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lián)網
??? 相關報道:
特別提示
黃曲霉毒素超標的現象多存在于發(fā)生霉變的
近些年,普洱茶已經成為老百姓日常飲用的主要茶類之一,可是*近有一位實名認證的微博用戶發(fā)文稱“喝普洱茶*快
3月9日,一條微博稱:“喝普洱茶是得癌癥*快的方法”,隨后這條微博在幾天內被轉發(fā)了1萬多次,其他網站和傳統(tǒng)媒體也紛紛進行了轉載,引來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評論,有些一直喝普洱茶的人開始質疑這種說法的科學性,那么這種說法是真的嗎?科學依據又是什么?我們找到了這條微博的發(fā)布者——自稱是人體工程學教授的李建軍。
是否致癌引專家各種說法
李建軍說:“普洱茶里有黃曲霉(毒)素這已經是肯定有的。只要有這種東西,我們必須要制止,不要含糊了,所以這個黃曲霉(毒)素對于(人體)有沒有影響,有影響。”
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是一種毒性*強的劇毒物質。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李建軍的微博發(fā)出后,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恐慌。很快果殼網轉載了北京友誼醫(yī)院營養(yǎng)師顧中一的辟謠帖子。北京友誼醫(yī)院營養(yǎng)師顧中一:“我就上網一看,看完之后我就寫了一篇文章,因為我覺得這個實在太不靠譜了。”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生產過程將產生黃曲霉毒素
普洱茶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稱為生茶,就是將新采摘的茶葉經過晾曬,壓制成茶餅等不同形狀,然后儲藏存放,讓其自然發(fā)酵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另一種稱為熟茶,與生茶的區(qū)別在于發(fā)酵方法,即茶葉晾曬之后要經過蒸汽蒸壓、灑水渥堆等人工發(fā)酵的方式。據專家研究,使普洱茶發(fā)酵的是多種微生物,這其中主要的是真菌。
從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和過程看,黃曲霉毒素是有可能產生的,但是專家認為,這并不是說我們從市場上買到的普洱茶中都含有黃曲霉毒素。“沒有,絕大部分不會有的。*個別的可能會有,即使有的話這個數量也不是很大,因為它這個不是優(yōu)勢菌,其他的雜菌也可能會有,但是數量來講**跟它壓住了,長不大,長不多。”陳宗懋說。
實驗證明“超標”多為發(fā)霉產品
2011年7月,廣州市疾控中心曾和中山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南方醫(yī)科大學等研究機構聯(lián)合進行了一項關于普洱茶的調查研究,從廣州的市場上抽查了70個普洱茶的樣品,其中有11%的樣品中黃曲霉毒素含量超過國家相關標準。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理學檢驗科醫(yī)學博士朱偉表示,“抽查的普洱茶黃曲霉毒素超標的量倒不是很高,因為國家標準沒有一個專門針對茶葉的,我們當時參照的是一個針對糧果類產品的一個含量標準。那它是5個微克每公斤,我做出來70多個樣品,應該有8個在5微克稍微多一點。”
同時,在廣州市疾控中心對廣州市場普洱茶的抽樣調查中,出現11%的樣品超標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存在發(fā)霉現象。朱偉表示,他們采樣了70多份,基本上沒有超過15塊錢一斤的,那么*便宜的有一種是4塊錢一斤,那這個茶的質量應該是可想而知的。
據專家研究,已經發(fā)生霉變的普洱茶發(fā)生黃曲霉毒素超標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即便如此,從科學規(guī)范來說,要對普洱茶是否致癌給出嚴格的科學結論,還需要大量的臨床試驗和統(tǒng)計數據。據央視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