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業內有關話題討論請見:
???
??? 事實上,在此次風波之前,工業鹽早已"劣跡斑斑".南方日報記者以"工業鹽 中毒"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近年來因為誤食工業鹽中毒身亡的人不在少數。而發生在2010年的廣東游客在四川海螺溝景區中毒事件,正是因為酒店食物內有工業鹽,*終導致1名廣州女游客死亡,42人住院。
??? 近日,衛生部、國家藥監局聯合發布公告,酒店、大排檔、小吃店等餐飲服務單位使用亞硝酸鹽(俗稱工業鹽作為食品添加劑被全面叫停。一場針對工業鹽的圍剿戰已然打響,但受制于檢測標準低、難以監管等諸多因素,注定這將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
??? 工業鹽風波
??? 工業鹽為人們所熟悉,源于肇始于今年5月的"醬油門"事件。
??? 5月24日,佛山高明區政府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有群眾爆料稱高明區楊和鎮某大型調味公司購760噸致癌工業鹽水造上萬箱醬油,至少65箱"草菇老抽"流入市場。經過調查,鎖定了佛山威*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并查封了其現場涉案產品。
??? 和此前零星的個案查處不同,質監部門此次打了一個漂亮的縱深戰。順著威*這條瓜,佛山質監部門一下子摸出了佛山敦美味食品有限公司、開平市家常用調味品有限公司、珠海市寶門食品企業有限公司等7家問題企業。
??? 這些問題醬油的產業鏈也暴露出來,工業鹽生產廠家通過中間渠道賣給中小醬油廠,醬油廠將其作為原料,加入到醬油原料中進行生產,問題醬油再通過正常渠道進行市場銷售。
??? 而據記者了解,問題醬油產業鏈只是工業鹽下游產業鏈中的一條,腌肉、泡菜、豬血、
??? "由于工業鹽價格便宜,很多不法中小企業都在使用。"業內人士表示,食用鹽的價格高達800-1200元/噸,工業鹽的價格大約在300元/噸,在成本壓力以及利益的驅動下,很多人選擇鋌而走險用工業鹽代替食用鹽。
??? 吃3克要人命
??? 侵入食鹽市場的工業鹽,對下游眾多食品行業帶來巨大的威脅,對于消費者而言,它就像一顆地雷,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踩到。
??? 工業鹽的學名叫亞硝酸鹽,是一種白色不透明晶體,主要用于醫藥、印染、漂白等用途,由于外觀及滋味都和食鹽相似,但價格比食鹽低,因此常被用來制造假食鹽。
??? 記者查閱百度百科了解到,工業鹽和食用鹽外觀相近,憑肉眼難以區分,但在成分比例上,兩者區別明顯。因工業鹽內含有亞硝酸鹽等成分,人吃了以后會發生慢性中毒。一般而言,人只要攝入0.2克到0.5克的亞硝酸鹽,就會引起中毒;攝入3克亞硝酸鹽,就可致人死亡。同時,工業鹽不含碘,人的身體若嚴重缺碘會導致疾病發生。有關科學研究表明,如果人的身體缺碘,輕者會出現10%至20%的智力損失,重者則會出現孩子瘦小或癡呆的后果。
??? 此外,我國國家標準規定,亞硝酸鹽作為合法的食品添加劑,肉食中*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肉食中亞硝酸鈉殘留量在罐頭中不得超過0.05克/千克;肉制品不得超過0.03克/千克。但是由于眾多小作坊難以監管,使得腌肉、咸魚、咸蛋等食品成為亞硝酸鹽超標的重災區,食用后會在人體內生成致癌物質。
??? 專家介紹,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后能使體內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一遇到氧,就牢固地結合起來,不易分離。這樣,人體的全身組織就會缺氧。人體一旦中毒,十幾分鐘就會發病,出現頭暈、頭脹、耳鳴、全身無力、手腳麻木、惡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發生抽搐、昏迷。
??? 難檢測 難監管
??? 工業鹽事件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企業因使用工業鹽被查處,但執法部門也遭遇了一個尷尬的局面:雖然多次對問題醬油進行檢測,但結果卻是"符合國家標準".
??? "食品中使用的是否是工業鹽,很難用技術手段檢測出來,只能從其進貨渠道、生產單據等方面進行監管。"廣東省質監部門人士表示,工業鹽在用于加工醬油稀釋以后,對終端產品檢測就難以發現是否使用工業鹽加工醬油,所以目前只能從原料入手來查處。
??? 在之前的地溝油檢測中,執法部門也遇到了類似的尷尬。執法人員坦承,即使明知擺在面前的是地溝油,但是相關檢測標準愣是檢測不出來。這也導致一旦這些問題產品進入市場將難以查處。
??? 衛生部、國家藥監局針對亞硝酸鹽祭出了一記狠招:今后酒店、大排檔、小吃店等餐飲服務單位不得使用亞硝酸鹽作為食品添加劑,由于不包括食品加工廠等食品生產部門,被業內人士認為不夠徹底。
??? 此外,如果酒店、大排檔、小吃店等餐飲企業繼續使用亞硝酸鹽,由于相關標準檢測不出來,如何進行有效監管,也是擺在主管部門面前的一道難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