過程中被代謝掉的。”一位執法人員告訴記者,他發現芽農一般會在豆芽生長前期使用這兩種生長激素。在較為幼嫩的豆芽中,兩種物質的含量較高。使用后第7天左右,兩種物質已經較難檢出。如果等到10天后,豆芽中幾乎檢測不到兩種激素。一般使用生長激素的豆芽7天后便上市。因為如果等到10天上市,使用生長激素的豆芽會比普通豆芽看起來大很多。
??? 濟南菜市場買到疑似無根豆芽
??? 今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農業部、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布公告,稱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無根水”(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物質的安全性“尚無結論”。這次公告意味著,生產“無根豆芽”將無法再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論處。對于“無根豆芽”的監管將從犯罪打擊變為行政處罰。
??? 昨日,記者在濟南幾處菜市場進行走訪,發現市場上銷售豆芽的攤販寥寥無幾。在**一戶銷售豆芽的攤販處,記者買到了一種綠豆芽,一種黃豆芽。這兩種豆芽的售價都是2元一斤。
??? 記者將買到的兩份豆芽拿給那位執法人員看。他說,黃豆芽看上去像是正常泡發的。但綠豆芽看起來較長,顏色發白,很容易掰斷,掰斷后冒出大量水分,聞起來不是正常豆香,而是一種略腥的味道,很像是無根豆芽。
??? “毒豆芽”爭議為何一直存在
??? 記者在中國農藥信息網上查詢到,6-芐基腺嘌呤(又稱芐氨基嘌呤和赤霉素都是經過注冊的農藥。據山東省農科院的一位專家介紹,兩種生長激素一度是改進中國豆芽生產的先進工藝。2011年這兩種物質被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雙雙排除出食品添加劑目錄后,豆芽生長激素就開始遭到清查。凡檢測出上述兩種物質,就會被歸為“毒豆芽”。
??? “其實,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豆芽到底是農產品,還是加工食品的問題。如果是農產品就應該歸農業部門管,如果是加工食品就應該歸食藥部門管。”這位專家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兩個部門都不承認豆芽屬于自己管,造成了關于毒豆芽的爭議。農業部門認為,豆芽不是土里長的,屬于后期加工的豆制品。而食藥部門認為,豆芽屬于一種農作物。如果不是農作物,那就不該應用農藥。
??? 昨日,記者撥打濟南市農業局的電話咨詢。一位工作人員說,農業部門和食藥部門都可以對豆芽進行管理。山東省農科院的專家說:“只有將豆芽的監管權理順了,才能真正給‘毒豆芽’下 定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