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我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發布了完全失實的微博,對梅農和喜歡吃楊梅的人都造成了很大傷害。"
??? 新華社電(記者 周竟 王政浙江省余姚、慈溪兩地有"中國楊梅之鄉"之稱,再過一周這里的楊梅就將上市。然而近日網絡上卻突然傳出一條微博,稱這兩地的楊梅"噴灑了
??? 該博主隨后發微博,承認內容虛假,向梅農和網民致歉。余姚警方表示,其行為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 國內食品安全形勢嚴峻,而類似的謠言也一再發生,如去年的毒香蕉謠言就曾鬧得沸沸揚揚,加深了消費者的焦慮。造謠者出于何種動機?如何避免鬧劇重演?記者13日赴余姚與"楊梅噴灑膨大劑"造謠者--博主劉偉(化名進行了對話。
??? 劉偉系浙江衢州人,已在余姚工作多年并安家落戶,今年30歲,擁有大學文憑,在某企業當技工。劉偉表示,自己和家人都十分喜歡吃楊梅,前幾日其父母從市場上買來幾斤楊梅,攤販自稱為本地楊梅。劉偉覺得蹊蹺,因為本地楊梅一直較小,而手上的楊梅卻顆粒很大,放了**也沒有壞,他懷疑被噴灑了藥水。于是他上網以"水果、增大"等關鍵詞進行搜索,看到新聞報道膨大劑有類似的功效,便認為梅農對楊梅也下了"毒手".
??? 劉偉在6月7日早上懷著憤怒的心情連發了兩條內容一樣的微博,并"@"了當地多家媒體。"這些內容我完全是憑空想象的,連商販也沒有問一句,但心里認為這些楊梅一定有問題。就是想讓有關部門來查查楊梅到底有沒有問題。"劉偉說,因為妻子懷孕,他對食品安全高度敏感,生怕出一點問題影響到孩子的健康。
??? 劉偉說,那兩天他一直在關注事情的發展,看到農業廳的檢測結果后,他還特地去余姚市楊梅主產區丈亭鎮轉了一圈,結果發現樹上的楊梅還都是綠的,根本不能吃。梅農向他解釋了楊梅的生長過程和全國各地楊梅的不同。這時他才明白自己吃的是外地的大楊梅。
??? "我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發布了完全失實的微博,對梅農和喜歡吃楊梅的人都造成了很大傷害。"劉偉說,他隨后在微博中進行了澄清,但由于**條微博已被大量轉發,負面影響不可能完全消除。
??? "我真的很后悔,自己腦袋一拍就發布了不負責任的微博。希望其他網民以我為鑒,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劉偉在記者面前哭著說,希望能夠通過媒體向公眾致歉。
??? 劉偉說,這件事情給他很深刻的教訓,認識到食品安全不僅僅是企業、生產者的責任,消費者也應理性批判,不能為了一己私心或者發泄私憤而造謠中傷。
??? 新聞調查
??? 微博造謠引恐慌 楊梅躺著也中槍
??? 浙江余姚、慈溪兩地楊梅即將上市,網絡上突然傳出一條微博,稱這兩地楊梅"噴灑了膨大劑".這條微博被大量轉發,引起消費者恐慌。
??? 余姚、慈溪是我國楊梅**產區,其荸薺種烏梅深受喜愛。余姚全市共有8萬余畝楊梅樹,年產2萬多噸楊梅,梅農5萬多名,年產值近2億元。
??? 這兩地的楊梅預計6月20日左右上市,然而6月7日開始,一則關于楊梅噴灑膨大劑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條微博稱:"今年吃楊梅要小心,現在余姚、慈溪等地的梅農已經開始給楊梅樹噴灑膨大劑,只留幾棵不噴給自己吃,希望媒體予以曝光,讓梅農手下留情。"這位博主還在微博中"@"了當地多個媒體。
??? "今年的楊梅還能不能吃?"這條微博雖然很快就被刪除,但由于被大量轉發和被一些媒體報道,還是引起了社會強烈關注。
??? 浙江省農業廳于8日組織相關專家成立調查組,赴余姚、慈溪等地進行實地調查核查、分析會商,并抽取兩地6個鄉鎮8個生產基地的20個楊梅樣品,委托部、省兩家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檢驗結果均為合格,未檢出膨大劑。
???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主任黃國洋表示,膨大劑是一種植物激素,可用于農產品,膨大劑的使用有一定的技術和范圍,不能濫用。
??? "一般來說,使用膨大劑會使果品品質下降、畸形,貨架期縮短。楊梅樹一般要15年左右才結果。余姚、慈溪的楊梅多在山上,樹高山深,不具備使用膨大劑的條件。關鍵是,這兩地楊梅本就以個頭小、品質好而著稱,梅農沒有動力去使用膨大劑。"黃國洋說。
??? 浙江省農科院研究員戚行江表示,楊梅用膨大劑不具操作性。"膨大劑需要將整個果品浸入才能發揮作用,噴灑沒有效果,而楊梅樹種在山上,且楊梅一顆顆隱藏在樹葉中間,梅農不可能浸泡。"
??? 6月11日,記者趕赴余姚市楊梅主產區丈亭鎮調查。只見這里的山上成片都是楊梅樹,但楊梅顏色還是青的,大多只有指甲蓋大小。梅農告訴記者,這個鎮有兩萬多畝楊梅,估計還要10天左右**批楊梅才能上市。
??? 今年60出頭的老梅農任國大種有近百畝楊梅,對噴灑膨大劑的說法,他表示有些可笑。"種了30多年楊梅,從沒聽過用膨大劑的。我們這里的楊梅以小而甜出名,膨大了反而不好賣了。"
??? 當地梅農告訴記者,由于出名,他們的楊梅以往不愁銷路,多是企業采購用于端午節送禮。由于面對的多是老客戶,梅農們對質量很看重。"今年來了這么一個謠言,讓我們很受傷。已經有一些客戶打電話問情況,我都不知道怎么和他們解釋。"楊梅種植大戶胡海林說。
??? "我們都是靠楊梅生活的,要是銷不出去的話,整年就白忙乎了,而且余姚楊梅的牌子也被抹黑了。我們真是有苦難言。"胡海林說。
??? 記者注意到,在浙江省農業廳公布檢測結果后,一些網民開始自覺地抵制謠言,但是也有部分網民懷著"寧可信其有"的態度轉發和評論了微博。楊建華說,網民的態度一方面反映出網民的焦慮心理,同時也說明食品安全知識普及不到位。"膨大劑其實早就被炒作過,也被證明無害,但是這次楊梅又'躺著中槍',非常值得反思。"
??? 黃國洋表示,現在許多人和媒體有監督農產品安全的意識,這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很有幫助。但是,也存在大膽假設有余、小心求證不足的情況,造成社會恐慌、產業受損、農民遭殃。
??? ■文/新華社記者 周竟 王政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