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售賣600克裝的"沉香
7月29日,要價118.8元的"限量版"高價礦泉水驚現杭州;稍早,由藍帶集團從美國進口的橡木桶陳釀啤酒720毫升零售價高達398元;而就在7月初,
連日來,天價食品再次成為坊間熱議的焦點.其中為市民詬病*多者,還是"沉香"榨菜.
如此"天價榨菜"從何而來?成本究竟幾何?如此做法是否有欺詐之嫌?怎樣才能杜絕這種"天價"的產生從而維護
"天價榨菜"是何方神圣?羊城晚報記者決定深入榨菜原產地一探究竟.發現其天價榨菜的生產地點并非活水流淌的江底,而是一個水波不興的小水潭.其位置,在涪陵區新村鄉群星村.
涪陵區新村鄉群星村,天價榨菜沉潭處,水上的浮標標示著榨菜沉潭的時間.
鄉村水潭泡著榨菜壇
7月13日,細雨蒙蒙.出涪陵市區沿著陡高陡低的曲折山路行駛兩個多小時,記者來到了新村鄉群星村.這是群山里很不起眼的一個小小村落,公路旁的幾棟土坯的房屋便是這個村子的標志.但這幾棟房子里都沒有人,大門緊鎖.再往前行,山麓之上有一屋舍,旁邊有豬欄雞舍還有狗看護.幸運得很,家里有人在.
屋主是記者朋友的朋友,見朋友帶人來看水潭不好推托,領著記者一行進了院子.朋友說,這個屋主是他當年一起學車的"大師兄",名叫周彪,是涪陵榨菜集團老板的本家.在拉了一陣家常之后,"大師兄"告訴了我們這里的"核心機密"---那個水潭的位置,就在他所住的這棟房子的后方,"存放沉香榨菜已有多年".
屋后,一個水潭被綠樹青草環繞,上面漂著4個浮標,寫著"2002"、"2003"、"2005"等字樣,據說這些就是天價榨菜沉潭的年份.據涪陵榨菜集團此前公開表示,沉香榨菜*早的沉潭時間是2001年,迄今已有10年.
這么貴重的東西,就放在山麓上的一個水潭里面,不擔心別人會偷嗎?鄰村的老楊不屑地吐了口煙:"家家都有,誰來偷他們的啊?不過是把脫水后的青菜頭扔到壇子里,再把壇子扔到水里,有什么好稀奇的!2000多元,那是在賣名字嘛,哪里是在賣榨菜呦!"
天價榨菜加工廠外,大小不一橫七豎八的瓦罐在淋雨. 羊城晚報記者 魯釔山 攝
普通工廠造天價榨菜
涪陵榨菜集團生產此種"天價榨菜"的工廠只有一個,相對于其他年產近萬噸榨菜的工廠來說,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廠,它的位置就在從龍潭鎮進入新村鄉的入口附近.記者隨后來到了這家工廠.廠子的門口,種了玉米、辣椒等,雜草叢生.兩堆瓦罐放在雜草中,任日曬雨淋,其中*大的有1米多高,小的也有近半米高,總共近300個.雖然在它們的附近各有一個雨棚,但面積太小連瓦罐的五分之一也無法覆蓋,還擺放得混亂無序."這些都是他們用來裝榨菜的",附近居民老楊這樣告訴記者.
涂成灰色的院墻里面,紅磚砌成的屋舍儼然.廠子紅色大門緊閉,以前可以輕易出入的大門已經掛鎖.但廠子里常人來人往,工作仍然忙碌.或許是因為正處輿論漩渦,該廠內的工作人員異常謹慎:"我們這里是不能隨便進出的,必須有集團的人陪同才能進來",有工作人員說,"這里生產的就是榨菜,它賣多少錢我們不知道.""其實以前進去非常容易,只是*近出了事管得有點嚴,生產高檔榨菜的地方,環境也沒好到哪去,跟一般的工廠沒啥區別",附近居民小劉如是說.
"沉香榨菜"開壇
總部專賣店不見有售
"2200元的榨菜,我們這里沒有.那么貴的價格,誰買啊?"重慶江北機場的一家特產店里,工作人員如是告訴記者.在常因價格畸高而為大眾詬病的機場里都沒有賣,重慶其他地方記者更是難尋"天價榨菜"的蹤跡.
據涪陵榨菜公開資料顯示,其2200元高檔沉香榨菜的銷售地點僅有兩個,即重慶市區和涪陵地區.
涪陵區新世紀商場,是涪陵*高檔的兩個商場之一.該商場榨菜銷售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200元實在是高得離譜,那都是用來送禮的,根本不實用.我們這里從來沒有賣過,將來也不準備賣."而在涪陵另一個高檔商場,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沒有那款榨菜銷售.
記者隨即又走訪了分布于涪陵街頭的多家涪陵榨菜專賣店,但都沒有這款榨菜銷售.記者隨即來到位于體育路的涪陵榨菜集團總部樓下的專賣店,貨架上同樣沒有這款榨菜."如果你想要的話,我能幫你去廠里拿",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什么不擺出來呢?"那么貴……"該店員欲言又止.
直到記者在重慶百貨附近的一個水果攤上買水果的時候,該水果攤攤主梁先生即向記者表示:"我可以幫你到廠里去拿,至少便宜500到600塊.我們跟廠里很熟的,你可以先看貨然后再給錢……"
在涪陵街頭,這樣的涪陵榨菜"義務推銷員"人數不少,甚至不少"山城棒棒軍"也表示有廠里的關系,可以拿到低價的榨菜,不管哪個品種.
秘方來源:
"巴國古法" 口說無憑
在涪陵,榨菜是便宜貨,農村里幾乎家家都做.但做榨菜的秘方,在這里可是個頂搶手的"寶物"."不久前曾有一個小榨菜廠,花了幾千塊錢買了一個'巴國古法'制造榨菜的秘方,近來越做越大,生意非常紅火……"百勝鎮的老陳總想弄個"秘方",可百求不得.
據了解,涪陵榨菜集團的"天價榨菜",也與"秘方"有關,但這個"秘方"不是買來的.
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一個枯水期,人們在涪陵區榨菜生產重鎮珍溪鎮整治長江水道.這次普通的工程有著*不普通的發現---漕泥中意外挖到900多壇榨菜.大家打開壇子發現,里面榨菜呈褐黑色,并沒有腐爛,味道也不錯.據當時在場的人說,香味異常濃郁.后查證該榨菜是"怡亨永公司"1937年生產,在裝船外運中被日軍所炸,船沉水底而成.有分析認為,榨菜在近60年的發酵反應中,生成了人體所需的十多種微量元素,是榨菜中的**.
這個偶然事故所留下的幾百壇榨菜沉入水底的"制作"工藝,后被坊間稱為制作榨菜的"巴國古法",并為涪陵榨菜集團所用,*后用于生產"天價榨菜",于2007年3月上市.當時即有不少媒體對此進行報道.今年6月24日,中信證券分析師黃巍發布的《涪陵榨菜重大事項點評:推高端產品拉升企業形象》中稱,涪陵榨菜推出的600克裝沉香榨菜,"以2月江風自然脫水,壓榨后要用河沙封壇倒置沉入烏江底進行自然醞釀,全程均為手工制造,至少3年才能釀成,**沉香榨菜則要釀制8年以上方能上市".
其后這種說法遭到質疑,中信證券發表聲明表示,分析師未進行實地調研.
成本起底:
榨菜600克 成本僅4元
如此榨菜,到底成本幾何?讓我們從原料算起.
"做榨菜用的普通的青菜頭,今年的平均價格是每斤兩毛七."種青菜頭多年的龍潭鎮居民老張告訴記者."*多4毛多一點吧,不會超過5毛."老張的說法得到了眾多菜農的認同.也就是說,原料的成本*多是每公斤1元錢,600克青菜頭的成本是0.6元.
涪陵榨菜半成品供應商阿齊告訴記者:"青菜頭必須通過兩種方式來進行脫水,一種是放在外面通過風來進行脫水,俗稱'風脫水'.另外一種是在地上挖一個池子,然后向里面撒鹽,稱為'鹽脫水'.那些沉在水底的榨菜,經過的是風脫水,這是一種相對較好的工藝.經過風脫水以及后來的沉潭,青菜頭的分量會減輕,減輕的數字大概在40%,也就是說1公斤的榨菜經過這道程序就變成了600克."以此計算,一包600克的天價榨菜需要青菜頭1000克,成本也就是1元錢.
據了解,半成品的榨菜到了這里之后,要經過再脫水、切絲、包裝等多道程序,然后便上了市場."在這一段,榨菜的重量估計會再減輕50%左右."半成品供應商阿成說.至此,"天價榨菜"的成本升至每包2元,一位半成品供應商告訴記者,加上人工等分攤,每600克沉香榨菜的成本*多為4元.
營銷套路:
官網炒作 點"菜"成"金"
在涪陵榨菜的官方網站首頁,記者在顯著位置看到一篇題為"點'菜'成金"的文章,文章注明引自一家全國性媒體6月20日的報道.文章開篇表示,涪陵將建榨菜博物館,其后稱:"給榨菜建博物館,聽上去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不過,只要了解到下面這些信息,就會認為它非常合理了.據悉,繼2007年**批600克裝沉香榨菜以2000元的高價上市之后,今年涪陵又上市了第二批沉香榨菜,且市場售價調至2200元.這種堪稱'黃金榨菜'的**,正成為涪陵榨菜的名片,并書寫了涪陵人點菜成金的傳奇."
"當年,沉香榨菜驚艷上市時曾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面對來自市場的'咸菜竟然賣出鮑魚價'的質疑,烏江涪陵榨菜集團老總周斌全這樣回答說:'我們是將沉香榨菜當成一張文化名片來打造的;同時,我們也要把榨菜打造成高端產品,塑造企業形象.這樣看,價格其實就不是問題了.'"
"事實證明,價格的確不是問題.限量上市的沉香榨菜不僅受到了消費者的熱捧,而且還獲得了客戶訂單.想想看,同樣是由植物制造,如果一包香煙經過精細選材、加工和包裝可以賣出上百元的價格,成為只有*少數人能夠享受得起的奢侈品,那么榨菜為什么不能走限量路線從而也成為一種另類奢侈品呢?這樣一問,價格或許真的就不是問題了."
如此文章放在網站首頁,不是宣傳,又是什么?何況宣傳還不止于此.
據《重慶晚報》等媒體報道,2007年3月18日晚,烏江涪陵榨菜集團召集全國的數百名一級代理商,啟動拍賣會,拍賣"天價榨菜"的經營權.烏江榨菜的代言人、影視明星張鐵林也被邀請到現場助陣.據了解,當晚現場氣氛非常火爆,經過數輪競標,"天價榨菜"的全國經銷權被重慶一家公司以100.777萬元拍得.這家公司的舉牌者說,之所以出如此高的價格,是認為該產品市場前景好."經營權拍賣結束后,消費者隨后就可以在全國各個銷售點購買到這種榨菜了!"烏江涪陵榨菜集團負責人當時如是介紹.拍賣會后,烏江涪陵榨菜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周斌全還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在回答中表示:"(沉香榨菜)包裝很貴,總的算上來,一盒'沉香榨菜'的成本會很高,但是利潤也很高,不好說得太具體."……
據了解,2010年11月23日,"涪陵榨菜"股票上市首日以25.12元開盤,盤中股價*高漲至48元,較發行價*高漲幅達243.10%,隨后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截至2011年7月14日,盤中股價*低跌至17.42元,較首日*高價跌幅達63.71%.首日追高買入的投資者幾乎全線"套牢",不少35元以上買入的投資者更是虧損嚴重.7月14日,該股票報收于20.72元,較前略有增長.
消委回應:
金玉其表 正被調查
"哪里是在賣榨菜,他們賣的是銀子嘛!買的都是房地產公司什么的大老板兒,銀做的碗和筷子是拿來送禮的,那榨菜只是由頭,聽起來好聽一些罷了!"一位水果攤主說.
對于這種做法,重慶市消委會投訴部主任喻軍表示,該款榨菜有誤導消費者及過度包裝的嫌疑.目前,重慶市消委會已責成涪陵區消委會對此進行深入調查.涪陵區消委會有關工作人員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調查正在進一步進行當中.
7月12日,涪陵區委書記張鳴對此事表示:"認為涪陵的禮品榨菜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我也比較贊成.我還真沒有吃過那個菜,也沒有翻開那個盒子看一看,好像說里面有一個小銀碗,有一對小銀筷子.一個產品還是要靠產品本身的競爭力才行,企業應該認真考慮."涪陵區外宣辦主任孫廷娟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涪陵區已將此事責成涪陵區榨菜辦進行跟進,目前工作正在進行中.
處于風口浪尖的涪陵榨菜集團目前對此事有何說法?羊城晚報記者隨即來到涪陵集團總部.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事應該找市場部,而市場部又稱需要找總經辦,總經辦則稱要找董事會秘書處.*后,董事會秘書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涪陵榨菜集團針對"天價榨菜"事件曾有回應,該回應代表涪陵榨菜的官方態度.
記者隨后找到該份回應,回應稱:高端產品沉香榨菜系公司2007年初推出的一款禮品榨菜,該產品推出后一直按照正常程序生產和銷售,此后公司沒有對該產品進行任何宣傳.目前公司禮品榨菜有近20個品種,銷售價格從幾十元到兩千多元不等,所有的禮品榨菜主要在涪陵地區和重慶市區銷售,沒有全國推廣.
"沉香榨菜自2007年推出至今,該產品正常銷售,對公司的業績影響甚小."
引起這場風暴的中信證券分析師黃巍,此前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承認,沉香榨菜只是個"噱頭".
法律看法:
賣榨菜還是賣筷子?
"天價榨菜"是否有欺詐之嫌?記者就此采訪了眾多法學專家、學者、律師等.不少學者都認為"天價榨菜"具有欺騙性,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應該改正.
"他們到底是賣榨菜還是賣筷子啊?"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信和對此表示:"他們在產品的外面說是賣榨菜,宣傳的也是榨菜,可里面的主要東西卻不是榨菜,而是銀制的碗筷,這種做法是有欺騙性的,會誘導顧客發生誤解.""根據《廣告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包裝上的標識和里面的產品必須一致,這是*基本的商業準則."
程信和表示:"在買賣雙方中,買方是弱者,賣方是強者,是專家.賣家有必要把自己所賣的東西在包裝上清楚地告訴買家,從而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這一點'天價榨菜'沒有做到,從這個角度,說'天價榨菜'有欺詐性質也是可以的.包裝盒里擺著不一樣的東西,其整體價格超過核心產品的價格很多,這是不合適的.他們改正的方法有兩種,要么就在盒子上寫明賣的是銀制的碗筷搭配榨菜,要么就只賣榨菜把銀制的碗筷拿出去,兩者只能選其一."
廣東海際明律師事務所律師何富杰對此表示:"本來在市場上交易,買賣雙方之間的行為應該由市場來調節,只要你情我愿就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所賣的商品與包裝上的標識差距過大,那就確有欺詐的嫌疑了.畢竟這種做法是會引起誤解的,從而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羊城晚報記者 魯釔山 發自重慶)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