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新華網呼和浩特6月21日專電題:
新華網記者劉懿德、李銘、
目前正是水果銷售旺季,水果保鮮劑再次觸動備受食品安全問題煎熬的民眾神經。加之噴酸荔枝、石灰芒果等報道見諸報端和網絡,引發了消費者的不安。水果保鮮劑對人體是否有害?其使用有國家標準嗎?新華社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水果保鮮劑很“容易”買到
蘋果入心梨入肺,大棗入脾栗入腎……這本是一段膾炙人口的養生口訣,而網友“蕭曉小肖”在微博上轉發這條口訣時卻評論說:“吃得不放心呀!擔心里面有催熟劑、保鮮劑還有農藥殘留!”
如今,市場上總能見到金黃誘人的芒果、色澤紅潤的荔枝、溜光锃亮的蘋果……在呼和浩特市*大的水果批發市場——美通農產品批發市場,記者從眾多水果批發商處了解到,長時間的儲藏、運輸,一些水果容易出現質量下降、腐爛等損耗,使用保鮮劑是不可避免的,否則“香蕉幾天就會爛掉,荔枝外皮也會很快變成枯黃色,就賣不出好價錢了。”
記者從一些水果銷售商那里了解到,北方地區銷售的水果多是從南方運輸過來,為延長水果的“壽命”,商販們或多或少會使用保鮮劑,市場上很容易買到保鮮液、“保鮮粉末”等各種狀態的保鮮用品。這些產品具有使用后幾個小時就使荔枝“舊貌換新顏”的“神奇功效”。然而,由于當地省級質檢部門也未能檢測出其具體成分,尚不能確定其對人體是否有害。
水果保鮮劑過量使用對人體有害
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倪春梅表示,適量使用保鮮劑對水果進行保鮮是通行做法,只有過量使用或者使用
據介紹,目前國際通用的水果保鮮方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乙烯吸收劑,通常是用透氣袋來吸收乙烯,使水果不會進一步成熟,無藥無害。另一種是打蠟,很多水果自身會產生果蠟,可防病蟲、微生物侵害,但儲存、運輸時果蠟容易被蹭掉,所以會人為地使用食用蠟。
“這類國際通用的水果保鮮劑不直接作用于水果,對人體沒有危害。”倪春梅指出,所謂的“水果保鮮劑”并不屬于《
記者隨后查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發現,該標準共列舉了22種可使用于“鮮水果”或“經表面處理的鮮水果”的添加劑,并規定了*大使用劑量和*大殘留量。
例如,作為被膜劑的巴西棕櫚蠟用于新鮮水果時,*大使用量為0.4毫克每公斤,二氯苯氧乙酸作為防腐劑用于經表面處理的鮮水果時,*大使用量為0.01克每公斤、*大殘留量為2毫克每公斤,二氧化硫的*大使用量則為0.05克每公斤。
倪春梅表示,用于水果保鮮的添加劑必須將使用劑量、殘留量控制在國標規定范圍內,過量使用則“有害無利”。她舉例說,適量的二氧化硫對荔枝、龍眼等水果有很好的保鮮效果,但過量使用導致殘留超標,不但果品品質受影響,食用者也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癥狀,甚至會損傷肝腎功能。
監管職責不明,誰來查缺補漏?
很多消費者擔心,如果商販不了解相關規定,隨意或非法使用添加劑,必然會帶來很多隱患。是否有職能部門對此進行監管呢?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呼和浩特郝星表示,除了相關國標,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保鮮劑也做了規定。
該法規定,“農產品在包裝、保鮮、貯存、運輸中所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范。”
郝星認為,該法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法律基礎,但防止不合標準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危害群眾健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必須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實施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的監督檢查。
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農產品質量監管局局長王堅介紹,農業部對內蒙古地區市場上的水果每年有4次例行檢測,均以農藥殘留為主要檢測指標,迄今尚未對水果保鮮劑殘留進行過檢測。
內蒙古自治區工商局食品流通監督管理處處長王仁全認為,目前針對水果領域的監管一直不太明確,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工商部門不能進行農產品抽檢,只有當農產品部門檢查出問題時,工商部門才能介入。“盡管呼和浩特市大型超市都設有農副產品檢測室,但這一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倪春梅建議,有關部門應厘清職權職責,盡快對進入流通領域的水果增加保鮮劑殘留檢測,盡早啟動專項檢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