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報訊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屢遭輿論批評。近兩年來,從面粉增白劑風波,到乳制品標準爭議,無論是標準本身的科學性還是標準制定程序的公正性等,均面臨大量質疑。日前,
標準清理整合至關重要
該征求意見稿提出,“十二五”期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方面的主要目標包括清理整合現行食品標準,加快制定、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機制,強化標準宣傳貫徹和實施工作。
《征求意見稿》稱,“十二五”期間,要清理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以及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內容,解決標準間交叉、重復、矛盾等問題。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現階段,對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至關重要,“比補充更新重要得多”。他指出,由于長期以來多頭管理,中國很多食品存在多重標準,且多為強制性標準,這些標準往往交叉、重復、矛盾,對食品安全監管頗為不利。“中國是世界上**一個有著多套強制性標準的國家”。
食品風險評估亟待加強
在談到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時,征求意見稿指出,目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基礎研究滯后,風險評估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食品安全暴露評估等數據儲備不足,監測評估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對此,南開大學副教授宋華琳也指出,“風險評估”缺乏,一直是我國食品標準以及其他食品安全的軟肋之一。
宋華琳指出,食品安全監管具備典型的風險監管的特征,因此需要通過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這一組織形式和程序裝置,將相關的化學、毒理學、營養學和微生物學等專業知識加以整合,將諸多科學和技術信息加以整合,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與推演,來評估食品安全風險,并將其作為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基礎。但宋華琳指出,目前在制度、能力、人才和技術體系等諸多方面,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都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對此,本次征求意見稿也強調,將“以風險評估為科學基礎”作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的基本原則之一。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以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為基礎,以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風險的因素為重點,科學合理設置標準內容,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制定標準程序要透明
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過程中的程序正義問題始終備受關注。本次規劃對此亦有所涉及。其主要任務中提到,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制度。即“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征求意見稿規定,2012年底前,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跟蹤評價規范等相關法規。2013年底前,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修訂、征求意見、標準審評、審評委員會委員管理、標準公布等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實現標準工作的公開、透明。
宋華琳建議,應建立審評專家的動態更新機制。這有助于防止審評專家過于固定,防止產業界和審評專家之間形成不當的聯系;通過建立審評專家的進入與退出機制,從而將真正活躍在食品標準和食品安全科學研究**線的專家,及時充實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專家的隊伍之中。此外,他強調,未來還應以制度化的方式對待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專家的利益沖突問題。
進度表
到2013年底,要基本完成對現行1900項食品國家標準和3000余項食品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內容的清理,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相關標準的整合和廢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