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30日訊(記者 李方 據公安部在其主辦的“2015
??? 中國經濟網記者據此前線索了解到,“國際
??? 中國經濟網曾在2012年下半年報道過董金獅團隊依靠負面信息謀取不當利益一事。
??? 當時,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及其關聯公司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發布“方便面桶外層包裝熒光物質超標或致癌”的報告,引起一輪消費者心理恐慌。后經湖南衛視邀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實驗檢測顯示,一次性紙杯、方便面桶、奶茶杯等雙層紙質包裝外層確實存在熒光物,但熒光物不會在開水沖泡時滲透內層污染食品。
??? 經常活躍在鏡頭前的董金獅一直被冠予“食品安全專家”、“環保達人”等稱號,2010年左右,董金獅曾以餐盒打假活躍于江浙滬和京津一帶,曾被《南方周末》質疑為“以打假為名,行盈利之實”。
??? 中國經濟網記者當時查證到,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是在香港注冊的社團,并未在民政部備案,也不具備發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資質。其關聯公司“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的法定代表人正是董金獅本人。
??? 董金獅當時致電中國經濟網記者,反復強調在香港注冊的機構也有信息發布權,但對質疑*多的協會是否存在不當經營行為、是否為關聯企業拉生意的問題卻避而不談。
??? “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中揭露,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名稱雖然很嚇人,但其實是在香港注冊的,主要負責人只有董金獅一人,這些都符合野雞機構的特征。“利用在香港注冊機構名稱可以隨意起,便到內地唬人。如果是真正的國際協會,其成員必然是國際化的,面向的是世界各國,而不會只在中國活動。”
??? 據一位在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工作過的員工講述,當時所有同事都圍繞在董金獅的周圍,天天忙活于聯系上電臺、上電視、上315晚會。鑒于董金獅如此的宣傳和表現之道,會員發展一度高漲,曾有幾次“出手”讓一些企業付出大幅超過會費的代價。
??? 對于董金獅在2012年8月份策劃的“方便面桶外層包裝熒光物質超標或致癌”一事,被一些眼尖的媒體刨根問底,終于發現董金獅團隊的“秘密”。據上述員工透露,這差點曝光了董金獅的財路。
??? 不過,當方便面一事告一段落后,董金獅照舊活躍在臺前。*近的新聞報道顯示,直至今年4月份,董金獅仍以“食品安全專家”、“環保專家”、“**環境化學專家”等身份出現在大量新聞報道中。
??? 2015年6月29日,公安部通報2014年多起全國公安機關偵破的食藥大案,“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負責人董某某涉及敲詐勒索案”被列為公安部部署打擊食藥犯罪“利劍行動”的6大典型案件之一。目前法院已經開庭審理該案,中國經濟網將繼續關注案件進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