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人生比戲更精彩,知心知己枝江酒",孫紅雷代言的這句廣告詞,讓很多人記住了
有媒體報道,枝江酒業在幾種低端產品原料中,標識了食用酒精,但更多由食用酒精勾兌的固液法白酒卻冒充純糧釀造的固態法白酒進行銷售,其份額遠不止十幾個百分點,而且酒業公司大量采用食用酒精勾兌成品酒的做法由來已久。對此枝江酒業公關部主任張同認為,報道嚴重失實。
張同:技術上的東西我們有專家來回應,我們企業本身有兩個釀酒大師,會給媒體和消費者有一個正面回應,記者寫的東西不屬實。
記者:什么時候有這個官方回應?
張同:我們聽大股東的安排。
2009年,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出資3.48億元收購枝江酒業51%的股份,枝江酒業成為維維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嘗到酒的"美味"后,維維股份又收購了貴州醇酒廠,至此,酒業在維維股份的業務板塊中逐漸挑起了大梁。
根據維維股份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8億元,其中酒類營收占比*高,達到32%;利潤上酒類占比更是高達47%。另外,單以枝江酒業來看,公司注冊資本8000萬元,經營范圍主要包括白酒釀造、銷售,截止2012年12月31日總資產15.64億元,2012年營業收入為15.59億元,凈利潤1.78億元。
天下公司編輯嘗試聯系維維集團,但截至發稿前,維維集團證券部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原維維股份董秘丁金禮的電話也處于無法接通的狀態。不過枝江酒業公關部張同認為,這其中媒體涉嫌故意敲詐。
張同:財經新聞,反正也是沖著不友好的態度過來了,他們就想過來要幾個錢,后來談價格沒談攏,就出了網上的那個報道。
在媒體的報道中,枝江酒業年產60度左右基酒不足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其年產銷十萬余噸成品酒的勾兌需要,基酒產能與成品酒銷量不相匹配,超過半數產品都采用食用酒精勾兌。而枝江酒業回應,枝江酒業在四川設有基酒生產基地,在不影響枝江酒自身風味的前提下,外購部分基酒作為調味酒進行勾兌,將四川基地那邊的算在內,每年的基酒產量有兩萬多噸。
媒體質疑,有公開資料顯示,枝江酒業目前的基酒產能為6400噸,按照枝江酒業的說法,加上從四川購入的"調味酒",能使其基酒總量達到兩萬余噸。但在食用酒精勾兌的成品酒占總產量比例不足20%的情況下,兩萬余噸基酒如何能生產出少則8萬余噸、多則12萬噸的成品酒?
對此白酒行業專家孫延元認為,勾兌是白酒行業一種工藝,各家酒廠都有這樣的工藝。
孫延元:基酒是白酒的原材料。現在可能由于媒體誤導,一提勾兌好像談虎色變,實際上四川產的、河北產的、山東產的基酒都沒什么問題,這是原材料,只要不是用工業酒精勾兌,只要是糧食釀造的,應該都不會出問題。國家標準規定釀白酒共三種工業,一是固態、一是液態、一是固態和液態結合,液態是允許勾兌,國家允許直接用使用酒精勾兌,國外所有烈性酒都是勾兌的。
事實上,似乎很多白酒都是通過在外地購買原材料基酒,來釀制自己的白酒產品,但是在很多酒類的廣告中,企業宣傳的都是某某產地的白酒,似乎產地正宗的白酒才更可信。對此,孫延元認為,白酒產地的說法其實只是一個宣傳廣告,并不足以相信。
孫延元:酒廣告宣傳原產地,一方面是傳播策略,就像法國的波爾多一樣,離開波爾多,全世界的葡萄酒都不好,因為波爾多的酒*好。另一方面,食品的口感確實與地理環境、氣候、細菌、微生物有一定關系,是地理環境造成的。這主要還是為了宣傳,現在技術發達,在哪個地方產的酒差別不是太大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