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7月25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劉襄等5人非法生產銷售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曾讓
今年3月份,中國*大的肉制品加工企業--雙匯被曝使用瘦肉精豬肉,從而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追查"瘦肉精"的食品安全風暴.
證據顯示,曾就職某國營藥廠的被告人劉襄與奚中杰,2007年開始合作生產"瘦肉精",全部銷往河南、鄭州和江蘇常州等地,截至今年3月,共生產瘦肉精2700公斤,非法獲利200余萬元.同時,劉、奚販賣原料給河南的陳玉偉、肖兵,陳、肖二人經過勾兌、稀釋再轉手賣給下線,銷往全國.
在25日的一審宣判中,瘦肉精生產者劉襄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同伙奚中杰被判無期徒刑;下線銷售者肖兵被判有期徒刑15年;同伙陳立偉被判有期徒刑14年;劉襄妻子劉鴻林被判有期徒刑9年.
據稱,面對如此判決,5名被告俱"淚流滿面",表示將再次上訴.但有法律專家稱,造成如此重大損失的公共安全案件,作為主要生產者、一級銷售商的他們,二審改判的可能性恐怕不大.
撇開判決結果不談,庭審過程中一些"小插曲",也頗耐人尋味.庭審中,販賣瘦肉精的犯罪嫌疑人均表示,知道往動物飼料中添加瘦肉精是違法行為,也知道會對人體有危害,但是危害有多大不是很清楚.嫌疑人之一肖兵甚至語出驚人:"這些瘦肉精豬肉,我也經常吃!"
這不由讓人想起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此前的論斷--造成"瘦肉精"被違規使用的根源,在于生產者的科學知識的匱缺及道德的淪喪.
據介紹,并不是所有使用了瘦肉精的豬肉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把握豬的生長周期,便可通過豬自然的新陳代謝將瘦肉精排出.可是包括很多農民在內的小生產者缺乏這種常識,導致害人害己.
但相較于科學常識的普及,生產者道德水平的提高更迫在眉睫.譬如,劉襄曾在筆錄中稱,自己曾出現過心慌、拿筷子手抖等現象,推測與長期接觸瘦肉精有關,但"已經開始生產了,想停也停不下來,只好繼續生產了".
劉襄的上述心態,在很多不法生產者身上都可覓到蹤影.就在瘦肉精事件東窗事發的前后,包括硫磺姜、牛肉膏、染色饅頭、絕育黃瓜等食品安全事件,在考驗著國人底線的同時,也在拷問著這個社會的誠信與良知.
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洪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對于不法制售者的監管、打擊力度太輕是一個原因,"對這些人施以重罰,讓其他人看到違法成本的沉重,他們必然會有所忌憚,有所收斂."
而另有專家指出,食品安全領域亟待加強的監管,不僅包括對于制售者的監管,同樣包括對于監管者本身的監管;不僅要加大對不法制售者的打擊,更要加大對監管者失職、缺位的懲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