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近日召開的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企業信用分類
??? 信用危機不容低估
??? 國家工商總局市場司司長王晉杰說,當前,有的地方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絕,不守信用、不踐成約、破壞市場秩序成為一大社會公害。
??? 據調查,目前我國每年簽訂的約40億份合同中,履約率只有50%.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會計信息質量抽查公告顯示,在被抽查的157家企業中,竟然有155家存在虛報利潤的問題。
???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應收賬款總額達到6.46萬億元,同比增長22.4%,比上年增長了8.4個百分點。這說明,有些企業在還款方面的失信情況越來越嚴重。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老總對記者說,"公司*窩心的事就是各地的銷售公司賣掉車后卻不按合同約定付款。到現在為止,我們應收而未收回的款項超過數十億元,經濟損失巨大。"
??? 其中企業牽涉到個人失信的現象尤為多,如弄虛作假、坑蒙拐騙、假文憑、惡意欠款、逃廢債務、投機作弊等。在一些地方,少數把學籍"取巧"改到外省的高考考生,比堅守原籍的考生獲得了更好的升學機會;摻雜作假的不法商家,比本分守法的經營者獲利更多……種種不正常現象,暴露了社會信用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
??? 重整信用要找到關鍵點
??? 王晉杰說,經濟生活中呼喚信用、倡導誠實的愿望日趨迫切。失信行為給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造成隱患。
??? 一些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差,大量出現的制假售假、合同欺詐、惡意拖欠等現象,擾亂了市場秩序,加大了經濟運行成本,制約了國民經濟的有效增長,損害了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對我國經濟發展至少帶來三大消*影響:**是使企業的商品生產和交換不能正常進行。由拖欠導致的連環拖欠,破壞了信用,擾亂了經濟秩序,使企業資金周轉受阻,生產不能正常進行。其次,信用惡化使銀行業務無法正常進行。借錢不還,銀行還怎敢放貸!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銀行由不敢正常放貸到不敢吸收存款,那么銀行的生命就該終結了。第三,沒有信用,虛擬資本就無法產生和發展,市場經濟也就不可能向**階段發展。
??? 為何失信?專家們的一個共識:就是缺少一個讓失信者為失信埋單的機制,就在于信用體系不完善。法律制度存在漏洞,監管懲戒機制缺失和乏力;失信成本相對太低。
??? 建立誠信體系才是長效機制
??? 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信用體系發育程度低和種種失信行為妨礙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中國應當加快建立信用體系。
??? 王晉杰說,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參與。其中,政府是關鍵,政府要在誠信法規制度、監督懲戒機制和新聞輿論宣傳等方面發揮重要推動作用;企業是重點,企業要在誠信經營、行業自律和制度文化建設等方面花工夫;個人是基礎,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離不開每個人的誠信理念和道德。
??? 在制度建設方面,我們要建立健全規范的社會誠信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扎緊誠信法律制度的"籬笆",讓失信者無洞可鉆,無機可乘,堵塞其通過失信獲益的渠道。通過法治、行政、經濟等手段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打擊約束,加大失信行為的風險成本,讓失信者在金融信貸、就業、教育、市場交易等環節處處碰壁,寸步難行,失信企業將受諸多限制,難以生存,*后被市場淘汰。
??? 浙江省工商局負責人說,通過30年的實踐,浙江省工商機關建立健全了全省企業信用監管體系,建成了全省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匯集整合了來自稅務、法院、銀行、海關、環保、衛生、質監、公安等相關部門的信用信息。對全省各類企業進行了信用分類監管,以起到對企業激勵、懲戒、教育的作用。從2004年起,浙江省工商局每年都會向社會公布失信企業名單。對一些喪失信用的企業進行了信用預警,并吊銷其營業執照。
??? 有專家建議,信用建設要形成體系,**時間歸集企業信用信息,并對社會發布。
??? 北京廣霽律師事務所李海波律師建議公安、法院、銀行、稅務應將公民個人和法人企業的各種違法犯罪記錄、民事訴訟記錄、拖欠貸款和信用卡惡意透支記錄、偷逃漏稅記錄向社會開放(確定一個期限,比如超過7年如沒有新的不良記錄就自動取消,允許任何人查詢。
??? 此外,專家還建議建立失信企業名單,鼓勵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充分披露不講信用的人和事,讓輿論譴責不講信用者;嚴禁失信人員擔任企業的管理人員,尤其是擔任企業的董事長、董事、經理、會計;對失信企業給予工商年檢不合格的處罰,如連續兩年不修復失信記錄則予以取締。(記者 鄭北鷹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