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豆”你玩、“蒜”你狠稍息,往前“蔥”還沒停,
南都記者綜合采訪經銷商、種植大戶、行業分析師獲悉,節后南方企業急于補庫存,而北方產區農戶惜售且貿易商看漲,玉米供需失衡。此外,國儲大量收購玉米,資金面亦積*炒作。但因需求總體清淡,預計4- 5月,隨著農戶積*售糧以及進口玉米拍賣,玉米價格會沖高回落。
不止玉米,期貨資金*近也開始關注大豆市場,農產品新一輪大牛市現出端倪。不過,渣打經濟分析師李煒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從長期來看農產品價格都處于上升通道,但因經濟不景,預計今年農產品零售價全面上漲進而推高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1月至今上漲逾8%
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農副產品分社社長張瓊一直跟蹤并調研玉米市場行情,她昨天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春節以來,玉米期貨現貨價格一路上漲,已經逼近去年春季大旱時的高位。
現貨數據顯示,1月4日國內玉米均價2206元/噸,3月19日報于2388元/噸,也就是近3個月來漲幅達8 .25%.此外,玉米期價走勢“瘋狂”。連玉米C 1205 3月18日沖至2495元/噸的高位;C 1209合約漲幅8.63%.
張瓊分析,一季度現貨行情的主要特點是:產區推漲;銷售區震蕩企穩;港口價格出現南北倒掛;東北玉米漲幅*大。
具體來說,東北和華北產區均漲價。因東北地區收糧困難,價格堅挺。企業轉而采購華北玉米,華北玉米上量受寵,價格也震蕩上行。而需求企業主要集中在南方,經過運輸,東北玉米到站價格3月中旬已接近2600元/噸高位,較1月4日的2480元/噸上漲120元每噸。
由于難以接受一路攀高的價格,南方企業以隨采隨用的觀望為主,部分企業庫存僅為一周左右。目前南方港口的庫存不到30萬噸,北方港口的庫存超過170萬噸。有的南方企業為替代東北玉米,轉而采購小麥、華北玉米。不僅如此,南北港口倒掛嚴重。3月中旬,北方四港平倉價集中在2350元/噸,南方港口到站價為2510元/噸左右。
玉米貿易商薛經理告訴南都記者,在黑龍江一帶,有20%水分,其給出的收購價是1 .05元。“*近漲幅挺大,*開始收的時候,價格是0 .75元,扣除水分算,每斤漲1-2毛,漲幅兩成左右。”
生物能源應用炒得很熱
如果說去年玉米漲價是因為旱災,今年是什么原因呢?對此,張瓊分析,主要是因為供需失衡。目前是糧食需求淡季,到4-5月才是旺季,糧價一般會在5月左右上漲,農戶因此捂糧惜售,東北收糧困難。而且節后企業普遍開工,低庫存的壓力迫使企業提價,急于補充庫存,鑒于南方企業的需求,北方貿易商看漲預期也上升。同時,國儲近兩年首次大量收購玉米,對市場需求形成了底部支撐。此外,南北運力緊張,推高南方銷售區到站價。另外,雖然東北玉米價格**上漲,但因華北地區玉米水分仍然處在較高水平,對糧源品質要求高的企業仍然選擇采購東北玉米。
在薛經理看來,玉米價格上漲,與多主體入市收購有關系,除了加工企業開工需求,國家收儲也抬高了價格。此外,“大豆種植面積逐步減少,全都補到玉米。國家收儲了玉米不投放市場,又導致收購價提高。”張瓊也指出,雖然大豆可與玉米競爭形成替代,但我國國產大豆收益偏低,又遭遇較大的進口沖擊,農民因此普遍減少了大豆種植面積,黑龍江地區尤其明顯。
另外,南華期貨分析師何琳表示,從需求面來講,玉米深加工企業需求不是特別好,開工率不足。而飼料企業需求方面,也沒有特別高的需求增長,但是資金面看漲玉米。有觀點預測,好玉米大致缺口在500-700噸左右,預期三季度很可能出現好糧好價的現象。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業界對于2011-2012年度中國玉米的產量增幅存在質疑,傳言國內2011年度的1 .9億噸產量或被高估,認為可能是華北玉米和黑龍江玉米今年水分偏高造成產量高估。今年要不是小麥的替代的增加,玉米早就陷入更為緊張的格局。
張瓊也表示,雖然目前玉米深加工企業開工不足,但資金面十分看好玉米的未來應用。除了傳統的飼料用外,酒精、淀粉、蛋白乃至生物燃料,都將用到玉米。“十二五”規劃出臺后,對玉米應用于生物能源炒得很熱,中糧生化也一直在擴大項目。
兩月內或沖高回落
對于后市,短期來看,玉米價格很難繼續攀高,會有回調。張瓊預計,到了4-5月份用糧小高峰期,農民會開始積*售糧。同時,我國目前已進口一批玉米,尚未拍賣,到4-5月份預計會進行拍賣,增加市場供應。另外,玉米需求總體清淡。生豬價格持續下滑,影響農戶補欄熱情,也抑制了飼料需求,且我國持續進口玉米,加上經濟下滑風險,這些都將抑制玉米價格過分上漲。多方博弈下,預計到4-5月,玉米價格會沖高回落,港口平倉價不會超過2500元每噸。
從中長期而言,張瓊認為,玉米價格仍將穩步上漲。**,國家對農業的明確支持態度是有力支撐,且玉米供應缺口仍然存在,玉米在食品、飼料和深加工等行業用途不斷擴大,應用越來越廣。
玉米價格的上漲也引發了連鎖反應。今年播種季之前,一位種植大戶告訴南都記者,去年大豆減產,一年算下來,他種植大豆比種玉米少收入了幾萬元,于是今年全部改種玉米。普通種植戶也有如此選擇,一位農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坰地去除種植成本后,去年種大豆比玉米少收入五六千元,*近剛剛購買完種子,全部改為玉米。而且農戶也開始關注國際市場,“大豆進口多,出口的少,玉米據說還可以出口,大家都認為應該改種玉米。”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不僅是玉米,期貨資金也開始關注大豆市場。南華期貨一位分析師表示,可以預測,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將減少,此外,今年的天氣也有些異常,對于今年大豆的產量抱有減產預期。而對于消費來講,大豆是必需品,油脂新一輪行情可期。此外,由于種植成本提高每年有近一成的漲幅,加上貨幣多發,農產品新一輪大牛市現出端倪。
不過,渣打經濟分析師李煒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長期來看農產品價格都處于上升通道,但因經濟不景,該行并未看到農產品需求大幅抬升的跡象,預計今年農產品零售價全面上漲進而推高通脹的可能性不大。
南都記者辛靈 王海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