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昨天,在由中國食品科技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主辦的國際
食品安全面臨5大挑戰
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是中國食品工業的基數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與顯示度高。其次是源頭污染難以避免,易于傳遞到整個產業鏈。第三是分散的農業生產方式,加劇了原料溯源的難度,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及“黃曲霉毒素”等事件,均發生于產業鏈的前端,即原料的控制。第四是快速發展中的失衡及盲目求利中的失律。孟素荷指出,處于轉型期的中國,食品安全所暴露出的問題,較多地濃縮了現階段社會發展中的急功近利及誠信缺失,致消費者出現信任危機。孟素荷舉例表示,2011年我國死于交通事故的達6.2萬人,死于食品安全的不到200人,且80%為家庭食物中毒,不足交通事故的1/300,但引起的恐慌及震動卻遠大于交通事故。第五,風險交流是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框架中*薄弱的一環”。孟素荷還特別強調,這包含三個方面,“和平時期的風險交流”,即公眾科普的缺失;危機事件發生時風險交流的滯后或缺失;對食品安全的宣傳存在許多非科學因素。
全球范圍皆無零風險
不過,食品安全事件也在倒逼中國食品工業加速水平提升。孟素荷指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至今,有34%的不合格乳制品企業被淘汰出局。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后,企業甚至以“豬豬檢測”的夸張方式力求恢復市場信心,行業2011年抽檢合格率在99%以上。2011年全年,全國3895人因食品安全事件受到責罰。
昨天的論壇得到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工信部、科技部、農業部等多家部委等的大力支持,且邀請到了來自美、歐、日、英及國際組織**的專家。IUFoST國際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共同主席TheodoreP.Labuza博士昨天也明確指出,美國的食品安全同樣面臨挑戰;全球**的食品反恐專家、美國明尼蘇達大學TedLabuza教授則從美國*近發生的食品安全案例出發再三強調,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全球均如此。我們只能長期應對,加大公眾科普,減少百姓恐慌,以化解困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