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奶價下跌,原奶滯銷,倒奶殺牛……進入2015年,各地
??? 事實上,“倒奶殺牛”
???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牛奶產量3725萬噸,增長5.5%。其中液態奶產量2400萬噸,下降0.91%。在全國奶業未出現明顯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為何會出現“倒奶殺牛”現象?中國
??? 多重原因導致“倒奶”
??? 這并不是中國乳業**次出現“倒奶殺牛”現象,但此次“倒奶殺牛”所引發的討論甚至是爭論,卻超越了之前的任何一次。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引發此次“倒奶”事件在全國各地上演?
??? 1月21日,在商務部今年**次例行發布會上,“倒奶”事件就成為了熱點。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前5年我國乳制品進口一直保持在每年20%以上的增幅,2013年曾經高達37%,但這期間國內仍出現奶源緊張和搶奶現象。據海關統計,2014年進口乳制品增長了17.9%,增幅比上一年明顯下降,為什么反而出現“賣奶難”,甚至殺牛倒奶現象?商務部分析,這里面既有乳制品國內外價差比較大,國內企業增加使用進口乳制品的因素,也跟國內乳制品產業整體水平較低、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信心不足有關。
??? “此次‘倒奶殺牛’與以往相比有所不同:此次倒奶的主力并非散戶,而是中小規模養殖戶;這次不是奶源過剩而倒奶,原奶的產量并沒有增加;還有并不是價格太低倒奶。”行業資深觀察人士、乳業專家宋亮告訴中國質量報記者,出現“倒奶”現象的直接原因是乳企庫存太高,無法消化更多的原奶;根本原因是我國乳業市場跟國際接軌太快,國際原奶市場變化直接沖擊國內市場;深層次原因是我國的乳業養殖模式,乳企和養殖戶沒有形成直接穩定的商業關系。
??? 國際原奶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下跌,至今跌幅近40%,這導致進口乳品大量進入國內市場。數據顯示,我國2014年進口乳品全部折算為原奶,約占全國用奶需求量的1/3。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鮮奶收購價格從6元/公斤跌至3.9元/公斤。
??? “我國每年進口許多奶牛,同時又在殺掉更多的奶牛。從2009年起,奶農殺牛賣牛現象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每年退出、棄養奶牛的農戶均超過10萬戶,今年又見多個地區的奶農在倒奶、殺牛、賣牛。飼料售價高位不下,人工等養殖成本上升,奶價不穩甚至下跌,乳企壓價傷農,過多使用進口奶粉而減少使用本地奶源,以及奶源質量安全還是讓人放心不下,消費者對國產奶的消費信心仍未完全恢復,這些都是導致奶農殺牛賣牛的主要原因。”王丁棉說。
??? 發展“質”路在何方
??? 1月8日和11日,農業部兩次發布相關通知,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政府出面使得倒奶現象暫時得到一定程度地緩解。但存在于中國乳業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從2013年“奶荒”到2014年延續至今的“倒奶”,“過山車”的背后反映出中國乳業還很脆弱的抗風險能力。
??? “近年,隨著乳品進口量越來越大,進口奶粉價格大幅波動,并呈現倒掛趨勢,對國內乳品加工和奶牛養殖業沖擊明顯;由于進口原料質優價廉,企業大量使用,替代國內原奶,引發上下游產業矛盾進一步加深;國內企業加快海外投資布局,從而減少了國內奶源、加工等方面投資。上述三大矛盾,伴隨著產業深入調整及外部進口增大,開始進一步激化。希望政府各部門能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抑制進口過快增長對國內市場造成的沖擊。尤其是中小養殖戶,他們是未來中國乳業養殖的中堅力量。”宋亮建議,建立奶粉臨時儲備;提升國內乳品各項生產指標,引導企業盡量使用原奶作為生產原料;通過技術標準,提升進口乳品準入門檻,保障優質乳品進入中國市場等方式,合力推動產業升級。
??? “當下,應當成立全國奶業發展戰略研討小組(或機構,對中國奶業發展戰略負責。”王丁棉建議說,“考慮到消費者對國產奶不放心,建議對現行國家生鮮奶標準及其他奶業相關標準立即做出重新修訂,并明確所有定義。實行生鮮奶源收購、使用、登記、備案、公告制度和根據收購使用數量配置免稅(如自貿協定零關稅配額指標部分或減稅進口奶粉指標獎勵制度,以此鼓勵企業更多地使用國產生鮮奶源,從而拉動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
??? 《中國質量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