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相關報道:
中廣網北京4月28日消息(記者陳亮 李欣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這段時間,一則“全球*大的
這家叫做綠色和平組織的機構調查顯示:“立頓”的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袋泡茶,都含有被國家禁止在茶葉上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報告特別提到,中國的農藥殘留
回應爭議一: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中外有別,中國標準過于寬松。
在這家非政府組織的報告中提到,我國政府頒布的標準中規定:滅多威*大農藥殘留限量是3mg/kg,而歐盟*大殘留限量規定僅為0.1mg/kg。針對中外標準的巨大差別,
董洪巖:
與此同時,歐盟0.1mg/kg的低標準,有他自身特殊考慮。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簡秋研究員指出,歐盟不是茶葉生產國,每年從中國、斯里蘭卡等國家進口大量茶葉,對于高毒農藥滅多威執行如此嚴苛的標準,是從貿易保護的角度出發。
簡秋:歐盟制定的這項標準,在不需要的時候可以不用,但是一旦和中國在貿易上有了糾紛,那么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把這個限量標準拿出來,給你中國作為談判的砝碼來使用。他的這個0.1,和我們的3是沒有可比性的。
簡秋進一步指出,歐盟有關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多達十幾萬項,0.1mg/kg的滅多威上限標準,也并非必檢項目。換句話說,如此低的標準,只是歐盟貿易談判的籌碼。
簡秋:歐盟現在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有14萬項之多,他不是說每一個農產品出口到歐盟的時候,都要對應的對每一項農藥殘留進行檢測,這個檢測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不能承擔這種管理成本,是承擔不起的。
各國氣候不同,環境不同,飲食習慣不同,農藥殘留限量應該有所區別。簡秋說,即使是同樣的農藥在同一個作物上的殘余限量,也應該不同。
簡秋:農藥在一個國家使用的劑量,是根據當地氣候、病蟲害發生的規律,以及種植的農產品結構是有關系的。第二,每個國家的膳食結構是不一致的,歐洲人在土豆、西紅柿、洋蔥的攝入量,比亞洲人多很多。因為這兩個數據上的差距,*后導致各個國家同樣的農藥,在同一個作物上,*后制定出來的殘余限量是有差異的。
回應爭議二:為何部分農藥禁止使用,還要制定殘留限量標準。
去年,中國相關部門發布公告:硫丹、滅多威等農藥不得繼續在茶樹上使用,而在另外的一份規定中提到,茶葉中硫丹的限量標準是每千克20毫克,滅多威的上限標準是每千克3毫克。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董洪巖處長解釋說,考慮到我國農業生產實際,很多因為氣流等因素造成漂移,也會導致茶葉中存在一定殘留的可能,因此制定殘留限量標準。
董洪巖:坦率地說,因為過去長期大量使用禁用農藥,在生產的環境中,主要是水和土壤,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殘留。加上硫丹、滅多威等雖然不得在茶樹上使用,但是其他作物上依然可以使用,如果相鄰種植,由于氣流、風等因素,漂移是不可避免的,也導致茶葉中存在一定殘留的可能。
2011年6月,農業部、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撤銷了硫丹、滅多威等農藥在茶樹上的登記,這些農藥不得繼續在茶樹上使用,但并沒有撤銷在其他作物上的登記。為何茶樹上不能使用這些農藥,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季穎研究員給出了理由。
季穎:茶葉是直接入口,它和鮮食農產品是一類的,按照相關規定,高劇毒農藥是不可以在蔬菜、水果、茶葉以及中藥材上使用的。
硫丹、滅多威這些農藥不允許在茶樹上使用,但并沒有禁止在糧食等農作物中使用。目前,我國仍然有12種高風險農藥,因為缺乏替代產品,仍然在農業生產領域使用。農業部種植業司李文星處長指出,安全性,沒有問題。
李文星:糧食一般情況下,安全間隔期比較長,它使用了這個藥以后,到采收中間的時間比較長,再一個,糧食也要儲存,同時許多高毒農藥的分解也是很快的,之所以把它在茶樹上禁止,主要是因為鮮食農產品在施藥后,不顧安全間隔期就采摘了,不安全。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