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蒜你狠”成了“蒜你賤” 金鄉
本報記者 鄭重 濟南報道
曾經紅*一時的“蒜你狠”怎么也沒料到,自己也有被賤賣的**。
5月29日中午,曹夢輝驅車3個小時趕到山東省金鄉縣南店子交易市場的時候,十多個蒜商早已聚在一起等他了。
做了十多年大蒜貿易的曹夢輝是濟南中明大地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在被稱為“大蒜華爾街”的南店子市場內頗有名氣。這是他今年**次來到金鄉。和他預期的一樣,價格與一周前沒什么變化,仍徘徊在0.6-0.7元/斤。這個價格雖然已經讓蒜農血本無歸了,但是很多蒜商仍沒有出手的打算,這讓很多蒜農更加擔心。
蒜價一跌跌回了5年前。山東金鄉縣的蒜農陳愛民無奈地對記者說:“種蒜還不如種
價格低迷
正午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場上熱浪灼人。數公里長的南店子市場上,兩三百輛裝滿鮮蒜的農用車呈四列排開,前來賣蒜的蒜農或三五個人聚在車旁的陰涼處打牌,或是躺在陰涼處閉目養神,幾乎見不到任何交易。
“去年這個時候,大家已經在搶貨源了。”曹夢輝對記者說。曹夢輝實際上一直都在關注著大蒜的價格。
“沒想到價格這么低。”在當地收蒜的陳愛武說,早在三四月份,他們就聽到了一些風聲,說今年大蒜價格可能不高,大家普遍的預計是蒜價不會跌破1元,然而誰也沒想到,開市沒幾天,價格就跌到了6毛錢。
“去年這個時候鮮蒜的價格是每斤接近3元。”陳愛武告訴記者,去年金鄉縣蒜農收入相對較為樂觀,鮮蒜一上市,價格便達到1.6元/斤;隨著鮮蒜入庫價格上漲,*高曾突破4元/斤。
然而,今年春節剛過,庫存蒜價格便急劇下滑,由3元/斤下滑至目前的0.9-1元/斤。在庫存尚未出清、大蒜增產致使市場預期降低的前提下,新蒜剛一上市,其售價和成交量便遭遇了迎頭一棒。
據金鄉縣農業局統計,2013年新蒜開始收獲后,鮮蒜價格從1.30元/斤下降到0.70-0.90元/斤,個別鎮(街)降到了0.50元/斤,而去年價格*少也在2.7-2.8元/斤。
“從2013年春節前開始,蒜價就不停地下跌,*低跌到了1塊錢,而很多儲存商是3塊多收的,虧損嚴重。甚至一些外地客商的蒜現在還放在冷庫里。”曹夢輝對記者說,對大多數蒜商和蒜農來說,價格已經“崩盤”。
而更讓當地蒜商擔憂的是,今年外地來金鄉收蒜的儲存商們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在觀望。陳愛武告訴記者,要放在前兩年,這個時候市場早就擠滿了操著外地口音的大蒜儲存商了。
由國家農產品[-4.69% 資金 研報]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2013年全國大蒜、蒜薹及果蔬保鮮技術信息交流研討會”上提供的世界糧農組織衛星航拍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大蒜集中種植區域種植面積估計在640.13萬畝,較2011年數據增加27萬畝。
專家認為,2013年全國大蒜主產區種植面積預計同比增加10%左右,若后期風調雨順,主產區產量或將同比增加20%甚至更高。今年大蒜價格會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拉鋸戰,收購價格同比預計將有一定幅度下降。
在國際大蒜貿易網分析師陳二雙看來,現在尚不到入庫收購的時間節點,預計6月中旬前后,待到蒜基本干燥的時候才能重現交易高峰。“未來干蒜收購價格將在1元上下徘徊,不排除短期繼續走低的可能。”
蒜都的考驗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金鄉被稱為“中國蒜都”,今年大蒜價格暴跌,對金鄉而言,無疑是一場大的考驗。
陳愛武在交易市場焦急地期待好行市的時候,他的同村的本家哥哥陳愛民這時候正坐在自家的場院里唉聲嘆氣。
這位60多歲的農民十多年來一直靠種蒜為生,他告訴記者,他家今年收成大蒜3萬多斤。“價格再不漲的話,今年就虧大了,實在不行還是改種小麥吧。”
陳愛民掐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畝大蒜,蒜種需1000多元,化肥700元,而收獲時由剜蒜到裝袋運輸的人工成本則高達800-1000元,另外加上耕地、澆水、塑料大棚等,也要花費600多元,若除去蒜農人工,一畝地的成本在3000元以上。“如果按照每畝地出新蒜3000斤、市價6毛計算,每畝地至少要賠200元。”他說。
陳愛武還告訴記者,“種蒜不如種小麥”的說法,已經是很多蒜農的想法。對種植戶而言,他們已看不懂大蒜行情,價格進入良性通道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市場信息混亂
曹夢輝認為,目前大蒜價格低迷,主要原因還是人為因素。
“今年的大蒜產量比去年多了一些,但與往年相比還是少了些。”曹夢輝認為,即使畝產有所變化,但近年來大蒜的總體產量并沒有**的暴增暴減,相反,蒜價卻呈現暴漲暴跌。
“信息不對稱是大蒜價格波動的重要原因。”曹夢輝認為,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源是市場對陳蒜數量的不確定,金鄉市場到底有多少陳蒜目前仍然是個謎。
“現在金鄉市面上有六七份手機報,每天向大家傳遞價格、庫存量、后市預測等信息,不過各家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說話。”陳愛武告訴記者,在這些信息中,*多的是對大蒜庫存量的解讀。僅在*近幾天,就已經出現了十幾種說法——有的說庫存已經出清了八九成,有的說還有一半舊蒜沒賣出去,有的說庫存還有10萬噸上下,還有的說庫存還有十五六萬噸。由于庫存弄不清楚,新蒜、舊蒜的價格根本定不下來,市場也陷入僵持。
在金鄉大蒜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桂華看來,庫存蒜價格的劇烈波動,實則是信息不透明造成的。若大蒜存量信息能夠公開透明,有些風險就能得以提前釋放。當前信息不明會加大未來市場的混亂程度,信息明確越晚,市場波動就越大。
“大蒜被當做‘準期貨’炒作已然不是什么新鮮事,其價格的急劇波動固然與大蒜種植面積、產量等因素有關,但與此同時,由于產地集中、市場信息不對稱引發的炒作資金強勢進入和投機盛行,才是導致蒜價暴漲暴跌的罪魁禍首。”曹夢輝說。
曹夢輝建議,國內其他幾個大蒜主產區應設立具有公信力的信息發布平臺,并建立全國性的大蒜信息服務機制,防止惡意炒作和跟風行為蔓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