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某境外組織13日發布報告稱,在武漢
湖北省農業廳總農藝師鄧干生14日告訴記者,自去年開始,農業部和湖北省就開始對省內的水稻種子以及大米等進行轉基因抽檢。到目前為止,抽取的水稻種子、植株、大米等樣品1300多個,檢測結果尚未發現一例樣品含有轉基因陽性成分。對于某境外組織在武漢的15例樣品中發現了4例轉基因大米的“高概率事件”表示關注和重視。
這家組織東亞辦公室食品與農業資深項目主任王婧1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在中國對轉基因大米已經追蹤十年。此次檢測的15個樣品是去年11月13日采自武漢中超評價超市和武漢市江夏農貿市場,其中4個樣本的轉基因成分檢測結果顯示為NOS陽性,轉基因品系檢測結果顯示4個中3個呈現Bt63陽性。王婧表示,Bt63是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Bt汕優63(以下簡稱Bt汕優63,這表明這3個含轉基因成分的大米*終源頭是華中農業大學。
至于如何流向市場,王婧表示,由于他們檢測的是市場稻米和米制品,所以無法知曉具體流通途徑,但是可以肯定這是非法流入市場的轉基因水稻,因為目前中國還沒有允許任何轉基因水稻可以商業化種植。
根據我國于2014年2月1日施行的*新《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轉基因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將另行制定。鄧干生表示,這就意味著當前國家還沒有關于轉基因農作物品種商業化種植的法律法規。即便是2009年就拿到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Bt汕優63也只能停留在科研試驗基地中。
據了解,今年以來湖北省加強了對轉基因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監管措施,出臺了《湖北省2014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執法監管工作方案》,加強轉基因農作物品種源頭管理。今年春耕備耕農資打假工作中,專門針對轉基因種子進行了抽查,目前抽選的200多個樣本正在進行轉基因成分檢測。
與此同時,報告中涉及的華中農業大學為此發布聲明,對該抽樣調查持“不認可”態度,質疑其檢測程序的正當性和檢測結果的權威性。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5個質疑:“對轉基因實驗材料的檢測是在哪里進行的?如果不在中國,材料怎么帶到境外的?這個檢測機構有沒有經過所在國政府認證和許可?檢測的內容有否監督?能否保證知識產權不被泄露?”
此外,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認為,該調查報告真實目的是干預司法和混淆輿論。
據介紹,2014年4月11日這一組織在海南盜竊華中農業大學水稻材料,被當場抓獲,目前學校正在通過法律途徑來追究責任。
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聲明中表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恰恰是這類的盜竊行為,有可能導致未經批準的轉基因材料擴散。”
王婧認為,國內雖然有一些檢測機構具備農業部授權的檢測資質,但是其公正性和獨立性一直存在疑問。而這次在武漢的抽樣調查中,他們選擇的是獨立的第三方商業實驗室,具有國家承認的檢測資質。不過,由于雙方簽訂了保密協議,所以無法公開實驗室名稱,對官方和公眾質疑檢測結果表示無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