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4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布通知稱,根據
??? 《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食鹽專營許可證分為以下三類:食鹽生產許可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證書,包括正本和副本;食鹽批發[含轉(代批發]許可證(包括正本和副本;食鹽準運證。食鹽專營許可證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定制,其管理權此前已下放省級管理。
??? 中國鹽業總公司昨日發布公告稱,“國家對食鹽實行專營管理的依據是《食鹽專營辦法》,由國務院發布,為國家法規。而《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是部門規章,廢止該辦法并不是廢除食鹽專營。部分媒體將此理解為食鹽專營廢止,實屬誤讀。”
??? 中國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凡英昨日告訴早報記者,至少從2005年起,國務院就組織有關機構,在各大鹽區實施調研,相關的制鹽企業、有關的科研機構、研究者都參與進來,開始進行相關研究,希望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
??? 去年全國原鹽產量8600萬噸,比上年增4.5%;鹽業面臨產能持續增長、下游市場低迷、進口鹽大量增加的壓力,預計今年這些情況將繼續存在。
??? “專營就是高度壟斷”
??? 從1994年起,國家正式實行食鹽專營政策。中國鹽業總公司昨稱,《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核心內容是對食鹽專營許可證(包括食鹽生產許可證、食鹽批發許可證和食鹽準運證等三證進行管理,并且明確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國務院鹽業主管機構,負責食鹽專營許可證的審批、發放、監督管理工作。
??? 四川省鹽業總公司成都分公司原經理武超一曾撰文回憶,自食鹽專營開始,各種土鹽、劣質鹽、平鍋鹽、非碘鹽就大量沖擊食鹽市場。
??? 食鹽生產企業也對鹽業專營制度不滿。2010年10月,國內28家鹽業生產企業聯合上書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希望改變不合理利潤分成。據當時公開報道,鹽業公司的利潤大體是生產企業利潤的10倍左右。
??? 曾凡英稱,專營就是高度壟斷。目前銷售企業的利潤十分豐厚,現在的情況是,食鹽生產企業一般是以500元/噸的
???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龍剛昨日告訴早報記者,現在的生產企業只能生產,不能銷售,產銷是割裂的,利益分配不均,這是體制上的障礙。目前食鹽利潤豐厚,大多數情況下,鹽類生產企業用占總產量10%的食鹽產量能夠謀得整個企業90%以上的利潤。
??? “食鹽定價權也考慮下放”
??? 中國鹽業總公司昨日的公告稱,2008年,國家鹽業管理職能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調整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對食鹽專營許可證的管理相應移交。新一屆中央政府組建后,國務院推動各級政府簡政放權,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將其食鹽專營許可證的管理權相繼下放省級管理。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主體已經發生變更。在此背景下,應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刊發第10號令,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
??? 中國鹽業協會網站一篇新聞稿顯示,該協會理事長董志華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國鹽業多種經營交流會上表示,鹽業體制改革主要有五方面的內容:行政審批下放,食鹽專營包括兩個核心,計劃管理和食鹽定價,還有3個措施,“食鹽定點生產許可證”、“食鹽批發許可證”、“食鹽運輸準運證”.
??? 董志華表示,其中三證情況:“食鹽準運證”2012年工信部已經明確下放到地方,“食鹽批發許可證”在《食鹽專營辦法》中規定由各省負責;工信部負責的《食鹽定點生產許可證》,據了解也準備下放各省,這樣三證都下放了。
??? 在價格方面,董志華透露,“食鹽價格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管,也考慮下放,已委托協會向行業征求意見;同時,也向各省發改委征詢意見。主要內容是征求出廠價下放各省,座談會上代表們基本意見是不同意下放。事后,我們認真考慮這個事情,現在我代表協會明確表態,協會同意價格下放。”
??? 董志華稱,“專營放開是大勢所趨,之前價格爭取能夠提一點。一旦放開市場競爭,一定會有價格波動,我們提的空間,就是留給市場競爭的空間。”
??? 中國鹽業協會的文章還透露,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第十辦事處(負責中鹽總公司等做了幾個月的調研,于2013年5月寫了39頁的《我國鹽業體制改革報告》,該報告提出,“由于鹽行業總體上長期產大于銷。一方面是鹽廠壓價沖銷食鹽市場,另一方面部分鹽業公司執行專營政策有偏,特別是跨省調撥食鹽普遍存在計劃執行不好、拖欠鹽款和結算不及時等問題,這進一步加重了產銷之間的矛盾,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顯著背離。”
??? 程龍剛稱,“未來改革方向是慢慢轉向取消食鹽專營,現在只是向這個方向邁出一小步。大家可能擔心食鹽取消專營后價格會瘋漲,但從日本經驗看,取消食鹽專營后,食鹽價格反而下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