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每經記者 劉功武 發自湖南攸縣
“不管政府部門讓不讓開工,都開不了工了,廣東那邊的經銷商已經不愿賣湖南
攸縣地處湖南東部,總面積2664平方公里,人口81.85萬,為湖南“四大產糧縣”之一。據官方資料顯示,攸縣2012年水稻種植總面積99.5萬畝,總產稻谷48.44萬噸。
2013年5月18日與21日,廣東相關部門兩次公布了在廣東市場抽檢的數十批次大米,發現湖南、江西、廣東等多地所產大米“鎘超標”。其中,湖南鎘超標大米涉及株洲、衡陽、郴州、益陽、常德等多個地市州,而在湖南大米鎘超標所涉及的11個大米生產廠家中,有5個位于株洲攸縣。
記者連日來在攸縣對米廠的損失、鎘污染的來源以及各部門對大米中鎘含量的檢測等問題進行調查與追問。通過此 “攸縣樣本”,人們或許可窺探湖南及至全國大米鎘超標背后的成因及現實困境。
攸縣米廠大面積停產 米廠老板叫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廣東相關部門所公布的攸縣大米鎘超標的5家大米廠家發現,這些廠家主要位于攸縣的網嶺、大同橋及石羊塘三鎮一帶。記者的連日調查發現,上述三鎮的大米企業,無論是被查出大米鎘超標的廠家,還是沒有查出的廠家,基本上全部停產,因為廣東的大米經銷商已經不愿賣攸縣及湖南出產的大米了。
攸縣農業局與糧食局的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被查出大米鎘超標的企業已被縣里職能部門要求停產,其他的大小米廠也基本因生產的大米賣不出去而停產,米廠也停止了收購農戶的稻谷。
5月25日,記者來到攸縣網嶺鎮洞井米廠,只見廠區一片安靜,沒有機器的響動,亦無人員活動。記者進入該廠大門,在倉庫里看到一男子正席地而睡。
這名五十多歲的男子告訴記者,廠里已停工一個月了,現在還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工。他指著倉庫里不多的一堆包裝好的大米說,廠里產量不大,只有四、五個工人,停工后工人都回家了,只留他一人看廠。
大同橋鎮米廠已經停止了收購當地農戶的稻谷。
5月26日,記者來到該廠時,已不見工人開廠,寬大的倉庫里,數不清的麻雀在地上啄食。據該廠老板娘介紹,廠里一年可出產幾千噸的大米,但在湖南大米“鎘超標”事件發生后,廠里已經不生產了,也不再收購農戶的稻谷。
大同橋鎮大板米廠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所調查的攸縣幾家大米廠中,廠房與廠區顯得*為正規的一家,也是廣東相關部門公布大米鎘超標時兩度“上榜”的米廠。記者于5月26日兩度來到該企業,但都鐵門緊閉,敲門、喊人皆無人應答,只傳來清晰的狗吠聲。
據與該企業劉姓老板接觸過的人士說,大板米廠年產量在3000噸左右,此次被查出大米鎘超標之后,廠里已被攸縣相關部門責令停產,劉老板在廣東的3萬斤大米被廣東政府職能部門扣留了。他現在壓力非常大,眼里布滿血絲,情緒激動,并說自己是無辜的,因為米廠不可能往大米里摻鎘。
大同橋鎮另一家大板米廠也已停產,老板說現在不僅廣東的經銷商不賣攸縣的大米了,就是長沙的經銷商也不愿賣攸縣大米了。石羊塘鎮的田星米廠是此次廣東相關部門公布大米鎘超標名單里的企業,也已停產。而對于何日開工生產,上述企業相關人員都一片茫然。
據記者了解,攸縣的大米企業平常生意不太好做,用米廠人員的話說就是“利潤薄,風險大”。網嶺鎮洞井米廠員工告訴記者,該廠一袋50斤的大米售價為100元,而收50斤稻谷的價格為65元左右,再除掉中間的一些生產、運輸成本,賺不了多少錢。而企業與廣東的經銷商做生意時,得先“鋪貨”,即先把大米發運給經銷商,待經銷商賣完以后,再回款給大米企業;賣不完的話可以退貨。
大同橋鎮大板村的一家米廠老板表示,他的廠里一年能出產1萬噸的大米,現在湖南大米鎘超標事件發生后,廠里停產檢修機器設備。“如果三個月后,廠里還不能開工,就改行做別的生意了?!?/p>
攸縣糧食局辦公室易主任對記者說,米廠本來平常的利潤就薄,發生鎘大米事件之后,他們的生意就更難做了,有的可能還要虧本,現在縣政府正在積*找對策。
易主任說,在米廠停產后,農戶原來賣到米廠的稻谷,現在可能都要賣到糧站來,如果國家要求按保護價收購農戶的稻谷,但攸縣糧庫的倉儲能力只有十多萬噸,而攸縣一年的糧食產量近50萬噸,糧庫的倉儲能力也是一個問題。
攸縣大米賣不出去 種田大戶或遭殃
攸縣為湖南的種糧大縣,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12年攸縣全年水稻種植總面積99.5萬畝,總產稻谷48.44萬噸。該年出售稻谷數量占總產量的76.38%,除了當地口糧與少量賣與衡陽、長沙等地外,大部分遠銷廣東。
攸縣被查出多家米廠大米鎘超標事件后,除了米廠受到損失之外,如果此狀況持續下去,經濟上受損*大的要數農戶了,特別是承包了大量農田的農戶。
網嶺鎮與大同橋鎮的多位農民告訴記者,目前每個農民擁有1畝多的稻田,1畝稻田早、晚稻產量各在1000斤左右,除掉買農藥化肥的費用、耕地與收割等費用,1畝地兩季約賺600多元錢。現在農村里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中老年人在家種田。農民劉師傅問記者:如果攸縣的米賣不出去了,種田的農民怎么辦?
攸縣農業局辦公室羅主任對記者說,現在攸縣種田的五十歲以上的農民占八成多,如果米廠停產的狀況持續下去,受損失*大的是種田大戶。
羅主任介紹,攸縣種一百畝農田以上的農戶有兩百多戶,種幾百畝農田的也達到了幾十戶。據統計,種田大戶種一畝早、晚稻成本在800元左右,如果種500畝田,一年的成本在40萬元以上。
一位老年農民告訴記者,受損失*大的是承包了幾百畝的 “大戶”,他們花了不少成本,如果米銷不出去,那就更麻煩了。大同橋鎮長年到鄉村收購農戶稻谷的王師傅對記者說,現在攸縣很多農民承包了100畝到600畝不等的農田,每年的種田成本在幾十萬以上,如果攸縣的大米賣不出去,他們可就慘了。
“但這事(指大米鎘超標也不能怪農民,他們也不知道這東西哪里來的。”攸縣一位米廠的負責人說。
鎘之謎:化肥、土壤成大米鎘超標元兇
近日,廣東相關部門公布湖南多地所產大米鎘超標之后,引發了公眾對湖南重金屬污染的關注與討論,其中有人認為江河污染、化肥污染及土壤本身含鎘量高,是大米鎘超標的主要原因。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連日來對湖南攸縣實地調查發現,江河鎘污染并無證據支撐。攸縣此次被公布大米鎘超標的廠家位于網嶺、大同橋及石羊塘三鎮,此三鎮由北至南成線形排列。流經這三鎮的水系主要為酒埠江渠道。此渠水由位于攸縣的九埠江水庫流出,至攸縣*大河道——洣水。洣水再匯入湘江。
據攸縣國土局官網介紹,酒埠江水庫,位于酒埠江鎮東南部,為***大型水庫,庫區面積為610平方公里。據記者了解,此水庫已列為株洲市的第二大水源地,水庫周邊皆山青樹綠,無工礦、企業。庫水水質清澈,已成為當地一個旅游風景區。
記者通過實地觀察與向網嶺鎮、大同橋鎮等多位當地人士了解到,此次大米鎘超標所涉三鎮,以及上游水渠流經之地,皆幾乎無工礦企業。攸縣食安辦彭主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在幾個所涉大米鎘超標的米廠10公里范圍內,并無重金屬企業;而攸縣環保局對地下水的監測亦未發現有鎘金屬超標的問題。
化肥或為大米鎘超標的“禍首”之一。湖南農業廳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站相關負責人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農民種田時所施的氮肥、磷肥、甲肥等化肥中含一定的鎘,若是長年不間斷地給農田施加大量的上述化肥,將對稻谷的鎘含量增加起到一定的作用。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教授童潛明向媒體表示,湖南一些地區為了增產,會大面積使用磷肥。磷肥施到田里去,一定程度后就會導致土壤的鎘含量超標,*后引起農作物鎘超標。
記者通過對攸縣上述三鎮多位種田多年的農民采訪得知,當地農民每年給農田下“復合肥”(即氮、磷、鉀三肥合一。網嶺鎮一位老年農民告訴記者,現在每畝地一季要施一包50斤的“復合肥”。多年前施農家肥,但由于近年來養豬皆用飼料,豬糞等農家肥已不能下田,因為施農家肥只會長禾少長稻谷,還容易生蟲。
攸縣農業局辦公室羅主任稱,攸縣農民種田多是用“復合肥”,因為攸縣養豬的散戶少,農家肥不足。再說用農家肥也比用化肥所消耗的人力多。
對于農民常年給稻田施化肥,湖南農業廳的上述負責人也感到無奈。她說,國外的一些地方的做法是稻田隔一年或幾年再種稻谷,因為人家地廣田多。但是湖南耕地不足,沒有條件像國外一樣做,只得年年不間斷地種水稻,為了產量不下降,又只有年年下化肥。這樣長年累積,稻谷的鎘含量也不斷增加。
但攸縣當地米廠人員質疑,如果說化肥導致大米鎘超標,為什么全省其他地方也施化肥,為什么沒有超標呢?上述湖南農業廳相關人員認為,農田施加化肥只是鎘超標的因素之一,土壤本身亦有一定的鎘含量,兩者相加可能導致了大米鎘超標。
據記者了解,湖南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包括鎘、鉛在內的各種有色金屬蘊藏量豐富,特別是湖南南部的郴州、衡陽及株洲等地重金屬蘊藏量居多。此次廣東相關部門公布的湖南多地所產大米鎘超標,絕大多數涉事米廠就位于上述三地。
攸縣環保局一位主管礦產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根據他的了解,湘江的水不可能污染到攸縣上述三鎮的農田,從礦產資源的分布來看,石羊塘鎮分布很多金礦,目前未開發,但該地土壤含鎘量可能比較高。
攸縣農業局辦公室羅主任稱,農業局已經提取了攸縣的土壤樣本,送到湖南省級單位進行檢測,目前結果未出來,所以還不能對土壤是否含鎘量高的問題進行定論。
中國“標準”比國際標準嚴格
污染源尚未明確,大米中含鎘量的“國標”亦成爭論。
依據中國衛生部的相關規定,大米中鎘含量不能超過0.2毫克每千克。對于這一標準,湖南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認為比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定得嚴格,比如日本的大米鎘超標的標準之前定為1.0毫克每千克。聯合國食品準則委員會的規定是每千克大米鎘含量不超過0.4毫克每千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廣東相關部門公布湖南攸縣米廠大米鎘超標的數字發現,多數米廠所產大米鎘含量均在0.4毫克每千克以下。如果以這個標準衡量,很多的大米品牌便不會超標。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專家童潛明近日也向媒體表示,中國現在定的大米中鎘含量不得超過0.2毫克每千克的標準不合理,這比國外的標準要高,國外大米的標準是0.4毫克每千克。現在所謂洞庭湖大米鎘含量都是每公斤零點二幾毫克,都沒有超過0.4毫克每千克的國外標準。
據湖南糧食系統的一位官員透露,國家層面可能在今后會考慮提高大米中含鎘量的檢測標準,與聯合國的相關標準接軌,不然湖南的糧食安全會成為大問題。
對于大米鎘含量的國標,日常工作中應由哪個部門來檢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到湖南省及攸縣相關部門的采訪發現,對大米中鎘含量的多少,農業、糧食、質監以及工商與食藥監局都有權檢測,但實際上卻沒有哪個部門“較真”,出現了“九龍治水”但卻治不了水的現狀。
攸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農業部門在稻谷的生產環節進行檢測,但常規檢測為農藥殘留物方面的檢測,沒有對鎘等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因為鎘不是必檢的項目。另外對鎘等重金屬的檢測需要專門的檢測設備,農業部門沒有,只能送檢但成本很高。
攸縣糧食局相關負責人稱,糧食部門在收糧時會對“原糧”進行檢測,但多是對糧食的水分等方面進行常規檢測,沒有檢測鎘等重金屬的含量。因為鎘等重金屬不是必檢項目,糧食部門也沒有專門的檢測設備;重金屬類別很多,如果全部檢測,這筆費用也非常大。在大米鎘超標事件發生之后,攸縣糧食局已選取一些農戶家的稻谷為樣本,送到湖南相關單位檢測?,F在還不確定以后收糧時會否將鎘含量作為檢測對象,但從現實的情況看,執行起來有很大的難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攸縣質監局沒有找到能談檢測大米鎘含量的負責人,一位副局長說此事要找辦公室,但辦公室對媒體說,此事要找縣政府。
湖南省質監局面對記者的相關采訪請求,也是采取了“踢皮球”的做法,湖南省食安辦稱省政府要求湖南省質監局就攸縣等地區“鎘大米”事件進行核實并通報,但目前并無相關消息。
湖南省食藥監局也向記者表示,日常對餐飲單位的檢測并未包括鎘等重金屬的檢測。
對于有“國標”而無任何政府職能部門執行檢測的現象,湖南省級政府職能部門一位官員稱,湖南大米鎘超標不是個新話題,大米鎘超標長期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但短期內無法解決,而湖南是農業大省,公布大米鎘超標的情況只會影響湖南的農業經濟,沒有別的用處,所以即便有些部門檢測出來了,也不會公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