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新華網長春4月24日電(記者 張建)媒體爆出“問題膠囊”事件之后,不起眼的膠囊引發了各方關注和熱議。究竟“問題膠囊”危害有多大?今后服用膠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專家:“問題膠囊”鉻超標危害超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提供的《關于明膠若干問題的報告及建議》稱:明膠是一種非完全水解的蛋白質,分為藥用明膠、食用明膠、工業明膠和照相明膠等。其中食用明膠常用于酸奶、皮凍中,用以防止乳清等物質析出,增加食物的穩定性。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教授說:“工業明膠中重金屬鉻的毒性遠高于三聚氰胺,其所涉及的違法生產企業更是多而廣,危害更大。”
吉林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周余來教授表示,如果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這些現象或許是可以避免的,因為使用工業明膠制作膠囊早已是業內熟知的。
資料顯示,早在2004年,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空心膠囊專業委員會就已針對使用藍礬皮(鞣制過的各種皮革邊角料)制取的“垃圾”明膠和非藥用輔料生產的空心膠囊發出呼吁,并印刷了呼吁書,建議制藥企業抵制使用劣質明膠空心膠囊。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明膠種類及用途的不同,其原料要求也不盡相同,我國國家
據了解,鉻對人體骨骼系統毒性*大,尤其影響兒童的骨骼發育。藍礬皮膠中的六價鉻離子若被人體長期吸收,會引起黏膜發炎、潰瘍、皮膚過敏、皮膚濕疹、鼻中隔潰瘍、喘息性氣管炎等,六價鉻鹽有致癌作用。
專家支招如何識別“問題膠囊”
對于工業明膠做的膠囊和藥用明膠做的膠囊存在的差異,董金獅提出了以下識別方法:
**,色艷:工業明膠做的雜質多,顏色深,廠家會多加著色劑以掩飾雜質,所以顏色越鮮艷越有可能是工業明膠,而藥用明膠和食用明膠一般為無色或淡黃色;
其次,質脆:一般工業明膠雜質多,或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膠成分,所以膠囊一捏易碎;
再次,口松:工業明膠做的膠囊質量、材料、工藝差、膠囊口比較松,容易擰開。
工業明膠鉻
據了解,鉻是我國藥典(2010年版)規定的食用、藥用明膠必須要測的重金屬之一。
董金獅指出,目前我國相關標準中,A級(國際先進水平)食用明膠對鉻的限量要求為1mg/kg。而藥用明膠對鉻的限量為2mg/kg,低于食品明膠的國際水平。因此,董金獅建議,應提高相關檢測標準,與國際接軌,將藥用明膠的鉻限量修改為1mg/kg,從技術上沒有問題,只要嚴格要求生產企業執行就行。
據介紹,國家對各種明膠的檢測標準和方法都不是盲區,可以做到對食品、藥品進行檢測,發現有害成分是否超標,從而推斷出可能出現超標的原因。
《關于明膠若干問題的報告及建議》稱,在由動物皮、骨到明膠再到膠囊以及藥品的整個生產流程中,檢驗環節多達八道:動物檢疫、明膠生產企業出廠檢驗、膠囊生產企業對明膠的入廠檢驗、膠囊生產企業對膠囊成品的檢驗、藥企對膠囊的入廠檢驗、藥企對膠囊藥品的成品檢驗、質監部門對明膠生產質量的監管、藥監部門對膠囊和藥企品的質量監管等。“問題膠囊”經過八道關依然能順利流入市場,問題令人深思。
專家表示,我國現在缺的既不是標準,也不是檢測手段,而是執行力度。監管部門監管的核心不是簡單的抽樣檢測得結論,而是要監管生產企業的原輔材料的采購記錄和核實其真實性。工業明膠的問題實質上就是原輔材料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是要對原輔材料進行源頭上的監管。
董金獅建議,完全靠企業自律是不現實的,監管部門要建立聯網式臺賬記錄查詢系統,禁止企業將工業明膠賣給食品、藥品企業,通過明察暗訪、建立舉報制度及電子監管等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周余來認為,當前除了藥品行業外,監管部門還應及時查處以工業明膠為原料的其他行業或產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