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近日,不少消費者爆料稱:中國人買一罐“
市場:國內外價差巨大
近日,在論壇和微博上,中外奶粉價差引發熱議。不少消費者分享了其他國家和地區與在我國銷售的同一品牌“洋奶粉”的價差,并指出,在我國只能買到一罐奶粉的錢,在荷蘭、英國等多地可購買三罐到四罐奶粉。
重慶網友“BEREALLY”對比了“洋奶粉”在國外與國內的價格,以荷蘭美素1段為例,荷蘭賣10歐元左右,折合人民幣80多元,對應中國市場的美素佳兒,售價就要人民幣200多元,差價巨大。
西安網友“陽寶的愛”說,英國本地產的“牛欄”奶粉,900克原價才合人民幣70多元,價格僅為我國售價的1/3。
記者調查發現,我國內地市場的“洋奶粉”價格的確不僅比荷蘭、新西蘭等奶粉原產國價格高出一截,相較香港地區也高上不少,同一品牌同一款產品的價差近兩倍。
調查:洋奶粉為何飚漲
東方艾格農用咨詢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每次提價幅度均在10%左右。經歷幾輪提價后,相比2008年,目前每罐奶粉至少提價50元,多則100多元。
為何同款奶粉在國內外竟有如此高的差價?一位從事嬰幼兒奶粉行業多年的人士坦承,現在國內奶粉市場已經可以用畸形來形容。“洋奶粉”價格高昂的背后是因為其已在我國畸形發展為一個不以成本定售價的市場。
**,奶粉原料的價格近來一直在下降。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介紹,以今年1月份上海海關關區進口奶粉平均價格每噸5103美元(1美元約合6.31元人民幣計算,1千克奶粉約合32元人民幣。如果采用大包奶粉進口,國內分裝的模式,加上渠道、銷售等費用,一罐900克奶粉的成本不超過100元。
是不是運輸費用推高了“洋奶粉”價格?在英國留學的張雪介紹,從英國空運直郵奶粉到國內的運費加上海關關稅,基本上在每罐80元左右。考慮到“洋奶粉”大宗海運的運輸費用遠低于個人買家的空運成本,以及多個奶粉品牌在亞太地區銷售的奶粉奶源往往是較近的新西蘭而不是歐洲,這一理由站不住腳。
“關稅說”靠譜嗎?海關總署2012年第10號公告顯示,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固狀和濃縮非固狀乳及奶油的關稅為5.8%,超出配額標準的部分關稅為10%。業內人士表示,關稅在奶粉的整個成本中占比甚小,而且此前的關稅回調,早已被搶先漲了一輪的乳企轉化為自己的利潤增長點。
“洋奶粉”價格究竟為何持續攀高?一家外資品牌奶粉的工作人員透露說,這其實是一種營銷策略,也就是不斷推出所謂的“高端”、“超高端”等特制高價奶粉。他還表示,雖然很多外資奶粉品牌都號稱根據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和體質添加了鋅、鐵等成分,但這些添加成本實際上微乎其微,更多的是一種市場包裝。
背后:國人爭當冤大頭
奶粉消費者被迫“崇洋”,讓“洋奶粉”格外“受寵”,只要一個品牌漲價,其他品牌必然選擇跟漲,否則給消費者的感覺是你的產品比較低端。
專家分析指出,近年來,由于國產奶粉質量問題頻發,客觀上推高了我國消費者“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樣的“崇洋”心態,而“洋奶粉”的廠商和銷售方抓住了這種心理,采取了“一年幾漲”的營銷策略,讓我國消費者爭當冤大頭。
一方盲目追捧甘當冤大頭,一方已經操控了奶粉市場,“洋奶粉”在中國漲價幾乎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中投顧問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奶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洋品牌奶粉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
而要終結“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還需中國奶企自強。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陳三有等業內人士建議,中國的乳制品企業應潛下心來重建信心體系,而不是以包裝概念和扮演“假洋鬼子”牟取暴利,多增強高端消費市場競爭力,培育消費者的忠誠度和信任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