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喻文娟正在進行苯乙烯釋放實驗
??? 據《新聞晨報》報道,寒冬時節,熱飲廣受歡迎。*近有消息稱,多數熱飲的杯蓋均為聚苯乙烯材料制成,遇到高溫后會產生可
??? 記者日前走訪了本市幾家出售熱飲的連鎖商店,發現熱飲杯蓋確實多為聚苯乙烯材料。為了檢測這種杯蓋是否真的能產生苯乙烯并對人體產生致癌作用,晨報與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合作,模擬不同的飲用熱飲的場景,對3家不同品牌的熱飲杯蓋進行檢測,結果均檢測出苯乙烯,不過含量*低,一個3克的杯蓋在加熱后苯乙烯析出量在3微克左右,遠遠低于一個體重60千克的人每日*大容許攝入量:2400微克。
??? 對此,專家解釋,杯蓋加熱產生的苯乙烯含量*低,遠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請市民切勿驚慌。
??? 坊間傳言:
??? "6號熱飲杯蓋"可致癌
??? 齊先生是一位
??? 記者發現,此前有媒體援引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的觀點,稱6號塑料材質是聚苯乙烯,當遇到高溫(超過90℃或者盛裝酸性物質(如柳橙汁、強堿性物質,會分解出苯乙烯,苯乙烯對人體有危害性,對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和麻醉作用,而且還是可疑致癌物;并且提到黑色6號塑料蓋可能是用車間里邊角料或廢棄塑料制成,盡量少使用。
??? 這一說法近日在網絡上被瘋狂轉發,引起不少人對熱飲的恐慌,"
??? 市場走訪:
??? 市售熱飲杯蓋多為"6號"
??? 記者在浦東**八佰伴附近走訪了星巴克、麥當勞、R&B世界茶飲、快樂檸檬等多家售賣飲料的店鋪,發現售出的熱飲大多都配有專門熱飲杯蓋,杯蓋均設有小口,飲用時會直接接觸杯蓋。有店員解釋稱,熱飲溫度較高,杯蓋的材質比吸管耐熱,飲用時更安全。進一步詢問杯蓋是何種材質時,店員表示不知情。
??? 走訪發現,無論是奶茶店還是咖啡店,他們使用的熱飲杯蓋雖然樣式、顏色和大小有異,但均有一個小三角標志,標志內有數字6,有的周圍還有"PS"字樣。經了解,這就是聚苯乙烯塑料的標志,6是塑料材質代號,PS是Polystyrene(聚苯乙烯的縮寫。
??? 為弄清楚一杯剛做好的熱飲實際溫度,記者隨即在星巴克買了一杯熱咖啡,在麥當勞買了一杯熱巧克力,在R&B世界茶飲買了一杯熱奶茶,并在**時間用溫度計進行測量,結果分別顯示64℃、75℃和45℃,均沒有達到此前媒體提到可分解出苯乙烯的90℃高溫。
??? 實驗過程:
??? 模擬熱飲食用前三種溫度
??? 為了確證聚苯乙烯材質的熱飲杯蓋到底是否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晨報與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合作,用一臺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檢測熱飲杯蓋加熱后析出的苯乙烯含量。
??? **,記者從星巴克、麥當勞和R&B世界茶飲三家店分別取了三個熱飲杯蓋,從外觀上看,星巴克杯蓋為純白色,R&B世界茶飲杯蓋略灰,麥當勞杯蓋為黑色。
??? 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負責人喻文娟工程師的指導下,記者將每個杯蓋都剪下約0.3克作為樣品,并按照不同的品牌編號,分成3組。**組為浸泡在65℃恒溫水下的樣品,分別為X(星巴克1、M(麥當勞1和N(R&B世界茶飲1;第二組為侵泡在90℃恒溫水下的樣品,分別為X2、M2和N2;第三組為在室溫的水中浸泡,并用微波爐"高火"檔加熱3分鐘的樣品,分別為X3、M3和N3.
??? "**組模擬的是熱飲做好之后,人在飲料稍冷之后食用時,杯蓋中的苯乙烯分解至水中的情況。第二組模擬的是熱飲在較燙時,杯蓋中的苯乙烯分解至水中的情況,第三組模擬的是在熱飲冷卻之后,被放回微波爐內重新加熱飲用時,杯蓋中的苯乙烯分解至水中的情況。"喻文娟如是解釋。
??? 密閉環境增一組直接樣品
??? 隨后,記者將**組樣品X1、M1和N1分別放入3個100ML的燒杯內,并注入50ML無待測物的蒸餾水,保證樣品均被蒸餾水浸沒,然后放入設定溫度為65℃的電熱恒溫水槽內,加熱半小時后,取出樣品,再取1/10的水樣進行放入頂空瓶中。X2、M2和N2樣品同上步驟,不同的是電熱恒溫水槽內溫度為90℃。第三組樣品在微波爐內加熱3分鐘后,重復取樣裝瓶步驟。記者發現,**組樣品在65℃加熱半小時后樣子并沒有顯著的變化。第二組樣品在90℃加熱半小時后,M2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扭曲。第三組樣品在微波爐加熱過程中,水出現了劇烈沸騰,打開微波爐后還隱約有股塑料的味道,并且X3、M3和N3都發生了扭曲,喻文娟估計,微波爐內部水蒸氣可達100℃以上。
??? 由于三組實驗都是在敞開環境下檢測,杯蓋中釋放出的苯乙烯有部分已逃逸到空氣中,為了檢測出封閉環境下杯蓋樣品可釋放出的苯乙烯含量,喻文娟又增加了一組0.3g的樣品:X4、M4和N4,直接將樣品放在3個頂空瓶中,加入5ML水進行密封。
??? *后,喻文娟將裝有四組樣品的頂空瓶依次放入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內,調試好設備,儀器會自動抓取樣品,在80℃溫度下密閉加熱半小時后,取0.5ml氣體注入氣相色譜儀。
??? 整個實驗約需花費9小時
??? 據喻文娟介紹,這次實驗主要運用了頂空(HS分析和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頂空(HS分析是通過樣品基質上方的氣體成分來測定這些組分在原樣品中的含量。將一定量經過預處理,可能含有苯乙烯的水樣裝入密閉頂空瓶中,在一定溫度下加熱一段時間,苯乙烯會從水中揮發出來,進入頂空瓶的上方氣相部分,達到氣液平衡后,由一根氣密性進樣針插入頂空瓶中,抽取一定量氣體,再注入氣相色譜儀。而氣相色譜法(GC主要是利用物質的沸點、*性及吸附性質的差異來實現混合物的分離,質譜法(MS則對未知化合物具有很強的鑒別、定性能力。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綜合GC和MS的優點,彌補各自的缺陷,杯蓋樣品中的混合組分經GC分離,再由MS逐一鑒定,*終可以確定樣品中析出的苯乙烯含量。
??? 每一個樣品的檢測時間需要半小時,再加上樣品前期處理和標準品檢測,整個實驗全部完成需要將近9小時。
??? [實驗結果]
??? 四組樣品均檢測出少量苯乙烯
??? 經過儀器一晚上的檢測,記者拿到了4組共12個樣品的檢測結果(單位為微克/克:
??? M1:0.85 N1:1.01 X1:1.36
??? M2:1.68 N2:0.65 X2:2.93
??? M3:0.47 N3:0.11 X3:0.43
??? M4:8.63 N4:7.27 X4:16.10
???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喻文娟得出以下結論:"**,溫度越高,聚苯乙烯杯蓋中越容易分解出苯乙烯,**組水溫為65℃,第二組水溫為90℃,第二組的苯乙烯含量差不多為**組的兩倍(N1和N2對比數據除外;第二,微波爐內短時間加熱產生的苯乙烯并不比長時間浸泡在溫水中的多,第三組實驗數值均比前兩組低出不少;第三,聚苯乙烯杯蓋在加熱時釋放出的苯乙烯多數都釋放在空氣中,并不溶于水,且前三組的樣品不含聚苯乙烯杯蓋,所以密閉環境下的第四組產生的苯乙烯含量是前三組的數倍。"
??? 另外,這組實驗還測試了杯蓋中的苯、甲苯、二甲苯類和三甲苯類四種物質含量,結果顯示所有樣品均沒有分解出苯,而甲苯、二甲苯類和三甲苯類只是在第四組密閉環境下少量測出,但喻文娟表示這點數量并不會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
??? 不過她提醒說,苯乙烯的釋放量與很多因素相關,此次實驗結果只針對被檢測的樣本有效,并不能覆蓋的所有杯蓋。
??? [專家建議]
??? 不必過分擔心苯乙烯,注意熱飲方式
??? "一個杯蓋可能溶出的苯乙烯單體的量還低于喝一瓶啤酒、抽一根煙的苯乙烯量。與其擔心熱飲杯蓋,還不如擔心煙酒的危害,煙酒的致癌危害是證據非常充分的。"阮光鋒呼吁市民不要過分擔心聚苯乙烯杯蓋的危害性,為此,他還提出三個建議:1、在買到塑料包裝材料時,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并遵守說明來使用;2、除非包裝上有說明可以放在微波爐里加入,否則就不要用微波爐加熱;3、如果發現有破損或者變形,*好不要使用。另外他還建議聚苯乙烯制品的使用溫度一般不超過100℃。
??? "如果還是擔心溶出苯乙烯,就盡量在飲用熱飲時打開杯蓋。"阮光鋒說,這些措施都只能盡可能減少苯乙烯含量,并不能完全杜絕。
??? [四大疑問]
??? 為了搞清楚聚苯乙烯材質的杯蓋對人體到底有多大傷害,記者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等多方權威機構資料,并請教了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從事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人員阮光鋒,解答市民*關心的四個疑問。
??? 疑問一:聚苯乙烯塑料會分解多少苯乙烯?
??? 晨報實驗的結果表明,聚苯乙烯制作的杯蓋受熱的確會釋放出少量苯乙烯。阮光鋒解釋稱,原因之一可能是聚苯乙烯在生產過程中有少量苯乙烯單體未能完全聚合而殘留在成品內;原因之二,聚苯乙烯塑料品的穩定性不是很好,可能在高溫等條件下分解產生少量苯乙烯單體。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GB9692-88》的理化指標中,明確提到這一材質中的苯乙烯含量*大值不得超過0.5%,也就是說,一個合格的重約3克的PS杯蓋*多含0.015克苯乙烯。阮光鋒表示,在對包裝熱飲所用的聚苯乙烯包材的苯乙烯遷移研究中發現,苯乙烯單體的遷移量一般不會超過其含量的0.025%,也就是3.75微克。這次的實驗結果也很好地證實了這點:正常情況下(排除第四組密閉環境,一個3克的杯蓋分解出的苯乙烯多數在3.7微克以下,而在90℃高溫下浸泡半小時所釋放的苯乙烯*大值約為8.79微克。
??? 疑問二:苯乙烯致癌嗎?
??? 有媒體稱苯乙烯是可疑致癌物,而記者查閱到,IARC發布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關于人類致癌風險的專著》按照危險程度將致癌物質分為4組,第2組分為2A和2B,苯乙烯和汽油、咖啡等都歸屬于2B類致癌物中。2B類致癌物指"人類致癌證據有限以及實驗動物致癌證據不充分;或人類致癌證據不充分以及實驗動物致癌證據充足;或人類和實驗動物致癌證據都不充分但存在理論致癌機制",危險性比1類和2A類致癌物質小,致癌證據有限,遠不及香煙、甲醇、紫外線等1類證據充分。
??? 此外,阮光鋒介紹,大量的苯乙烯會對呼吸系統產生傷害,引起急性中毒。
??? 疑問三:聚苯乙烯材質的熱飲杯蓋使用安全嗎?
??? 阮光鋒介紹說,苯乙烯是一種用途很廣的工業原料,它在空氣中也存在,典型值在1ppb的量級(1ppb等于1微克/千克。在一些食物中也天然存在,比如草莓、牛肉與辣椒等。在葡萄酒和奶酪的生產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量的苯乙烯。有研究顯示,草莓中含量0.37-3.1微克/千克,一瓶啤酒中苯乙烯的含量可達10-200微克/升。另外,抽煙也會產生苯乙烯,抽一根煙通常產生20-48微克苯乙烯。
???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聚苯乙烯杯蓋是否安全,應該要明白劑量與毒性的關系。如果苯乙烯超量了,可能會有危害性,沒有超量就可以放心使用。"阮光鋒說,JECFA制訂的苯乙烯的暫定每日*大容許攝入量是40微克/千克,比如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人,每日*大容許攝入量是2400微克。由于一個3克的聚苯乙烯杯蓋遇熱*多析出3.75微克苯乙烯,也就是說,他需要每天喝完640杯(2400微克÷3.75微克/杯=640杯熱飲才會超量,"一般來說這個標準是遠遠達不到的,大家可以不用過度驚慌。"
??? 疑問四:黑色的杯蓋更危險?
??? 記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GB9692-88》中看到,對這類產品的感官指標描述為"白色顆粒,不得有異味、異嗅、異物",但是是否黑色的聚苯乙烯杯蓋更危險呢?阮光鋒表示,他沒有看到相關文獻有這方面論述。
??? [新聞鏈接]
??? 讀懂塑料制品上的數字
??? ●"1號"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用于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耐熱至70℃,不適合裝熱水,使用期限不超過10個月。
??? ●"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用于清潔用品、沐浴產品等,耐熱至110℃,多為一次性用品。
??? ●"3號"PVC(聚氯乙烯:常用于建材、雨衣等,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裝,耐熱至81℃,高溫時容易產生有害物質。
??? ●"4號"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用于保鮮膜、塑料膜等,可常溫使用,耐熱至110℃,但不要放入微波爐內加熱。
??? ●"5號"PP(聚丙烯:常用于微波爐餐盒等,耐熱至167℃,可放入微波爐內。
??? ●"6號"PS(聚苯乙烯:常用于一次性塑料杯、快餐盒、泡面盒等,不可放入微波爐內加熱,不能盛裝強酸強堿物質。
??? ●"7號"PC(聚碳酸酯以及其它類:常用于水壺、水杯、奶瓶,在120℃以下溫度使用,不應用PC瓶裝熱水。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