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記者? 馬暉? 北京報道
“今年是學生營養改善的關鍵一年!”一直在勉力推進營養午餐政策建議及推廣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如是說。
去年10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撥款160億用于改進貧苦地區兒童的營養問題。如何使中央政府的這一政策順利落地,讓農村貧困兒童真正受益?如何建立一種有效的工作機制,花好和管好這筆錢,防止“跑冒滴漏”?
日前,一份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完成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項目調研報告》(下文簡稱“調研報告”出爐。調研報告建議,政府在提供營養午餐經費時需考慮相應的“延伸”,比如需增設營養午餐計劃的配套資金,補足農村教師,解決食堂工作人員編制。與之同時,還要吸納社會各方力量來推進資金使用的監管。
錢夠不夠?
此前,中央政府推出了專項計劃,每年撥款160多億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
“其實,國家去年出臺了兩項政策,都是跟農村孩子營養有關?!北R邁介紹,其中一項就是前文所提及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這項計劃此前一直在寧夏地區開展試驗,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之后,決策層決定今年春季全面鋪開,其所覆蓋面是所有連片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覆蓋面由原來的1100萬名學生擴大到2600萬名學生。
另一項類似政策,則是農村寄宿制學校貧困學生生活補助。中央政府為此投入了74億元的資金,按照1:1的資金配套要求,地方政府亦應補助74億元,使得該政策的資金總盤子達到140億元,主要用于農村寄宿制學校中學生的早餐、晚餐、交通以及其他生活費用。
對于各地正在推進的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所長王名介紹了他所見到的廣西馬山縣東七村小學實施免費午餐工程時所遭遇到的難題:
雖然地方政府從財政預算中撥款為當地的寄宿制學校建了廚房,但由于沒有聘請食堂工作人員的經費,學校只能從7名老師中每天抽出2位教師臨時承擔“大師傅”的角色,為全校100多師生做飯。再加上沒有水、電費的預算,要使廚房運行,只能從本就捉襟見肘的學校行政經費里往外擠。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研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在提供營養午餐經費時需考慮相應的“延伸”,比如需增設營養午餐計劃的配套資金,補足農村教師,解決食堂工作人員編制。
“會不會生蟲”?
相對于錢夠不夠的問題,這筆錢能不能都花在孩子身上,避免在各種環節中“跑冒滴漏”,更為大眾所關注。
“免費午餐的錢有了,孩子們也端上了飯碗,但是會不會生蟲?”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如是說。
據上述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實行的營養改善項目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部分是由政府主導的營養改善項目;第二部分是非政府主導的,也就是民間參與的營養改善項目。
“從目前來看,政府免費午餐主要是成立項目小組,來自各個部門,比如衛生局、財政局、教育局等,效果不好,監管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只是偶爾教育局配合相關部門抽查一下。這種監管機制不是特別好。”調研報告課題組成員劉胡權如是說。
“160億元的款項就應專款專用公開運作,目前每天每個學校公示恐怕難做到,但應該推進試點,畢竟公開化是好事情,愛心人士也可以幫政府一把?!比珖舜蟠?、民進貴州省委副主委郭子儀如是說。
其實,目前正在實施中的湖北“鶴峰模式”、廣西“馬山模式”,由于在監督模式上引入包括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在內的外部監督力量,并通過建立以“微博”為媒介的財務公開機制,在保障經費使用方面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進一步建議,應該在兩個層面來加強外部監督:一個是在學校層面上建立由家長、退休教師等參與的“伙食委員會”,共同管理項目的伙食或者賬目;第二個是借助地方化的力量,由當地縣委、團委、政協、兩會代表、關工委、老教師協會等參與,作為外部力量進行評估、檢查、監督免費午餐的實施。
對于上述建議,有參加全國兩會的教育主管部門官員表示了認同。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廳廳長涂文濤表示。他強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加強對資金的使用規劃,對資金發放、使用進行全過程監督必要時“可邀請家長或社會人士參與”。
王名建議:在資金落地和項目執行上,應充分利用網絡、視頻、微博等新媒體進行社會監督,讓媒體和新媒體成為公益項目社會監督的主渠道,建立及時、透明的經費和政策實施情況等有效信息披露制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