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改善居民食物營養 必須立足國家
??? --
???
??? 記 者:據我所知,2013年中國的糧食產量達到6.02億噸,今后還有增產空間,但《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產量要穩定在5.5億噸以上,請問這是基于什么提出來的?
??? 答:《綱要》提出的"5.5億噸以上"的目標,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慮:一是這里的糧食主要是指谷物。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與之相銜接,《綱要》提出的糧食產量目標主要指的是谷物產量要達到5.5億噸以上。二是這個目標是底線目標。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達到6.02億噸,其中三大谷物生產量為5.43億噸,《綱要》提到的5.5億噸以上的目標只是底線目標,沒有設定上限,本身就考慮了今后生產和消費雙增長的空間,與現有的生產量和消費量也不矛盾。三是這個目標與國家已發布的規劃進行了銜接。2008年、2009年國家先后發布了《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分別提出了2020年的糧食生產目標為5.4億噸、5.5億噸,《綱要》目標充分考慮了這兩個已發布規劃提出的目標。
??? 記 者:《綱要》提到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是否意味著中國長期堅持的糧食自給自足的原則發生了改變?
??? 答:《綱要》提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并不意味著中國長期堅持的立足國內、基本自給的糧食方針發生了改變。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這一戰略忠實地繼承了原來立足國內基本自給的方針。中國是人口大國,穩定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頭等大事,國際市場的谷物貿易量僅為中國糧食消費量的一半,可供中國進口的糧食資源十分有限,因此,以我為主、立足國內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立足點,基本含義就是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第二,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明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優先次序,就是集中力量先把*基本、*重要的保住。按照中國糧食的統計口徑,目前中國谷物產量占國內糧食產量的90%以上。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中國的糧食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綱要》提到的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絕不意味著中國要放松國內糧食生產,也不意味著政府要減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第三,這一戰略著眼中國國情、農情、糧情,明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著力點,也就是確保產能、科技支撐。確保產能,這是我們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首要的是做到藏糧于地,這方面國家正在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以產糧大市、大縣為主的核心產區,還要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科技支撐,這是挖掘增產潛力的關鍵,這方面主要是要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集成創新,著力提升單產水平。此外,適度進口是為了滿足國內食物品種多樣化、調劑余缺的需求,這也是合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需要,但要把握好規模和節奏,防止沖擊國內生產,給農民就業增收和國際市場帶來大的影響。
??? 記 者:《綱要》提出支持到境外特別是與周邊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農業生產和進出口合作,我們注意到,近幾年中國糧食進口增長較快,隨著消費需求的增長,今后中國糧食的進口量是否會大量增加,更多地依賴國際市場?
??? 答: 2013年,中國谷物進口接近1500萬噸,大豆進口突破6000萬噸,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國內需要。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糧食的優質化品種多樣化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特別是一些高端優質大米、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供給不足,需要適量進口進行調劑;玉米作為重要的飼料作物、工業原料,隨著養殖業、深加工等多個消費領域的發展,也需要有一定的進口。二是國際糧價相對便宜。2013年第三季度國內小麥、玉米、晚秈稻價格,比國際市場離岸價分別高50%、55%、66%,比配額內進口稅后價分別高5%、6%、25%.在國際糧價低的時候,適時適量進口一些糧食,既符合市場規律,也順應農產品貿易國際化的趨勢。
??? 應當看到的是,盡管近幾年進口在增加,但谷物凈進口量占國內生產量的比重不大,約2.5%,這是安全可控的。從品種看,中國小麥、稻谷供求基本平衡,緊平衡的是玉米,近幾年國家加大對玉米生產的政策扶持,面積和產量都在增加,供需缺口沒有出現大的變化。2013年國內玉米豐收,增產超過200萬噸,同期進口量326.6萬噸,比上年下降了近四成。今后隨著國家強農富農惠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持續提高,預期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未來國內糧食供需格局是基本穩定的,谷物進口一般不會出現大幅增加的情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