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近年來,
日前,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甘蔗學會聯合主辦,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承辦的“兩廣甘蔗產業發展研討會”在湛江遂溪縣成功舉辦。200多位專家學者、政府官員、農化企業、種植大戶及流通商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甘蔗產業良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與會者一致認為,提高甘蔗種植水平、構建甘蔗產業健康發展體系,是促進甘蔗產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助農增收的重要途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南方日報記者 劉俊
現狀
生產平穩
產業發展向好
甘蔗是我國主要的糖料作物,占我國常年糖料面積的85%以上,其中又以廣西、廣東的種植較為集中。據兩廣糖協統計,2011至2012年榨季,廣西、廣東甘蔗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580萬畝和230萬畝,其中,湛江市全年產蔗達1000萬噸,產糖110萬噸,是全國四大糖蔗生產基地之一,遂溪縣被稱為中國**甜縣,聲名遠播。可以說,甘蔗產業已成為主產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廣東農業廳種植業處科長陳麗云介紹,近十年,廣東甘蔗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基本穩定,近兩年稍有增加。目前廣東已經形成以粵西北為主的優勢產業區域,其中主產區湛江市甘蔗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占全省的85%。
去年,廣東省農業廳與省直有關部門配合,組織開展甘蔗高產創建活動,在遂溪縣、雷州市和翁源縣共創建3.14萬畝高產示范區,*高單產達10噸/畝,示范片甘
針對糖價問題,陳麗云表示,去年廣東省實施甘蔗收購價政策,首次實行基準定價與市場糖價掛鉤。甘蔗收購價隨之走高,產業發展整體向好。甘蔗產業的穩定發展,有效促進了主產區農民增收和企業增效,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問題
種蔗不好搞 跌價還滯銷
在論壇上,眾多專家學者都非常關注當下糖業價格下跌的問題。如何采取好的措施來保障蔗農的利益,保護糖業行業健康發展,迫在眉睫。
廣東省甘蔗學會理事長、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所長李奇偉介紹,近年來,甘蔗種植成本(包括肥料、農藥和人工費用等在內直線上升,糖價卻起伏不定。今年,糖價更出現下挫探底,從*高時期接近8000元/噸跌至6500元/噸,一度逼近6000元,嚴重影響下一榨季蔗價預期。
同時,還存在著果蔗嚴重滯銷的問題,蔗農地里現目前還有大面積的果蔗未砍收,慘淡的現實不僅在精神上打擊蔗農的積*性,也在實質上影響了下一季的種植。因此,有人預言,甘蔗產業即將進入下一輪低谷,也就是3年為周期的疲軟期。
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糖業協會副理事長麥茂良認為,目前糖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我國應及時發布糖蔗價格聯動及蔗價預警機制,同時構建糖廠與蔗農的良好關系。
廣西是我國生產甘蔗面積和產量*大的省區。廣西農業廳糖料處副處長林影表示,目前廣西甘蔗良種補貼存在渠道單一等問題,目前主要由政府指導價格規定實行良種加價政策,加價品種由企業給予20元/噸的補貼,力度不夠。廣西甘蔗仍未被列入國家良種補貼范圍,自治區也未建立甘蔗良種繁育推廣專項資金,企業對甘蔗品種改良支持有限。因此,嚴重制約新品種的推廣與應用。
建議
加大補貼 提高農民積*性
今后我國甘蔗種植業路在何方?專家們認為,走出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模式進軍是甘蔗種植和糖業發展今后的出路。
廣西糖業研究所研究員譚裕模表示,目前我國甘蔗產業仍基本處在傳統農業狀態,甘蔗的傳統農業方式難以從現在的綜合生產率再進一步提高,難以抵抗自然災害對生產的影響達到穩產高產,難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產業競爭能力。
據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布的*新研究成果《中國現代化報告2012:農業現代化研究》指出,如果以農業增加值比例、農業勞動力比例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三項指標計算的話,2008年中國農業水平與英國相差約150年,與美國相差108年,與韓國差36年。
2010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糧食安全工作情況時說,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48%,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左右。
專家們認為,我國要建設現代農業和發展現代糖業,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對實現農業現代化至關重要。在硬件方面,重點應是基礎設施和固定資產裝備和農村公共物品的建設等,通過政策引導,促使蔗農擴大再生產,為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軟件建設方面,國家的政策導向應放在進行結構調整、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水平和農民素質等方面。其次,土地制度的變革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土地制度直接影響到農村人口的經濟福利以及國家政治上的團結和穩定,對農業勞動生產率有重大影響。第三,應發揮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規劃建設。第四,通過建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實農業現代化的根基。
針對我國農產品市場與國際融合日益加深的實際,專家們建議,支持我國糖業企業“走出去”,提供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能力。努力搞好進出口余缺調劑,既保障國內農產品供給,又維護我國產業安全,維護農民利益。進一步完善甘蔗產業的支持保護制度,實施甘蔗補貼制度,完善甘蔗價格保護制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