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日前有媒體報道,部分
??? 在記者采訪中,專家表示,要判斷水果是否安全,關鍵是看其農藥殘留的量是否超標,而決定農藥殘留超標與否,關鍵是其*后一次接觸農藥到進入消費市場之間的時間,是否達到安全間隔期。
??? 藥袋蘋果需跟蹤監測
??? 既然有了雙層紙袋,那么,果農又為什么要用藥袋呢?
??? 董金獅指出,因為普通紙袋套在水果上不可能是全封閉的,還是會有蟲子可能爬進袋子里,蛀壞果實,因此一些果農會使用藥袋殺滅蟲害。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束懷瑞教授也在接受媒體采訪中指出,蘋果套袋之后,袋內的濕度增大,被細菌病害感染的概率相對增大,比較常見的就是蘋果可能長黑點。退菌特、福美胂都是常用的殺菌劑,往果袋里涂上調配比例合適的稀釋藥之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細菌滋生,降低對蘋果的危害。但由于目前國內尚未批準"藥袋"生產,少數農民使用的"藥袋"多為小作坊生產,調配比例不一致,套用"藥袋"后實際效果差別較大。
??? 棲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稱,"藥袋的興起是近幾年的事情,"個別果農使用藥物套袋,所用藥袋是將農藥稀釋后,利用改進的果袋機滾動涂抹在果袋內袋上。棲霞市不少果農稱,覺得使用了這種藥袋后能減少農藥使用次數,長出來的蘋果品相好,其他則和普通紙袋沒區別。
??? 束懷瑞稱,退菌特和福美胂都是國家允許使用的農藥。特別是福美胂,在防治蘋果腐爛病上,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替代品。在套袋流行之前,這兩種藥都是直接往樹上噴,蘋果直接接觸,通常只要在采摘期前60天停止施藥就可以,不影響蘋果的正常食用。
??? 不過,束懷瑞指出,對于農藥使用劑量及對應的作物品種,國家都有明確的規定和標準。往果袋里直接抹藥,國家沒有規定和標準,這種行為是不允許的。而且,由于作坊"藥袋"生產標準不一,對于套用"藥袋"后的蘋果是否有害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跟蹤檢測,*好的辦法還是禁止這些不合標準的"藥袋"上樹。
??? 套袋果實更好看
??? 煙臺蘋果套藥袋的消息曝出后,對于眾多消費者來說,很多疑問浮現:蘋果為什么要套袋?套藥袋又是為了什么?這樣的蘋果是否安全?
??? 環保專家董金獅告訴記者,果農給水果套袋,主要基于兩個目的:一是為了防止蟲蛀,另一個是為了讓水果著色更均勻,賣相更好。因為自然生長的蘋果往往是光照的那一面顏色較深,而未接觸光照的另一面顏色較淺。消費者在購買時往往喜歡色澤均勻、賣相更好的蘋果。
??? 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劉成連也在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蘋果套袋在我國是一個傳統栽培技術,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有蘋果套袋了。上世紀60年代,日本研制了雙層紙袋,主要有三個作用:一是解決紅色蘋果的著色問題;第二是能夠保證食品安全,果實套袋之后,生長過程與農藥直接接觸少,能夠減少農藥殘留;第三是為了防止食心蟲。上世紀90年代,我國蘋果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在膠東地區大面積使用果袋,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他還指出:"在現階段,為了保證蘋果健康生長,還沒有一項措施,能夠代替果實套袋。"
??? 網上叫賣各種水果套袋
??? 事實上,在水果生長過程中被套上袋子的,并不僅僅是蘋果。葡萄、桃子、梨、枇杷、香瓜等在生長過程中也常常離不開套袋。
??? 6月14日,記者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水果套袋",立刻顯示出各種水果套袋產品,有葡萄套袋、香瓜套袋、枇杷套袋、芒果套袋、柚子套袋、石榴套袋、梨套袋、蘋果套袋等。
??? 在一南通賣家售賣的"雙層桃子果袋",記者看到,標價為0.06元,并稱產品可"防止病蟲害對果實的損傷及減少病菌感染,杜絕果蠅鳥獸危害;減少噴藥(農藥次數,降低農藥殘留,締造綠色健康食品;透氣性、透濕性良好,促進果粒生長;透光度適中,可更好地促進著色,促進糖度上升,促進提早成熟;經特殊撥水劑處理,撥水率的持續效果更高,更耐風雨;除袋后的果實表面光潔,色澤鮮艷。"
??? 一山東煙臺賣家銷售的葡萄套袋除了上述說明外,還特意指出其產品"經特殊防蟲劑處理,能更有效防止蟲害。"
??? 也有賣家抓住這個賣點來銷售,一山東煙臺賣家就稱自家店鋪銷售的是"煙臺海陽產非藥袋蘋果",并稱消費者可"吃得放心".
??? 關鍵要看安全間隔期
??? 盡管專家指出,這種帶著藥袋長大的蘋果是否有害,還需要作進一步的跟蹤監測。不過,在記者采訪中,多名專家一致認為,判斷水果是否安全,關鍵是看其農藥殘留的量是否超標,是否達到"安全間隔期".
??? 安全間隔期是指從*后一次施藥至收獲、消耗作物前的時期,即自噴藥后到殘留量降到*大允許殘留量所需的時間。各種藥劑因其分解、消失的速度不同,以及作物的生長趨勢和季節等不同,具有不同的安全間隔期。在農業生產中,*后一次噴藥與收獲之間的時間必須大于安全間隔期,不允許在安全間隔期內收獲作物。
??? 記者查詢相關標準后了解到,水稻小麥等安全間隔期多在15至30天,而常見蔬菜水果在7到15天。具體到蘋果,如果施了73%克螨特乳油,安全間隔期為30天;使用40%樂果乳油是7天;50%殺螟松乳油是15天;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是20天;2.5%敵殺死乳油是5天;20%速滅殺丁乳油是14天;20%滅掃利乳油是30天;5%來福靈乳油是21天;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是7天;50%溴螨酯乳油是21天;使用20%三氯殺螨醇乳油,安全期則長達45天。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告訴記者,真正的有機水果、蔬菜產量很少,而且價格非普通大眾能接受,因此市面上大多數蔬菜水果是需要使用農藥的。因此,消費者要對農藥的使用有正確認識:評價蔬菜是否安全的標準不在于有沒有用農藥,而是農藥使用是否規范、殘留是否在允許范圍。
??? 需加大監管和懲處力度
??? 6月11日,媒體曝光煙臺蘋果主產區部分果農使用加藥果袋,12日下午煙臺市政府回應稱,農業部連續兩年的例行監測和風險評估監測,煙臺蘋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均達到****.
??? 董金獅指出,農藥殘留不等于農藥超標,食用含有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是否安全取決于農藥的殘留量、毒性和食用的量,各國在制定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時,增加了至少100倍的安全系數,因此,只要檢測殘留量低于標準,則可以放心食用。
??? 不過,他也表示,由于目前現實中使用的農藥種類在不斷變化,甚至有的進口農藥在國內市場原本就不存在,而國家的農藥殘留標準以及檢測機構的儀器和技術則相對落后,檢測方法有限,導致有些農藥殘留未被列入檢測項目,或者無法檢出。
??? 董金獅表示,有關監管職能部門應對農藥生產、銷售、使用的所有過程進行備案,并不斷完善相關標準,提高檢測技術。同時,如果發現有使用違規農藥的情況,應該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嚴加處罰,"要預防,不能等出了問題再去查".
??? 怎樣才能吃得放心?面對有可能出現的農藥殘留,何計國認為,盡管大多數蔬果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其所含農藥量也不足以對健康構成損傷,但這些物質*終還是要通過肝、腎代謝,攝入越多,肝腎負擔就越重,因此還是要盡量減少攝入。
??? 蔬果買回家晾晾再吃
??? 很多人都喜歡每天買菜買水果,圖的就是兩個字--新鮮。不過,為了防止農藥殘留超標,守住"安全間隔期"這條準則,消費者不妨留個心眼,多給買回的蔬菜制造幾天"安全期".
??? 專家提醒,除了違規使用高毒農藥引起的殘留嚴重超標,更應警惕的是種植者為了加快銷售而無視安全間隔期的無良行為--雖然使用的不是違禁農藥,但沒有達到安全間隔期就上市,一樣會導致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因此,董金獅提醒,買回家的蔬菜水果*好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以后再食用。
??? 專家提醒,在溫度較低、蔬菜不易腐爛的秋冬季節,消費者將蔬菜水果買回家后不妨放在自然流通的空氣中放上幾天,尤其是卷心菜、大白菜、韭菜這類綠色蔬菜,可以加速殘留農藥的自然分解,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蔬菜在外面放上幾天也不會腐壞,可以多用此方法。而在氣溫較高的季節,如果擔心腐爛,可以放在空間較大的冰箱里冷藏幾天,只要保持內部空氣流通,也能幫助殘留農藥的揮發。
??? 長時間浸泡也有風險
??? 很多人洗菜,喜歡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以為這樣更干凈,吃起來放心。其實蔬菜長時間浸泡再洗,并不能夠洗凈農藥殘留,甚至還會使致癌物亞硝酸鹽增加。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安全系主任何計國表示,他并不認可浸泡蔬果來去除農藥殘留的方法。雖然目前能找到的數據證明,蔬菜通過浸泡,可以把大部分表面上沒吸進去的農藥去掉。但是,一旦蔬菜水果有所破損,浸泡反而會將農藥吸入細胞中,無法去除。
??? 他告訴記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戴蘊青實驗還表明,不管是用鹽水、堿水或是洗滌靈浸泡,效果的差異并不是非常大,而且20分鐘以上的浸泡不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也指出,*近他們學院的本科生畢業研究也證明,對于菌類食品,浸泡并不能降低重金屬的含量。
??? 而且安徽農業大學的研究發現,浸泡蔬菜還會增加蔬菜中的亞硝酸鹽。用清水浸泡20分鐘后,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高于用洗潔精洗過,然后再漂洗干凈的蔬菜。研究認為,可能因為浸泡是一種無氧狀態,有利于提高硝酸還原酶的活性,降低亞硝酸鹽還原酶的活性,從而提高亞硝酸鹽在蔬菜中的含量。另外,長時間的浸泡還可能使蔬菜的葉片破損,增加營養損失。
??? 何計國提醒,將蔬菜水果切成小塊浸泡會導致農藥滲入,*好的方法是保持蔬果的完整,用流水沖洗。清洗蔬果時,*好用流水反復沖洗3~4次,盡量避免浸泡,如果非要浸泡,時間也不要超過20分鐘。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