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保障
??? 特別建議增加"資格刑"
??? ■對于故意實施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加大刑罰處刑力度,提高量刑的幅度
??? ―――對無法適用刑法第143條、144條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若社會影響惡劣,建議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 ■應增加"資格刑",健全食品安全社會信用體系―――專題報告建議,在對違法者以食品安全犯罪定罪量刑時,要附加適用保全措施―――在違法者服刑完畢后一定期限內,禁止其再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同時,將犯罪記錄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 明確界定"非食品原料"
??? 《刑法》第144條規定的犯罪要件是"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其中"有毒、有害"及"非食品原料"都缺乏明確解釋,給司法實踐帶來很大的障礙。
??? ■關于"非食品原料"的定義理論界和實務部門對什么算"非食品原料",一直存有爭議,爭議焦點集中在"食品添加劑"是否屬于"非食品原料".
??? ―――為此,專題報告建議,界定"非食品原料"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不屬于"非食品原料".至于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若超標使用,實質上是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建議適用《刑法》第143條定罪處罰。
??? ■關于"有毒、有害"的定義司法機關適用這一法條時,一般都要求鑒定機構出具"非食品原料"有毒、有害的證明。
??? 但是,相當多的"非食品原料"本身很難界定為有毒、有害,只是添加至食品后造成了食品的有毒、有害。
??? 實際上,既然是"非食品原料",在立法本意上就已經表明,這種物質不能用于食品生產加工。然而,由于目前司法機關對"非食品原料"的認識僅停留在法條規定的"有毒、有害"的要求上,而專業鑒定機構又難以出具檢驗報告;以致如何認定"非食品原料"是否"有毒、有害",一直深深困擾著辦案部門。
??? ―――為此,專題報告建議,制定司法解釋,明確一旦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非食品原料",即構成犯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