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31日訊 曾經飽受媒體質疑的
??? 5月30日上午,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就發泡餐具解禁一事表示,自今年5月1日國家解禁發泡餐具以來,"國家并未出臺相應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執行標準,特別是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產生的污染問題一直未解決".該協會還稱,"
??? 據了解,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還通過對現有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生產企業的生產環境、銷售狀態以及回收再利用等多個環節進行調查后,與一次性非發泡塑料餐具進行比較發現,"不論是消費者的認知、市場的監管,還是廢棄后回收再利用,一次性非發泡塑料餐具都要優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 該協會認為,"此前一次性發泡餐具之所以被放入淘汰目錄,原因之一就是回收機制不成熟,但到現在,這個問題仍沒有解決。而加強回收管理和再利用又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所以一次性發泡餐具的"善后"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此外,協會表示將組織資料申請要求國家發改委公開發泡餐具解禁政府決策的過程及信息依據等。
??? 除發泡餐具解禁問題之外,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還在會上提出了紙碗、紙杯等產品使用再生紙、熒光紙等問題,再次提到方便面桶內外層包裝安全問題,并認為方便面桶內外兩層均應使用食品級紙,此外還特別對*外層的光油問題進行了發布。
??? 針對方便面等食品外包裝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此次發布會內容與之前有所不同,但屬于老調重彈,且"漏洞百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食品標準清理技術組組長王竹天認為,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在引用其觀點時,斷章取義,誤讀歪曲了他本人原來的觀點。
??? 此外,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董金獅(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說法的確系誤讀,而且并不符合科學。據了解,《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 9685只針對直接接觸食品的內層包裝進行了相關規定,并未對外層包裝等不直接接觸食品的包裝有規定,也就是說并不能用這個標準來對外層包裝做出要求。
??? 回顧:"熒光門"事件牽出"身份問題"
??? 據了解,2012年8月份,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曾發布信息稱,多款方便面桶、奶茶杯等外層包裝熒光性物質超標,該信息引起社會*大關注的同時,也使部分企業利益受影響。對此,湖南衛視還曾邀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實驗檢測,結果顯示一次性紙杯、方便面桶、奶茶杯等雙層紙質包裝外層確實存在熒光物,但熒光物不會在開水沖泡時滲透內層污染食品。
??? 隨后,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身份問題"頻遭媒體質疑。中國經濟網此前曾報道,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是在香港注冊的社團,注冊時間為2008年7月11日,董金獅為該協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從民政部出具的證明信來看,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并未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此外,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也未能查詢到該協會的信息。
??? 除此之外,當時業內均質疑,該協會沒有發布食品安全信息的資質,根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