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1月15日,廣西河池市轄區內的宜州市龍江河段突然出現死魚現象,宜州市環保部門調查發現,龍江水體遭受了嚴重的
事件披露后,1月24日晚間至25日,龍江下游城市柳州多個超市發生搶購瓶裝水事件。當地政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1月24日晚23時,柳州市發布信息澄清斷水謠言,稱有能力向市民提供安全、合格、放心的自來水,隨即啟動日供3.5萬噸地下水源。
在這個過程中,當地政府及時公開信息,通過電視、報紙、手機短信、微博、網絡論壇等傳播媒介,在澄清斷水謠言、實時更新水質監測數據的同時,采取多項應急措施,及早截斷污染源,引導市民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理性判斷。當地政府對此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及時透明,但卻并不能掩蓋其背后的深層問題。
雖然污染原因尚未徹底查清公布,但和云南南盤江“鉻渣污染”事件之后暴露出來的問題一樣,在廣西一些河流的周邊,一些重金屬礦產的開采泛濫而無序,且環保監管沒有到位。2008年當地就曾爆發過砷污染事件。這一切都表明,當前,在資源相對富集、經濟又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對礦產資源的粗放開發現象仍然存在。在GDP至上的脫貧愿望和政績沖動下,一些地方政府對少數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監管職能形同虛設,導致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
我國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數十年快速發展累積的矛盾與曾經忽視的問題正紛紛凸顯,“砷毒”、“血鉛”、“鎘米”等重金屬污染引發公共事件頻發,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環保的警鐘。
切實加強監管和環境治理,是控制重金屬污染的必要手段。國務院2011年已正式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提出了“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控理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強化落實和監管。
面對一再敲響的警鐘,我們還須思考,如何從頻發的環境污染事件吸取教訓?從本質上說,這一系列污染事件背后都是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問題。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生產力布局向沿海發達地區集中,依托中西部地區礦產資源的基礎性原材料產業該怎么布局?欠發達地區開發資源,承受了環境破壞的后果,如何從資源收益中得到修復環境的補償?這些都需要從發展觀念上予以考量,從制度安排上進行設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