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燒肉是經典的廣東風味美食之一,深受老廣的喜愛。不過,近日香港
??? 香港抽檢
??? 兩成可能已帶毒素
??? 由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抽檢50家香港燒味店的燒肉化驗,發現半數有金黃葡萄球菌,并從中找出28種菌株,當中近兩成帶有食物中毒元兇腸毒素的基因,意味著這些燒肉可能已帶毒素,因為部分細菌長時間存放在室溫下會釋出毒素,可令人嘔吐。
???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根據《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即食食品樣本每克如含有或超過1萬個金黃葡萄球菌,其微生物質素即不可接受。一般情況下,每克食物含有超過10萬個金黃葡萄球菌,可產生足夠的毒素引致食物中毒。
???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對燒肉樣本做化驗,發現25個樣本有金黃葡萄球菌,并找出28種菌株,當中17.9%即5個菌株含腸毒素基因,另有一個菌株含可致傷口發炎的殺白血球素基因,3個菌株屬抗藥性。負責該項研究的理大護理學院研究員何浩文表示,金黃葡萄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類鼻孔、頭發和皮膚,大部分菌株的基因來自人,“估計是燒味店員接觸燒肉前,未有徹底洗手或清潔砧板等”。
??? 室溫懸掛
??? 時間愈長細菌愈多
??? 燒肉在粵港澳的美食排行中有*高地位,此次香港燒肉檢出金黃葡萄球菌超標且含腸毒素基因,引起了市民的*大關注。
??? 燒肉中的病毒基因到底從何而來?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燒味常經人手接觸,處理者若有皮膚病或手有傷口,會增加燒肉帶金黃葡萄球菌風險。
??? 現實中,大多數燒味店常在室溫環境下掛起燒肉待售,這樣做會強化菌種滋生。何栢良說,兩至三成金黃葡萄球菌含腸毒素基因,未必引致食物中毒,但燒肉經高溫烹調,待售時降至室溫,可能令腸毒素釋放,則易引發食物中毒,燒肉放在室溫的時間愈長,細菌愈多,“人一般進食1至6小時后,可導致嘔吐、腹瀉、胃痙攣等”。
??? 專家支招
??? 食用前要徹底加熱
??? 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廣州市面上的燒肉合格率比較高,暫未發現香港所述的該類病菌個案。
??? 據悉,金黃葡萄球菌是*常見的化膿性球菌之一,經常是通過化膿性炎癥的人或帶菌者接觸食品后使食品污染,所以食品生產線上是不允許手受傷感染的操作工直接接觸食品的。
??? 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馬志英表示,防止金黃葡萄球菌污染食品,主要依靠食品生產制作全過程的嚴格控制,除了生產加工人員要控制污染外,還要注意在低溫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下貯藏食物,以防腸毒素形成。“食用前要徹底加熱。”馬志英說,食品被金黃葡菌球菌污染后,外觀正常,感官性狀沒有變化,容易被忽視,春、夏、秋季特別要注意,加熱是對付此菌的“撒手锏”,一般對易污染的肉制品要煮熟燒透,確保殺死該菌。
??? 相關新聞
??? 廣州一酒家燒肉檢出致癌物
??? 廣州市食安辦這個月公布了對餐飲服務環節的畜禽肉(生、熟肉制品(自制和食用油的抽檢情況:共抽取樣品200批次,經檢驗不合格1批次,實物質量合格率99.5%。
??? 其中,廣州市番禺區石碁太*酒家的自制燒肉被檢出苯并(α芘超標,標準值為小于5.0g/kg,其實測值則是6.8g/kg。苯并(α芘主要產生于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的燃燒過程中,脂肪、膽固醇等在高溫下也可形成苯并芘;經過多次使用的高溫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過火的食品、燒烤和煙熏肉制品等會含有苯并(α芘。經醫學驗證,長期攝入苯并(α芘具有致癌作用,比如肺癌、消化道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等。
??? 廣州市食安辦建議,消費者在日常飲食中應少吃烘烤、熏制、高溫油炸食品。餐飲服務單位在熏烤、油炸食品時應改進烹飪工藝或方法,注意火候的掌握并避免食品直接接觸火焰。
??? 相關報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