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2012年全國衛生系統
陳竺部長充分肯定了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取得的成效。過去的一年,各地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深入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專項行動,查處“問題乳粉”、“瘦肉精”、“地溝油”等案件,積*應對“臺灣塑化劑污染”事件,及時開展“日本福島核電事故”放射性污染應急監測,為維護群眾健康利益、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陳竺強調,衛生系統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要切實增強做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推進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陳竺指出,我國仍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客觀上存在發生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隱患和風險。我們的工作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衛生事業基礎薄弱、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發展滯后等問題亟待解決。
陳竺要求,2012年,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履行法定職責。積*推進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指導,提高全體居民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同時要狠抓衛生監督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文化建設,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隊伍思想素質。
陳嘯宏副部長做了工作報告。2011年,中央與地方對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的投入不斷加大,全面啟動縣級衛生監督機構房屋建設,為中西部縣級衛生監督機構配備執法裝備,基層衛生監督機構基礎設施和執法條件得到改善。一年來,各地在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下,扎實工作,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全國共監督檢查各類監管對象253萬多戶次,監督抽檢43萬件樣品,行政處罰案件4萬余件,罰款金額近6000萬元。衛生部審查通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24項、公布實施21項,成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建立食品添加劑等6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比實驗室。建立覆蓋32個省級、244個地市級和716個縣級的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在110個地市和620個縣建立近2萬個飲用水監測點,職業病哨點監測網絡由72個增加到120個。將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健康咨詢、飲用水安全巡查、學校衛生、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等五項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飲用水安全等突出問題,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健康權益。過去的一年,河北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局、浙江省衛生廳衛生監督局、上海市衛生監督所、安徽省淮北市衛生監督所等多個衛生監督機構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為全國衛生監督系統樹立了榜樣。
陳嘯宏強調,根據深化醫改工作部署和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精神,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深化醫改中心任務,以強化能力建設為基礎,以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與飲用水安全為重點,依法履職、強化監管,充分調動各方積*性,做好2012年各項工作,有效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2012年衛生系統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要切實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認真做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清理整合和跟蹤評價工作,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與預警工作,依職責做好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和風險交流工作。二是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認真學習貫徹《職業病防治法》,規范職業病診斷與鑒定,完成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工作,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三是深入開展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四是大力推進衛生監督協管服務工作。深入推進衛生監督系統文化建設,大力加強懲防體系建設和糾風工作,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五是加強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加大公共場所衛生、放射衛生、傳染病防治和學校衛生監督力度,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行為。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計劃單列市衛生廳局主管廳局長,省衛生監督處、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處、衛生監督機構、疾控中心和職防院(所負責人,衛生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相關協會負責人等共23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還邀請了中編辦、全國人大、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鐵道部、農業部、國資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全國總工會、總后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中醫藥局、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四川大學等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參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