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近日,本報老讀者李先生在漢口華南
??? 記者接到李先生投訴后,連續多日蹲點暗訪,取樣送檢,并通報給武漢市
??? 【投訴】 老讀者發現黑作坊請記者曝光
??? 前不久,李先生前往華南海鮮市場辦年貨,在東區十一街“周氏牛雜牛肉”店內,購買了兩斤牛肚,回家后發現:用熱水浸泡牛肚,有股刺鼻的氣味。而且經過浸泡后,本來很大的一塊牛肚,出現嚴重縮水的現象。李先生懷疑買到了問題牛肚,他上網搜索,發現所買牛肚與那些用工業火堿發泡增大,再用甲醛浸泡保鮮的“化學牛肚”特點相似。
??? 為了弄清情況,李先生跟蹤“周氏牛雜牛肉”店送貨的面包車。來到附近的常碼頭132號和對面的59號,發現這里有兩家加工牛雜半成品的黑作坊。“有一次,我親眼看到,有人往作坊里搬運甲醛和火堿。”他介紹。
??? “國家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可這些作坊主利欲熏心,真是太害人了!”李先生致電本報稱,對于這種黑心作坊,記者應該調查曝光,執法部門要嚴肅查處。
??? 【探訪】 作坊大門緊閉門店生意火爆
??? 接到李先生的投訴后,2月4日下午記者到常碼頭探訪。這里都是一些老舊的私房,很多房子用于出租。
??? 因為李先生不方便出面帶路,且這里的門牌號十分雜亂,記者找到了兩個常碼頭60號和一個常碼頭58號,可就是不見常碼頭59號。
??? 遍尋一個多小時后,在當地知情人士帶領下,記者終于找到了常碼頭59號。這是一棟四層半的私房。一樓的一個紅色小鐵門緊鎖。李先生說,鐵門內的院子里,就是一家牛雜作坊。
??? 記者看到,在常碼頭59號斜對面的132號,靠樓梯一個房間的鐵門旁,留著手掌大小的縫隙,一名老人在門外幾米處站著,記者走近打聽租房的事,老人警惕地走向鐵門,急忙將虛掩的鐵門關上了,生怕外人看到或進入屋內。
??? 5日上午,記者來到華南海鮮市場“周氏牛雜牛肉”店,只見3名中年婦女正在熱情地售賣。這一排有好多家出售牛肉牛雜的門店,臨近春節,前來置辦年貨的市民也多了起來,有的店面前還排起了隊。
??? “會不會是用火堿和甲醛泡了的?”記者佯裝顧客,聞到牛肚的刺鼻氣味后,有些擔憂地問道。
??? “我們不是那樣的小人!”站在攤外招呼顧客的一名中年婦女信誓旦旦地說。她說,他們是重慶人,在這里做生意好多年了。
??? 據了解,這里的牛肚每斤賣22元,比超市便宜得多。
??? 記者又來到該市場靠里面的一家賣牛肚的店面。老板介紹,這里的攤位本來就在后面,生意本來就不好做,哪里還敢做假,他用刀割開一處牛肚讓記者聞,“沒有泡過的就是這種自然的香味”。
??? 【送檢】 取樣檢測顯示牛肚內含有甲醛
??? 6日記者向武漢市食品藥品執法總隊反映李先生舉報的內容以及記者初期探訪的情況,當天下午,該總隊兩名執法人員以及武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一名民警前往踩點。
??? 因為巷窄人少,為避免打草驚蛇。記者分別帶領一名執法人員,對上述兩個作坊及周邊環境進行了摸排調查。此時,兩個作坊的鐵門均關閉著。
??? 7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周氏牛雜牛肉”店,花79元購買了3.3斤牛肚,每斤24元,較此前**漲了兩元,“你過兩天來還會再漲。”店員說,春節臨近,**一個價很正常。
??? 隨后記者將樣品送至武漢食品化妝品檢驗所檢測。該所工作人員表示,工業用堿無法做檢測,只能測甲醛。
??? 當天下午,檢測人員回復,檢測結果呈陽性,證明牛肚含有甲醛。而甲醛是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
??? 【查處】 兩路執法隊暫扣牛雜兩大卡車
??? 得知檢測結果,經過協調部署,武漢市食品藥品執法總隊和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決定10日清晨趁“周氏牛雜牛肉”作坊送貨、門店開門營業時行動。
??? 昨日清晨6時,記者與兩路執法人員會合后,先是帶領一路人馬來到“周氏牛雜牛肉”店附近,觀察掌控門店情況。隨后,記者又和另一隊人馬趕至常碼頭132號和59號。
??? 為避免打草驚蛇,記者和一名便衣民警先行探路。這時,常碼頭59號的紅鐵門仍然關閉。在132號靠樓梯的鐵門處,上次探訪時見過面的老人鎖門后正準備離開,被民警攔住要求開門。
??? 鐵門內是一個四室一廳的房子。房子里共有35個大塑料盆,盆里全部都是泡的牛肚、牛筋、牛百葉等,執法人員初步估計有約4噸重。
??? 在客廳和一個房間內,執法人員分別找到了一袋片狀氫氧化鈉,25公斤裝,只剩下5公斤左右;兩瓶甲醛溶液,一瓶幾乎用完,一瓶剛用一點。
??? 作坊女主人陳某稱,他們剛搬來才三四個月,甲醛溶液是用來洗廁所的,片狀氫氧化鈉可能是前租戶留下來的。
??? 執法人員當場使用快速檢測發現,一些塑料大盆里含有甲醛。作坊工人王師傅并不知道甲醛溶液和氫氧化鈉為何物。他告訴記者,牛雜從冷庫進回來后,先用熱水解凍,然后放鍋里煮熟,放一些氫氧化鈉,接著放進塑料大盆里泡,幾乎每個大盆里都會放兩三瓶蓋的甲醛溶液。
??? 與此同時,門店這邊的執法人員也控制了男店主周某,并帶回公安局調查。
??? 就在查處常碼頭132號的作坊時,59號的鐵門始終關閉。執法人員剛到時,透過門縫看到院子的塑料桶里泡有牛雜,后來卻不見了。
??? 民警通過轄區戶籍警聯系上房東,要求對方開門接受檢查。不久,門開了,院子里及廚房有10多桶牛雜。執法人員快速檢測了其中兩桶牛百葉桶里的水,顯示均含有甲醛。
??? 廚房里的爐子還燃著火,怎么屋里一個人都沒有呢?下午2時許,作坊主韓某稱在蔡甸走親戚,委托一名朋友從武昌趕來協助調查,稱屋里的工人看到對門有執法人員在檢查,嚇得從后門離開了。在執法人員耐心勸說下,韓某表示馬上回來接受調查。
??? 因為兩家作坊的牛雜數量加起來重達4噸左右,執法人員請來大貨車和搬運工,一直忙到天黑,才將兩大卡車暫扣的牛雜,運到了江岸區一家冷庫封存。
??? 昨夜,執法人員正在加班加點測試每個取樣。辦案民警表示,目前相關人員均已被控制。因為快檢結果不能作為處罰依據,將根據實驗室的檢測結果,*終確定是否需要采取強制手段對他們進行刑事拘留。
??? 【追問】 相隔十年黑作坊為何舊地重現
??? 投訴人李先生說,他是楚天都市報的老讀者。10年前,楚天都市報就曾曝光過常碼頭59號,當時那里有一家用甲醛浸泡生產牛肚的黑作坊。令人不解的是,如今這一問題仍然存在著。
??? 記者查閱10年前的報道發現,當年1月25日,記者配合工商部門查處了常碼頭59號的牛雜黑作坊。當時的作坊主姓黃,在徐東萬噸冷庫設有門店。這次,作坊主韓某則稱,他是去年才到這里來的,并不知道之前的事。
??? 執法人員介紹,當年是工商部門執法,食藥監部門并不知情?,F場民警分析,常碼頭59號屬于城中村,房東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房東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這些是當地又現坑人黑作坊的重要原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