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真假混淆:
??? 有機
??? “有機蔬菜就是不用
??? *近,聽說家門口開了一家有機生活體驗餐廳,高女士覺得很新鮮,馬上叫了幾個好友去品嘗。“餐廳的環境以綠色為主,墻上掛著各式蔬菜的圖畫,一進門就有宣傳畫對有機餐廳和有機食品進行介紹。”
??? 據餐廳經理說,這家有機生活體驗餐廳剛剛開業不久,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物低碳農業技術,自行建立了示范農場,生產有機食品。餐廳采用“有機食品直供”的方式,從生產農場直接配送到餐廳。由于在試營業階段,目前“有機蔬菜”的價格跟普通蔬菜價格差別不大,“希望通過價格優惠將有機餐廳推廣出去”。
??? 不過,高女士了解到,該餐廳目前只能保證所用的蔬菜是有機的,糧食、肉類等還是普通食品。對于這家餐廳提供的是不是有機蔬菜,高女士也有所懷疑。“餐廳里顧客不少,但大家都是抱著嘗鮮的心理來的,吃的是不是有機蔬菜,我們也沒底,畢竟只是賣家自己的說法。”
??? 消費者難辨真假,不少銷售人員對有機食品也并不熟悉。記者隨機走訪了北京市部分菜市場和超市。在大部分菜市場和小型超市,并沒有發現帶有標識的有機蔬菜。記者找到超市導購人員,咨詢是否有有機蔬菜售賣時,他們先是指向一個角落的幾種青菜,說這些就是,當記者又追問這些“有機蔬菜”怎么沒有標識時,他們又說也許不是有機蔬菜,這里沒有售賣。
??? 關于有機蔬菜與普通蔬菜區別是什么,多數消費者并不清楚。“即使是所謂的有機蔬菜,買回來還是要仔細洗一洗、泡一泡。”高女士說。
??? “購買有機食品時,我主要是看產品的包裝上有沒有圓形的‘有機標志’,但又聽說不少有機
??? 價格偏高:有機食品值不值?
??? 近乎“天價”的數字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價格和普通蔬菜相差太多,購買有機食品就不值了
??? “平時我都是早上去小區附近的菜市場買新鮮蔬菜,畢竟有機蔬菜太貴了,輕易消費不起。”北京市朝陽區居民范琳告訴記者,聽宣傳感覺有機食品更健康些,但有機
??? 在朝陽區沃爾瑪超市某門店,記者注意到蔬菜大體上分成了3個區域,即普通散裝蔬菜、有包裝的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有機蔬菜還被專門放到冷餐柜里儲存,而其他兩種只是擺在普通貨架上。
??? 記者把蔬菜價格仔細對比了一下,發現有機蔬菜、綠色蔬菜和普通蔬菜差別不小。比如,普通的胡蘿卜0.98元一斤、圓茄子2.5一斤,綠色蔬菜里胡蘿卜是6元一盒兩個、圓茄子是7元一盒一個,而有機蔬菜中胡蘿卜則賣到每盒25元,每盒中只裝有3個胡蘿卜,而圓茄子更是要25元一個,近乎“天價”的數字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走到有機蔬菜售賣區附近的顧客少之又少。
??? “這些蔬菜就是按個賣的,都包裝好了,直接掃碼就行。”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即便消費者對有機蔬菜有所了解,知道有機蔬菜比普通蔬菜要好,但高價格還是讓多數消費者接受不了。
??? 打開網頁搜索有機食品,記者看到不少售賣有機食品的網站設計精美,提供的東西不盡相同,有機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糧油米面、水產海鮮等食品琳瑯滿目,有的網站還提供試吃體驗、顧客采摘等活動,有機食品的價格依然高高在上。
???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機產品的真實性以及價格是消費者*關注的兩大要點。那么有機蔬菜為什么會這么貴?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呢?
??? 孔先生是成都市一家有機食品公司的銷售人員,他告訴記者,有機蔬菜生產成本較一般蔬菜高。“公司有成都、西昌等多個專門生產基地,基地土壤和水源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監測,每月也會進行多次抽檢,每個品種109項
??? 孔先生說,不僅生產環節成本較高,在采摘后,包括運輸、初加工和配送的各個環節都不能受到污染,需要嚴格把關,在價格上自然比較昂貴。
??? “有機蔬菜主打健康安全牌,但消費者心里都有一桿秤,價格和普通蔬菜相差太多,就很難有吸引力。”范琳說。
??? 營養誤區:有機食品到底好在哪?
??? 有機食品、
??? “經常在超市看到綠色蔬菜、有機蔬菜,除了更健康之外,這些蔬菜是不是比普通蔬菜更有營養一些?”對市面上的各種“認證”蔬菜,廣州越秀區消費者王賢一直有困惑。
??? 業內專家表示,有機食品應是天然生產、無污染加工、有完整生產和銷售記錄,并通過
??? 今年9月,國家認監委發布了《中國有機產業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多年來,中國有機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中國共有獲得認證的有機生產面積272.2萬公頃,共有有機生產企業7894家,有機產品覆蓋植物、動物、水產和加工類四大類產品。國家認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家認監委相繼修訂發布《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對有機產品的種養、生產、包裝、認證、銷售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管理,并對有機產品實行“一品一碼”的有機碼可追溯管理,使中國有機產業進入規范化、法制化發展軌道。
??? 盡管國家頒布了很多針對有機產業的規章制度,國家認監委每年也會對有機食品的認證機構進行檢查,但是認證機構的水平參差不齊,仍然存在某些認證機構為了賺錢對不達標的食品開綠燈的現象,各種非法辦證的“小作坊”也是屢見不鮮。這些都給有機產業市場健康有序發展造成了很大危害,也給消費者對于有機食品的印象留下了陰影,花了不少錢但是可能買不到真正的健康安全。
??? “希望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規范有機食品生產宣傳,強化標準執行力度,讓消費者真正了解有機食品,并能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選擇信得過的有機產品。”王賢說。
??? 延伸閱讀
??? 四招看清有機食品真偽
???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我國對有機產品的種養、生產、包裝、認證、銷售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管理,并對有機產品實行“一品一碼”的有機碼可追溯管理。“有機碼”相當于有機產品的“電子身份證”,消費者可登錄官方網站,輸入有機碼辨別產品真偽。
??? 具體來看,消費者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辨別有機食品真偽:
??? 一是看標志。有機食品的*小銷售包裝或食品貼有“有機食品國家標志”,標志上標“中國有機產品”和英文“ORGANIC”字樣,同時標注了“有機碼”和國家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名稱。這是*關鍵的識別要點。另外,有機產品認證標志還有一種是中國有機轉換產品標志,帶有這種標志意味著是在土地轉換期內生產的產品。
??? 二是看包裝。有機產品的包裝通常使用天然木、植物莖葉、竹和紙等可生物降解和可回收利用包裝材料制成。
??? 三是查網站。消費者如果對食品商加貼的“有機食品國家標志”的真偽不放心,可以登錄到“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輸入標志上列出的“有機碼”核查該食品是否真的通過了有機認證、認證的證書是否已過期等信息。
??? 四是核查證書。消費者可以向銷售單位索取該有機食品的認證證書和銷售證書等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明材料,來“驗明正身”。
??? 此外,由于價格較高,并且認證、質量控制程序較復雜,有機產品與普通產品的營銷渠道也不同。建議消費者到有機產品專賣店、大型商場、超市購買有機產品,盡量不要到農貿市場、批發市場或在不可信的網站購買有機產品。(本報記者 成慧 王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