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晨報記者 徐妍斐
??? 今后,市民有望通過
??? 上周2015民生訪談中,市
??? 豆芽有了電子身份證
??? 工作日下班時段,世界路某菜場銷售正熱火朝天。一個豆芽攤位的攤主正在忙碌,各種豆芽都賣得不錯。“你這豆芽是哪里來的?”一位來買菜的阿姨問。“原野。”攤主一邊幫別的顧客裝秤一邊回答,她還手指著墻上一沓單據說:“我們每天都有進貨單子的。”在記者的要求下,這位攤主展示了名為“上海市豆制品送貨單”的電子打印票據:濕黃豆芽(15kg/筐2筐、小金黃(10kg/筐6筐、濕綠豆芽(15kg/筐1筐、黃豆芽(桶裝119斤、黃豆芽(桶裝238斤,生產日期均為上市的前**。
??? 去年5月,《上海市豆制品送貨單管理規定》開始實施,豆芽算作豆制品的一種一起引入了電子送貨單制度,這種相較于別的豆制品更難管理但老百姓十分喜愛的食品也擁有了不能手工涂改的電子身份證。抄下電子送貨單上的單據編號,到上海市豆制品行業協會的官方網站“豆制品送貨單追溯”一欄中輸入后,就能查到該送貨單來自“上海原野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及企業地址、負責人、送貨單購取日期等信息。此外也可以通過輸入備案號、企業名稱的方式查詢。如果是正規企業生產的豆芽產品,老百姓吃起來就可以更放心。
??? 2002年,本市實行豆制品送貨單制度。當時,上海有證有照的豆制品企業有660家,但隨著送貨單制度的推行和行業結構的調整,那些小、散、差的企業逐漸被淘汰,如今上海的豆制品企業總數約60多家,僅為當時的十分之一。當年屢禁不絕的豆制品黑作坊,也因為沒有送貨單無法進入市場而被切斷了產銷鏈。
??? 由于手工填寫的送貨單存在涂改數量、被不法銷售商在空白處直接添加產品、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的問題,去年申城出臺《上海市豆制品送貨單管理規定》,將傳統的手寫送貨單改革為電子送貨單。由于不能手工涂改,電子身份證更加權威。為防止送貨單的假冒、轉賣,方便市民查詢和加強社會監督,豆制品行業協會網站上還開通了送貨單查詢系統,實現網上可追溯。根據送貨單填寫的企業名稱、品名、數量,就能核實該批貨的來歷、真偽。
??? 水果被列入追溯系統
??? 去年8月,本市舉行《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草案》立法聽證,當時草案提出的可追溯食品種類包含糧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類、蔬菜、乳品、食用油、水產品、酒類等8大類食品,市民代表對此熱議,有人提出:“為何沒有水果?還有豆芽、豆制品呢?”聽取市民的意見,豆制品及水果之后也被列入將實施信息追溯管理的十大類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中。
??? 隨著豆制品作為第十大類食品進入上海市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辦法,將來市民與企業共享追溯信息平臺,對從零售點購買的食品一路追溯到田間地頭成為可能。企業不必再追究上游企業給予的送貨單真假,消費者也不用再向銷售方詢問食品來源,建成后的信息追溯系統平臺猶如一條免費開放各岔道口的“高速公路”,一件食品憑一個統一的追溯碼,就能實現層層查詢。
??? 比如一棵散裝的蔬菜,也將依托于特定的包裝進行賦碼,進入正規市場后才拆包散賣。完善的信息追溯平臺建立后,對于沒有賦碼的商品,電子秤將無法顯示,而電子秤一旦開始稱量,隨之就會打印出一張顯示著追溯碼信息的小票。正如現在人們去超市買東西,不管需不需要,一定會獲得一張收銀條,而對于大多數到菜場里買菜的市民目前還沒有這種習慣。食品信息追溯系統的建立或將培養人們的這種習慣,憑借追溯碼去了解自己當日所購食材的安全性。更便捷的方法是,在食品包裝上直接賦二維碼、條形碼,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的APP就能直接掃描后獲得食品的追溯信息。
??? 快速鎖定問題豬肉經銷商
??? 或許有的市民會有疑問,為什么要花大力氣去建食品信息追溯平臺?上海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段案例。
??? 2003年,上海發生瘦肉精中毒事件,當時有居民反映從某農貿市場購買的豬肉回家食用后出現中毒癥狀,附近地區的幾戶居民都出現相似情況,他們都購買了某農貿市場一攤位的同一批豬肉,而該攤販也表示,自己的豬肉和往常一樣都是從某批發市場進貨而來。由于當時還沒有建立起豬肉追溯系統,當監管人員前往批發市場調查時,卻遭到了批發市場相關人員的否認,由于沒有進一步的證據,追查到這里就中斷了。
??? 無獨有偶,2006年上海再次發生居民瘦肉精中毒的情況,這次執法人員通過農貿市場很快找到了批發市場,通過追溯系統又很快鎖定了養殖場。只花了20分鐘,就把該養殖場的一百多個批發市場的下游經銷商全部找到,封停了相關批次的豬肉。這個案例正說明了建立食品追溯系統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追溯的目的是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一旦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現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無論怎么交易、銷售,*后總是會被查出來。
??? 上海目前的豬肉追溯系統已比較成熟,不僅本地產豬肉可溯源,連外地進入上海的豬也定點屠宰。豬肉以定點屠宰的方式打通追溯環節的阻礙,但其他農產品流通環節可能還存在分割的情況,如農業部門的條形碼和商務部門規定的條形碼還不完全一致等。去年,上海市食藥監與商委、農委等部門達成一致,將依靠云技術和大數據搭建食品安全信息平臺,統**通商品代碼,讓一件商品只有一張“身份證”。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