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本報訊今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各地
??? 漁業經濟形勢起步向好。據統計,一季度全省水產養殖面積達1030萬畝,同比增5萬畝,水產品產量135.7萬噸,同比增長5.2%;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據農業部例行監測顯示,一季度湖北省水產品抽檢合格率****;水產品出口大幅增長,據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1-3月,全省出口水產品3513噸,同比增135%,創匯3944萬美元,同比增118%。
??? 漁業開發再掀熱潮。各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漁業主管部門主動作為,漁民群眾熱情高漲,社會資本投入加大,全省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地投入開發資金29.8億元,社會資金占比超過93%,高標準改造池塘32萬畝,新建水產板塊基地182個、25.7萬畝。漢川市投資1.1億元建設1.2萬畝沉湖現代漁業示范基地,年產成品魚1萬噸,產值3億元。
??? 稻田綜合種養發展迅猛。借2014年全省稻田綜合種養推進現場會和年初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東風,各地紛紛將發展稻田綜合種養作為推進“三農”工作的大事來抓,采取政府主導、典型引路、政策扶持等有力措施,大力推進稻田綜合種養,截至目前,全省新發展種養面積42萬畝。荊州、天門、應城等市縣以政府名義召開稻田綜合種養推進會;應城市政府拿出100萬元專項用于稻田綜合種養以獎代補,引進臺灣上野公司整體流轉土地2萬畝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鐘祥市在每個鄉鎮建立“香稻嘉魚”示范基地,全市稻田綜合種養面積達18萬畝;監利縣新增“蝦稻共作”面積6萬畝,其中500畝以上連片基地70個。
??? 特色漁業亮點紛呈。洪湖六合水產建成300畝溫棚“一年兩季”河蟹本地化培育基地和3000畝常規蟹苗本地化培育基地,預計今年培育扣蟹87萬公斤,可滿足17萬畝河蟹養殖需求;嘉魚縣將全縣90%的斑點叉尾鮰繁育單位整合到三湖漁業公司,打造全國*大的斑點叉尾鮰繁育企業;孝南區積*發展休閑漁業,現有休閑漁業基地130余個,投資過5000萬元的規模型休閑漁業場所達5家;武漢恒宇信科技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循環流道高效養殖模式,開展工廠化養殖,占地40畝總產量可達25萬斤。
??? 新型主體不斷壯大。鼓勵水面向養殖大戶、家庭漁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有序流轉,去冬今春,全省新增合作社320家,養殖大戶1078個,家庭漁場306家,有序流轉水面32萬畝。黃梅縣扶持壯大新安村、白湖村等8個小龍蝦、黃鱔、泥鰍養殖專業村,規范合作社運營,水產專業合作社達到86家。監利縣春燕水產專業合作社引進一批博士、碩士專業人才,實行公司化運營,建立“風險共擔、利潤共享”利益聯結機制,年實現利潤300多萬元。
??? “互聯網+”模式蓬勃興起。各地“互聯網+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孕育發展,智慧漁業正融合到漁業生產全程。生產管理上,洪湖六合水產養殖基地利用手機遠程監控池塘的各項指標,魚池增氧、投餌一鍵搞定,降低40%勞動量,節約38%的電費。技術服務上,蔡甸區“魚大夫”手機遠程診斷系統實現專家與漁農現場信息對接;嘉魚三湖漁業公司利用微信平臺為全國各地客戶提供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市場流通上,洪湖德炎公司打造中國小龍蝦**交易平臺,冷鏈物流實現智能管理;洪湖清水大閘蟹、洪湖漁家生態魚等產品在網上銷售火爆;質量監控上,嘉魚縣嘉安食品生產的西流灣牌“簰洲圓子”利用條形碼技術實現產品生產全程追溯。呂金龍洪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