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香港
中新網3月25日電(財經頻道 種卿)3月1日起,限制奶粉出口條例在香港正式生效,年滿15歲的離港人士每人可攜帶凈重不超過1.8公斤(約兩罐)的嬰兒配方奶粉,違例者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一方面港版“限奶令”已導致多人因違反條例被拘捕,而香港
“限奶令”頻頻被誤傷消費者
自3月1日起,香港政府為保證本地奶粉供應充足和市場秩序,推出限制離港人士攜帶奶粉出境的法令。法令實施還未滿月,在執行中暴露的問題卻再度成為社會輿論的關注焦點。據悉,截至目前已有多人因違反條例被拘捕,奶米粉、米糊都出現被誤是配方奶粉遭到扣留的現象。
據《南方日報》22日報道,南京的黃女士從香港帶2罐嬰兒奶粉和4罐奶米粉出境,不想卻被香港海關以違反《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拘留。此事一石激起千層浪,事后香港海關發表聲明表示奶米粉不屬于限帶品,內地家長們更渴盼“限購令”能有“盡頭”。
根據《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細節,“配方粉”定義包括供或看似是供年齡未滿36個月的幼童食用,及看似是粉狀的奶或類似奶的物質,用以滿足年齡未滿36個月的幼童的全部或部分營養需要,涵蓋初生或較大嬰兒配方奶粉、豆奶粉及普通奶粉,但不涵蓋經沖調后沒有呈現類似奶的物質的粉末,如橙粉或由米、麥等谷物所配制的粉末。
對此,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22日說,在執行“限制帶配方奶粉離港”條例的初期,有離境人士帶法例沒有限制的米糊離境而被檢控,他代表政府表示非常抱歉。當局將檢討配方奶粉的定義,和提供給海關前線執法人員的指引。
談及未來有沒有可能撤銷“限奶令”的肯定,高永文指出,當符合4個條件時,包括香港整體奶粉供應充足、訂購熱線完善、零售點有效補貨及可以接受訂貨,特區政府才會考慮撤銷限帶奶粉出境的措施。他相信這并非簡單的工作,要通過與零售商及供應商的緊密合作才能達致目標,現階段不能也不適合提出具體的時間。
囤貨現象加劇 內地奶粉漲價或成定局
早在“限購令”推出前夕,一批早已習慣從香港代購奶粉的媽媽們就開始坐不住了,紛紛加入“囤貨族”,而網上代購店鋪也跟風提價。法令實施后的嚴查以及“洋奶粉”漲價預期更是刺激了消費者的囤貨心理。
不容置疑,香港限奶令確實擊退了不少“水貨客”,但由于內地消費者對奶粉的剛性需求導致的囤貨,已讓網絡代購渠道的奶粉價格瘋漲。《廣州日報》21日報道,中國香港地區“限奶”措施雖然實施才短短半個月,措施擊退了成群“水貨客”,同時也讓熙攘的奶粉市場恢復了寧靜。數款主流產品的“港版”奶粉價格比起內地“行貨”價差已在縮小,但在網絡代購渠道卻出現暴漲,同一款200多元的奶粉在內地上網銷售后可比香港貨架產品貴上80元。
對此,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嬰幼兒奶粉消費是剛性的,預計消費者**會轉向網購,例如歐盟、澳大利亞等沒有“限出境”的奶粉。其次,才是考慮外資奶粉的行貨產品,只有一少部分會轉向國產品牌奶粉。
與此同時,《中國證券報》22日報道,新西蘭也傳來乳制品拍賣價格上漲的消息,這意味著今后“洋奶粉”不僅難買,價格也會更高。在“限”與“漲”的信息交織下,國內乳業上市公司有望受益,至少在股市中伊利股份、三元股份、貝因美、光明乳業等奶粉制造企業已經成了“贏家”,股價均創出一年多來的新高。
乳業專家指出,近期權威機構組織的一次調研顯示,由于大量奶戶和小型牧場退出,國內奶源緊張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將長期推動成本上升。這種成本壓力需要通過提價來進行緩解,如果“洋奶粉”未來價格上漲,將給國內乳業企業提供一定的價格空間,同時也會呈現傳導式的連鎖反應,下半年國產奶粉普遍漲價將是大概率事件。(中新網財經頻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