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朱慧卿繪
??? “有機”
??? 近年來,隨著消費水平的普遍提高,國人越來越關注“餐桌上的健康”,頻發的
??? 認證新規可謂嚴苛
??? 有機水果蔬菜難尋
??? 早在2005年,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認監委就出臺了《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并于當年實施。2011年,為進一步完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規范有機產品認證活動,保證認證活動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國家認監委又頒布了修訂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新版規則從去年3月1日開始實施、7月1日全面實施。至今,新規已實施一年有余,有機產品市場亂象是否有所改觀?近日我就此做了些調查。
??? 4月5日中午,我先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大望路附近的幾個小型便利店、水果店。在蔬菜水果專區,沒有發現任何有機水果蔬菜產品。帶著疑惑,我又走訪了沃爾瑪、華聯等大型超市,仍未發現標簽名稱中含有“有機”字樣的蔬菜水果產品。曾經泛濫的號稱“有機”的蔬菜水果不見蹤跡,應該說與新規對有機產品的認證較之以前更為嚴苛密切相關。按新規要求,去年7月1日后出廠銷售的有機產品,須統一加施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含有機轉換產品認證標志、**編號(有機碼和認證機構名稱(標識,認證機構須把資料都上傳到認監委備案,憑借惟一編碼,消費者可以到統一的網站去查詢;新標志防偽性強,加施數量控制嚴格,須用在每個*小包裝單位上;“農殘指標不得檢出”的規定,使此前20多個農殘指標由“限制數量標準”變為“零殘留”,這對生產企業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產品樣本檢測,同一地塊種植100個品種原來只檢測10個,新標準要求100個都要檢測。新規中對有機市場不規范行為的處罰也更為嚴格。按新規要求,認證委托人的生產加工活動如果存在提供虛假信息,不誠信的,或存在認證現場檢查場所外進行再次加工、分裝、分割情況的,或經監(檢測產地環境受到污染的等10類情況的其中一條,將不予批準認證。此外,如果有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禁用物質或者受到禁用物質污染的,或超范圍使用認證標志的,或產地(基地環境質量不符合認證要求的等12類情況的其中一條,認證機構應當撤銷認證證書,并對外公布,而且認證證書被注銷或撤銷后,不能以任何理由予以恢復。如此一來,使得一些不法廠商不敢再用普通產品來冒充有機產品。10日,我在沃爾瑪建國路分店、京客隆甜水園店看到,一些有機雞蛋、花生油、花生、雜糧、玉米粉等產品外包裝符合新規要求,三種標識齊全。
??? 有機標簽仍待規范
??? 一些商販信口雌黃
??? 調查中發現,雖然有機產品市場魚目混珠的狀況已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誤導、欺騙消費者的現象。5日下午我在北京海淀區一個大型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調查時,詢問一家商販有沒有有機水果,賣水果的指著一箱皮兒還泛綠的木瓜說:“這些**都是有機的。”但從標簽看,顯然不是有機產品。我進一步詢問:“這些木瓜的名稱標簽里沒含有‘有機’字樣,包裝上也沒有任何標識,怎么判斷呢?”“不用憑證,這皮兒還沒黃,表明就沒有用任何催熟劑,不像那些都用了”,商販指著另一堆黃皮木瓜說。當我想要再深入了解時,商販機警地說:“你問這些干什么,是不是有機你自己是看不出來的。”10日,我在一家大型超市里發現,單獨售賣的某品牌袋裝有機雞標識齊全,但當這種產品和另一產品一起搭售時,隨機選取一袋,卻在這個產品的包裝袋上找不到**編號。此外,同一品牌的兩種紫菜,都標著有機產品,只有一種標識齊全,另一種卻缺少**編號。
??? 調查中我還發現,有些產品描述不規范,也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在西城區的一個茶葉專賣店中,我發現某種茶葉的包裝上印有“有機綠茶”的字樣,但卻沒有新規中要求的任何標識。在我的追問下,店主解釋道,這種茶的名字本身就叫“有機茶”.在幾家超市中,我注意到某豆芽的包裝袋上的名稱不含“有機”字樣,也沒有有機的任何標識,卻使用了“無污染”的字眼。據有關專家說,“無污染”和“純天然”屬于民間俗語界定,沒有標準,是不允許在產品說明中使用的。
??? 眾多網店打“有機”牌
??? 網絡亂象暴監管漏洞
???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新規落實情況,在實體店調查的同時,我還在網上作了一番探詢。我在某購物網站上鍵入“有機食品”進行搜索,出現很多自稱賣有機食品的店鋪,其中一部分商家在產品介紹中將認證標識展示得很齊全,看上去產品已經達到國家有機食品的要求,但仍有大量店鋪的所謂的“有機產品”并不符合新規的要求,這些店鋪將“有機”和“綠色”、“無公害”等字眼組合在一起,混淆了有機食品的概念。我試著和一個經營“有機小米”的賣家交談,詢問賣的是否為有機食品時,對方回答得很肯定,但當我要求看一下有機產品銷售證時,賣家卻表示沒有。隨后我又詢問一些經營“有機蔬菜”的賣家,對方大都表示食品的生產基地**是“有機農場”.但當我進一步詢問有無相關認證時,賣家卻承認只有食品流通許可證、蔬菜檢測報告等材料,而沒達到新規則中要求的有機產品要有**編號的標準。我詢問了一個賣“有機玉米”的賣家是不是有機玉米,店鋪表示“有機標”正在申請中,現在屬無公害。我又問:現在不是,那為什么還自稱有機呢?店鋪卻回復:產品已經達到標準。
???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機產品認證新規的實施,確實使有機產品市場的混亂局面大為改觀,一些冒充有機產品的未認證產品逐漸退出了市場,但仍有一些商家為推銷產品,在交易時用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此外,網絡有機產品市場依然較為混亂,監管漏洞較大,亟待規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