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訪 中國 食品安全促進聯盟秘書長宋少平
?
? ? ?在 新版食品安全法出臺之際,中國食品安全促進聯盟秘書長宋少平就食品安全現狀和聯盟的工作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現狀: 安全問題嚴重
?
? ? 宋少平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嚴重威脅著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時也*大地影響了我國食品產業的國際聲譽。
我國人口多,環境保護意識差,生存環境及質量不高,水源污染導致食源性疾患的發生;水質污染直接影響海產品的衛生質量;農畜業種植、養殖源頭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威脅越來越嚴重。食品生產從業者沒有責任意識、法制道德觀念喪失,大型食品生產企業沒有起到正面示范帶頭作用,反而成了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表率。
他表示,回顧一下眾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難發現,食品安全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概括起來,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問題食品已從過去的糧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類、南北干貨類、奶制品、炒貨食品等,呈立體式、全方位態勢。二是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已從食品外部的衛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內部的安全危害。過去只注意食品細菌總數,現在是深入食品內部的農藥、化肥、化學品殘留。三是造假制劣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深入” ,手法越來越隱蔽,從食品外部的走向內部的、從物理的走向化學的。從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樣翻新、五花八門,喪心病狂。
宋少平認為,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滲透在相當多人的靈魂之中。現在為了利潤,為了賺錢,連人自身的健康和生命也不顧了,這不可怕嗎?有人說“道德是市場經濟的基石” ,三聚氰胺事件正是給了我們基石不穩的警示。市場經濟天生具有如下弊端:一是將人性自私的一面*端調動起來,導致私欲膨脹、物欲橫流;二是為了賺*多的錢不擇手段,甚至故意違法亂紀,甘于墮落。
? ?? 監管: 執行存在缺陷
?
? ? 宋少平指出,目前食品安全監管也存在缺陷。
一是規范不“規” 。盡管涉及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有幾十部之多,但這些法律法規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很差。很多法規和政策都是不同部門追逐利益的產物,因此數量眾多的法律規范并沒有構成一個“從農田到餐桌”的規則系統。
二是執行混亂。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運行中存在明顯的政出多門、職能交叉重疊等問題,包括工商、衛生、海關、公安、質量監督、環保、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 9 個部門都對食品安全負有監管職責,但不同部門僅負責食品生產鏈條的不同環節。這種部門眾多、分段執法的監管權分配和行使體制,不僅增加了食品監管執法成本,而且容易導致明顯的執法漏洞,大大削弱了食品監管的有效性。
三是地方保護。中央和地方多層級的執法權配置結構,進一步使食品監管有效性受到侵蝕。一些地方政府基于狹隘的地方利益考慮,甚至對食品違法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
四是忽視常態。在執法手段上,現有體系過分依賴非常規化的“運動式執法” ,缺乏日常化的、可持續的執法技術,造成食品安全執法過程中出現“食品安全事件泛濫—— —打擊—— — 問題緩解—— — 再度泛濫—— —再打擊”的惡性循環。
五是出禍拜佛。對危害食品安全的隱患不能嚴防于前,只是重懲于后;不重堵源,只顧截流。不出事情人人清閑,出了事情個個頭大。
六是技術落伍。1998 年以來,我國相繼發生 18 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達 1700 多人,死亡1 人。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督處負責人講,他們現行的對豬肉流通領域的管理還是沿用上世紀 50 年代、60 年代獸醫衛生檢驗的規則,而沒有把豬的一些飼料添加物的殘留列入強制性檢驗的范圍。具有“東方明珠”之稱的國際大都會這樣,其他地方的狀況可想而知。
食品監管規范、執法體系和檢驗技術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是現實中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本癥結所在;這些“病根”和不時發作的各種各樣的“癥狀” ,凸現了我國食品安全的體制性缺陷。
原因: 德行有所喪失
?
? ? ? 宋少平告訴記者,從文化層面講“民以食為天” ,是自古以來中國人重視“吃”和“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一種妥帖而形象的表達。“世界上什么問題*大?吃飯問題*大。 ”這就是毛澤東在初出茅廬時對中國社會的認知。而現在中國的 13 億人口,面對毛澤東所講的*大問題“吃”卻到了談食色變的地步,這不能不讓人感到中華食文化的墮落和悲哀。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可以被指為貴族情結,但“因食丟命”是否走得太遠了?
中國的食文化中本來就有“食潔心純”的優質因子,后來受佛教素食主義影響,也有過“素食清心”“食必清毒,心必滌穢”的純良成分。但后來隨著皇家奢侈之風的彌散擴衍,食物文化中便摻入了一味追求滿漢全席的擺闊風氣,摻入了一味追求珍異野味的獵奇風氣。雖然“非典”病毒與果子貍是否有必然聯系至今尚在探討,但亂食不潔導致病從口入,乃是種種食禍的重要原因。
從道德層面講,食物是人類賴以存活與繁衍的必備物質,同時也是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目前這種食品安全的現狀,都是我們多年來瘋狂透支的必然結果,透支信仰、透支環境、透支親情、透支信任,透支使有些人失去了道德底線,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這也是導致食品安全日益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聯盟: 致力打造平臺
?
? ? ?宋少平向記者介紹,中國食品安全促進聯盟是由中央級主流媒體和行業媒體、相關科研機構、檢測機構、高等學府、食品行業的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品牌商、零售商以及關聯的企事業單位自愿加盟而成立的非營利性的公益組織。
中國食品安全促進聯盟緊跟國家政策,密切配合國家的民生需求,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塑造中國食品安全社會形象,推動中國安全食品產業健康發展為己任,以創新驅動,互利共贏為愿景,為中國安全食品產業搭建一個產、學、研、金融、科技、流通全方位的綜合創新服務平臺。
他說,中國食品安全促進聯盟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開發出一套品牌責任測評打分系統,在系統平臺輸入相關指標系數,系統自動得出 分值 。 整 個 系 統 共 分 12 大 項、36 中項、108 小項進行評分估值。定期發布中國食品安全紅黑榜,中國安全食品**品牌榜;推出中國安全食品百強企業培優孵化系統工程。
聯盟倡導建立中國食品安全責任品牌評價體系,促進中國食品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設線上線下“放心食品智慧商城” ,建設安全食品物聯網終端系統;建設中國食品安全信息庫,促進完善中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創建中國食品安全共建單位;開展“放心食品進社區”暨“把安全食品帶回家”等大型公益活動。
宋少平表示,食品安全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已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的重大需求,也是維護我國國際形象的重要工作。做好食品安全的工作是政府與商企、政府與公眾、商家與消費者三者相互協調、合作的結果,也是解決好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