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中新網上海9月29日電 (記者 陳靜)復旦大學“健康社會問題預測與治理協同創新中心”今日發布《中國
據介紹,該研究旨在從國家戰略視角出發,科學預測特定時期內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并確定該領域的關鍵問題,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和重點。協同單位暴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等超30家政府部門、機構和高校。
2009年至今,中國食品安全的工作內容和重點正轉向從源頭到消費者、“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管的任務中,進而形成一體化、廣覆蓋、專業化、高效率的全程無縫監管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9月,中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各種政策性文件共840多件,其中法律法規790件,其他規范性文件50件左右。
但是,近年來的“三聚氰胺”、“蘇丹紅”、“染色饅頭”、“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一次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如何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妥善控制與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已刻不容緩。
據悉,由于食品供應鏈節點企業多、環節多,相應的食品監管鏈任務繁重而復雜。雖然食品安全領域的諸多問題被研究者所認識,但未有研究者從系統觀出發,了解問題的全貌以及問題間的邏輯聯系。
根據報告,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面臨的挑戰多多:包括,如何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食品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如何動態解決監管部門間的協調合作和執行力問題;如何解決食品安全領域老百姓預期高于政府服務的矛盾問題等等。
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食品行業合作與貿易越來越密切,但是,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存在不健全、不統一、與國際標準“不對接”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食品行業的國際貿易。此外,國內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中國食品業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
報告*后指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高層協調部門的協調職能虛化,缺乏權威性,不能很好地協調中央乃至地方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職責;二是中央與地方的聯動不足,加之地方利益的驅動,弱化了食品安全政策法規和標準的執行力;三是對監管中的不當行政行為和不法食品企業缺乏嚴厲的追責機制和懲罰機制,不能杜絕類似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發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