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水母網10月31日訊(YMG記者李鑫 萊州記者李波攝影報道? 昨
??? 價格跌破種植成本
??? 姜農每斤大姜賠0.3元
??? "看今年
??? 在老陳的姜地里擺放著幾個筐,筐里裝滿了個頭相差無幾的大姜。他的妻子正忙著將剛刨出來的大姜剪掉姜葉,清除泥土,將大姜整齊地擺放在筐中。老陳隨手從筐里拿起一塊重約八九斤的大姜說,像這樣的姜去年能賣到四五十元,而今年也就賣三元左右,連成本都不夠啊!
??? 他介紹,種一畝大姜成本需要五六千元,按目前的價格計算,如果算上化肥、人工費、姜種等費用,每斤大姜的成本在0.8元左右,而現在市場價格卻在0.5元左右,因此每斤大姜要賠上0.3元左右。
??? 同行的萊州羅家村村支書羅亮也證實,今年的大姜著實是豐收了,但是低迷的價格讓很多姜農興奮不起來。"種姜和賭錢一樣,一次暴跌就足以讓種植戶們的積*性嚴重受挫。"
??? 往年姜價高升
??? 跟風種植釀"惡果"
??? "去年萊州大姜的種植面積不過六萬畝,今年卻達到了七萬畝之多。"萊州大姜協會會長張旭斌感慨地說,姜價一升,種植面積就一窩蜂地擴大,引起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接著又是種植面積一窩蜂地減少,隨之就供不應求,價格又大漲。這樣的循環,似乎不斷在大姜的身上重復著。
??? 十幾年前,萊州大姜的收購價格曾經一度創下每市斤13.6元的天價,但之后,價格一路走低。這種局面一直持續了近兩年的時間, 姜農們不忍心低價賤賣,把數萬噸大姜壓在窖子里,*終收購價落到了每斤不到一毛錢,只能眼巴巴看著大姜爛掉……"大傷元氣啊。"說到這里張旭斌心痛不已。
??? 為什么這種跟風式的種植方式一直存在,惡性市場循環得不到扭轉?問題的根本在于,分散的姜農無法與市場對接。同行的萊州市農業局專家孫竹生介紹說,萊州大姜還是停留在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上,由此誘發的副產品就是信息來源少,無法對行情做出準確判斷;很多姜農都是各自為戰,他們只能根據表面性的信息來調整自己的種植行為,而這些表面性的信息,往往是靠不住的,時常會導致錯誤的決策。
??? 孫竹生說:"大姜價格高的時候,一畝地毛收入過萬,純收入七八千元。"去年,萊州平里店鎮一個40戶人家左右的村子,賣完大姜后,就有多家姜農購買了汽車。
??? 盲目追逐"暴利",終于讓姜農在這個秋天付出了代價。今年以來,由于生產資料和勞務成本上漲,種植成本增加,大姜成本每畝達到五六千元。據此計算,種植大姜已經是虧本。
??? 走出"尷尬"還需探路市場
??? 引導規模種植
??? 漲與跌的對比現狀再一次引發業界對大姜市場前景的擔憂,萊州七萬畝大姜迫切需要一條突圍之路。
??? "萊州大姜再也不能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了。"張旭斌坦言,當下萊州作為膠東地區主產區,卻在價格上沒有話語權。
??? 萊州大姜總體產量在35萬噸左右,占全國市場20-30%左右的份額。但是市場價格的話語權,卻要在平度、昌邑、安丘等地大姜市場的左右下,而本地這三百家在收購點之間,也展開嚴性競爭,*終導致了萊州大姜難以擺脫"豐產難豐收"的怪圈。
???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萊州大姜整體均價是0.5元/斤,而平度大姜的平均售價在0.7元/斤左右,昌邑的價格與平度接近,達到了0.8元/斤。與萊州大姜有著0.2-0.3元的價差,這讓萊州大姜有了足夠多的傷心理由,以及足夠大的反思空間。
??? 沒有突出的大姜市場為依托,萊州大姜就不可能走出這種"怪圈".始終跨不出這種怪圈,就差在市場的缺失上。
??? 張旭斌介紹,如果在萊州建立大姜交易市場后,就可以更有效的引導姜農進行規模種植,市場則將各種的資源組合到一起,為姜農提供一個穩定賣方市場,會使整個大姜產業更多地呈現出穩定狀態,避免姜賤傷農的事件再次出現。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