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占全國4.5%的耕地面積,生產出超過7%的商品糧,糧食畝產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20多公斤;打造了國內覆蓋面*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農墾經濟實現連續10年12%以上的增速,已有3大墾區集團年營業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 ?
? ? 已經走在現代農業前列的農墾,下一步如何更上一層樓?怎么通過深化改革增強活力,更好發揮農墾“國家隊”的作用?農墾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未來5—10年,打造我們自己的農墾國際大糧商,提升我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的話語權。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 農業部農墾局局長王守聰。
?
? ? 農墾有完整的現代農業體系,應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
? ? 記者:近年來,農墾一直是“大糧倉”,是現代農業的排頭兵,生產力水平很高,比如北大荒的大農業、南方墾區的高效農業。現在提出“大糧商”戰略,為什么選擇這個定位?
?
? ? 王守聰:打造農墾國際大糧商,**是增強國有經濟對國內農產品市場調控能力和影響力的需要。當前,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實現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而在對外開放條件下,大宗農產品進口逐年增加,非傳統因素對價格的影響逐漸顯現,部分農產品價格時起時落。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鼓勵發展多種形式合作經濟的同時,應著力發揮農墾國有經濟的**作用,以增強國家對農業戰略產業的掌控力。
?
? ? 此外,這可以提升我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的話語權。我國農產品進口所占比例逐漸加大,國際農產品市場的波動性、不確定性對國內產業的影響十分廣泛,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利用國際市場與資源的戰略機制和載體。
?
? ? 打造大糧商,還是增強農墾國有經濟戰略功能的需要。農墾是農業國有經濟的主要形式,近年來進入集團化改革攻堅期和產業升級“瓶頸”階段。在高起點上要實現更大發展,農墾必須全面提升墾區大型跨國農業企業集團的競爭力、控制力和影響力,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和農產品安全的重要力量。
?
? ? 記者:農墾做大糧商有哪些有利條件?
?
? ? 王守聰:農墾擁有大基地、大產業和大企業的獨特優勢,具備完整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特別是實現了人才、技術、資本與市場的全面聯通,是打造我們自己的國際大糧商*優載體。
?
? ? 農墾擁有定位分明的功能區和現代化的糧食生產基地。全國農墾現有耕地面積9186萬畝。據測算,如果將這些耕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良田,到2020年農墾土地年生產的商品糧可達到1000億斤,可以滿足35%左右的城市人口一年的口糧需要。
?
? ? 農墾多家大型農業企業集團市場競爭優勢突出,有些已經基本具備同世界*雄厚跨國公司同臺競爭和較量的實力。還有若干重點產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如乳業、種業、熱作等相關產業。隨著墾區間聯合聯盟聯營的深入推進,農墾完全可以培植出*****企業,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
? ? 此外,農墾市場競爭體系建設和能力拓展也為打造國際大糧商打下堅實基礎。截至2013年底,農墾系統開展全程可追溯產品涵蓋了主要農產品、農產加工品等。
?
? ? 加快推進墾區聯合聯盟聯營,培育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團
?
? ? 記者:“大糧倉”到“大糧商”,實際上是經營方式的轉變、發展理念的創新,主攻方向是什么?
?
? ? 王守聰:從“大糧倉”到“大糧商”,是要立足農字,跳出農字,實現從單純的“糧食生產者”向綜合的“糧食掌控者”的轉身。農墾企業要積*發揮優勢,向打造全球化、寬領域、全產業鏈、產業高端、資本運作的現代農業產業集團進軍。通過產業聯結,將各墾區打造成一支巨型的農業“聯合艦隊”,加快推進墾區聯合聯盟聯營,優勢互補,共同參與市場競爭。
?
? ?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農墾國際大糧商是我們自己的大糧商,主要目標是適應我國糧食緊平衡的態勢,實現合理調控和有效平衡我們自己的國內市場,而不是去平衡世界的糧食市場,更不是傾銷國內過剩的農產品。
?
? ? 我們還要逐步實現寬領域和全產業鏈的大布局。從田頭到餐桌,說起來“一句話”,做起來“一條龍”,何其難也!但是農墾有條件涵蓋主要棉油膠奶肉等其他主要農產品。農墾打造國際大糧商,就是要占據包括科技研發、物流營銷、資本運作等全部產業高端。全球布局就是立足國內,著眼全球,不盲動,不被動,優化農產品進口,在更大的舞臺上謀劃資源、市場和生產力的配置。
?
? ? 記者:農墾為夯實打造國際大糧商的基礎,需要繼續著力做好哪幾個方面的工作?
?
? ? 王守聰:大糧商對農墾人來說是個重大課題,我們當前**要夯實生產能力。打造大糧商,并不是削弱“大糧倉”,而是提升“大糧倉”。我們下一步計劃在全墾區推動“雙億工程”,即通過社會化服務等方式增加1億畝耕地、生產和經營1億噸糧食。要著力加強農墾大型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打造穩固的國家糧食供給戰略應急基地。
?
? ? 其次是完善供應體系。從資源和市場這兩個基點出發,全面聯結生產基地、加工中心和營銷渠道的鐵路、汽運、海運、空運網絡體系,以及相應的倉儲、碼頭、中轉站等配套設施,確保農墾國際大糧商的供應網絡體系。
?
? ? 三是擴大資源整合。要加大“走出墾區”的推進力度,完善“政府+農場+農民”等墾地合作新模式,促進生產要素在農場農村間的雙向流動,提升農墾農業全產業鏈對農民的吸引力和帶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