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
??? 土壤污染治理剛剛破題
??? 周慧
??? 見習記者 周慧 北京報道
???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在兩會提案,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美麗中國的夢想盡快實現。"霧霾飄在天上,根子卻在地上",目前備受關注的土壤污染問題,已于去年列入議事日程,反復被追問的土壤數據秘密,還在做進一步的精確調查。
??? "一切還未到切膚之痛。"潘碧靈認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隨之提升,老百姓對環保的愿望和需求也到了一定高度,生態環保理念、意識逐漸在頭腦里強化,雖然不一定付諸了行動,但基本形成了生態發展的共識。
??? 在京期間,潘碧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 土壤污染治理列入議事日程
??? 《21世紀》:今年以來,關于空氣、土壤、地下水污染獲**關注,請問您怎么看待?
??? 潘碧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的概念,近期實施了環境質量新標準,再加上*近的空氣狀況不佳,環保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是好事情。我們國家的環境質量局部有所改善,整體還在惡化。生態文明建設、科學發展觀的落實,遠遠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成果。
??? 《21世紀》:關于我國土壤污染的普查情況如何?怎么看待網上關于普查數據的很多說法?
??? 潘碧靈:我們的普查在宏觀層面還是能掌握一個基本情況,但不是很詳細。具體到某一個區域到底污染到什么程度,還很難說。目前還需要更精確的調查,使之更準確。
??? 關于這個普查數據,當時普查的背景和條件,并不像現在,其可信度和準確性可能反映部分問題,但不全面,抱著對公眾負責的態度,下一步,會由政府內部推動,對涉農產品,食品蔬菜水果區域加密調查,進一步確定土壤污染的情況。
??? 《21世紀》:土壤污染治理到了什么階段?
??? 潘碧靈:土壤污染治理從去年開始,已經列入議事日程。我們的思路是從治源開始,調結構,嚴控新上的項目。任務比較艱巨,需要投入很大力氣。空氣被土壤吸收,地表水下滲至土壤,大氣和水的質量都會影響土壤狀況。又像鉻渣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渣堆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光解決土壤污染是不夠的,不過土壤污染治理,目前已經進入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列入議事日程,開始實施,逐步推進。
??? 《21世紀》:土壤污染治理是否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如何解決資金問題?
??? 潘碧靈:目前治理難度大,包括技術不成熟,許多引進的國外技術也不適合中國國情。更大的問題是資金缺口大,目前是國家投入30%,地方投入70%左右。
??? 我去年就建議,從土地出讓金中劃撥出一部分用于土壤修復。取之于土地,用之于土地。并且,很多污染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比如在計劃經濟年代的一些企業造成的土壤污染對現在有很深的影響。我們呼吁國家至少負擔60%.另外可以發行債券、基金來解決資金問題。
??? 如果環保問題到切膚之痛時
??? 《21世紀》: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哪些方面?你覺得還有哪些需要努力?
??? 潘碧靈:**是很現實的因素,缺投入,國際上有個標準,環保費用占GDP的1.5%,才能遏制環境惡化,占3%環境質量才比較好。去年,包括政府、企業、社會在環保上的總投入才占到GDP的1.45%,與優良的環境質量投入標準相距甚遠。某些城市的空氣質量,如果說真正要跟國際接軌,可能還需要50年。我在兩會上發言說了,**要真抓實干,第二要強力推進,第三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釜底抽薪的決心,否則就真的只是"中國夢".
??? 然后從社會層面來說,缺環保共識之后的行動。國家、地方、企業和個人積*主動承擔環保責任的不多,比如企業亂排污,逃避社會責任,讓社會買單;雖然社會提倡使用公共交通,但大家還是為了自己的便利買車。沒到切膚之痛的時候大家都不愿意主動承擔責任。
??? 《21世紀》:您覺得現在的環境污染還沒有達到切膚之痛的地步嗎?
??? 潘碧靈:現在已經有這個趨勢了,但是還沒有達到。從香港帶兩罐奶粉回大陸就罰這么重,中國奶業面臨的問題就可以叫切膚之痛。但是,現在中國城鎮化率超過50%,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中國的工業化已進入中期,轉方式調結構的難度相對較低;人口老齡化,對健康長壽和養老也會更重視。照現在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形成全社會更大的共識,估計還得5到10年時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