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本土貨披上一層"洋皮"招搖過市的情況并不少見.近來,"達芬奇天價家居'
調查篇
進口食品也有"假洋鬼子"
由于近年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少人棄國產食品,轉向進口食品,認為進口食品就一定是安全而優質的.事實上,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并不少見.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BHG、京客隆、樂天瑪特、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超市的進口食品區發現,很多所謂的"進口食品"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甚至有不少"山寨進口食品"存在.
"美國西梅"、"越南果蔬干"……這些打著外國旗號,且和眾多食品一起擺放在"進口食品"專柜的產品,很多其實產地就是在中國.
7月19日,在BHG超市藍色港灣店,記者在眾多進口食品中看到一種標示為"美國西梅"的涼果類食品,與多數進口食品清一色英文標識不同的是,這一產品的標簽內容大多用中文標示.在產品的正面包裝上醒目地標示著"美國西梅"與"美國加利福尼亞西梅"字樣.然而,記者在該產品外包裝上看到,產品產地為廣東省汕頭市.不過,為了與所謂的"美國西梅"扯上關系,該產品包裝上特別強調產品"原料進口國:美國".
除了這一西梅產品外,記者在北京一些大超市還發現,很多涼果類、堅果類食品都喜歡打著"美國"、"泰國"、"越南"等旗號在銷售,且多數擺放在進口食品專柜.然而,仔細查看標簽,這些產品卻多數產地為中國內地.
7月19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進口食品"指的是非本國品牌,經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后在我國銷售的食品,包括在國外生產并在國內分包裝的食品.因此那些打著"外國"旗號卻在內地生產的產品"實在不該和進口食品擺放在一起",而這么做的目的無非是迎合部分消費者"崇洋媚外"的心理,也便于產品抬高價格.
記者發現,擺放在進口食品區的這些國產產品,價格上要比擺放在普通食品柜臺的產品貴上好幾倍.比如同樣重量的西梅,"美國西梅"要十九元多,而普通西梅只要八元多.
標簽標注混亂讓人看不懂
之所以消費者會被一些"山寨進口食品"欺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預包裝進口食品的包裝上多為外文,普通消費者很難理解,全憑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簽來了解信息.但記者調查中發現,很多進口食品的標簽標注存在不規范的現象,讓消費者很難獲得準確信息.
清華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王玉梅表示,食品標簽是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圖形、符號以及一切說明物.食品標簽如同食品的一個窗口,進口食品尤其如此,消費者需要通過標簽一目了然地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
根據我國頒布的《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進口食品專賣店或專柜的進口食品甚至根本沒有貼上中文標簽.在位于酒仙橋的一家進口食品專賣店,其中銷售的小包裝進口食品上全是日文,并無中文標簽,店員表示,如果記者需要的話,可以為記者介紹相關內容.
而記者在超市看到的一些進口食品在標簽標注方面也存在混亂的情況.按照要求,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中的品名應該可以反映食品的真實屬性,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產品的名稱很奇怪,如一款名為"白翡翠"的食品實為月餅.
另外,按照要求,食品標簽中外文需一一對應,但是很多食品的中外文并未一一對應,在翻譯為中文時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還有一些來自臺灣等地區的食品,標簽文字使用了繁體字,而這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保質期臨近卻無提示
選購進口食品,還有一項需要特別留意的就是保質期.由于從國外運輸過來,很多產品可能已經臨近保質期.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新一批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顯示5月份又有110批次進口產品在我國入境時被驗出不合格.其中,北京華聯綜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的0.046噸健將咖啡蜂蜜牛奶,即因超過保質期被銷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保質期將至的進口食品,超市卻并未做出任何提示.如一種無糖果凍粉,在今年10月份即將到期,但是卻未有任何標示.沃爾瑪超市知春路店的進口食品專區,一款"紅鷹牌"魚罐頭,生產日期為2008年9月16日,保質期為3年,還有一個多月就將過期.另一款炸醬碗面,也是即將于2011年9月18日到期.
事實上,對于"臨界食品",國家有關部門曾明確提出:商家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應當集中陳列或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
因此,專家提示,在購買進口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質期,以免買到過期食品.由于進口食品貼的是中文標簽,不少不法商販會將過期食品回收再貼標簽出售.對此專家支招:正規的進口食品生產日期碼一般是激光打印,字體呈針尖狀點狀分布,造假生產日期一般都是油印,字跡連貫粗黑,蘸上水一擦就會變得模糊.而針對過期食品換包裝的情況,市民在購買進口食品時要注意產品包裝上時間編碼,一般流水線上包裝的產品,不但帶有年月日,還有具體到幾時幾分的生產時間,每袋產品的編碼都不相同.而假造的包裝袋由于工藝簡單,一般時間編碼都是同一數字.如果貨架上的產品生產日期都是幾時幾分生產,則可能為假包裝.
除此之外,針對一些特別的商品,還需要留意產品上加貼的"CIQ"(中國檢驗檢疫)激光防偽標識.7月20日,北京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處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咨詢時表示,目前進口食品中,對進口橄欖油有強制加貼CIQ標識的要求,因此在選購橄欖油時一定要留心察看是否有此標記,以判定其是否為真正進口食品.
選購食物莫迷信"進口"
不少消費者尊奉"貴的就是好的"、"洋品牌就是好"的念頭,不過,進口只意味著昂貴,卻并不一定意味著優質.事實上,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何計國表示,近些年來進口食品總量在攀升,相對而言,進口食品安全問題就會比較突出.據何計國介紹,除了中文標簽不合格現象比較嚴重外,主要是生物源性安全問題,比如說微生物超標、寄生蟲等.
據何計國介紹,國外食品標準方面并非樣樣比中國嚴格,比如在細菌總數控制和添加劑控制方面,國外的標準明顯不如中國嚴格,因此也容易在這兩方面檢出問題.
此前,一些知名品牌的進口食品就被爆出檢驗不合格,如珠海經濟特區康瑞經貿有限公司進口的、美國寶潔公司的兩種"品客"薯片,均被檢出溴酸價超標.上海逍龍信息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可口可樂"的芬達提子味碳酸飲料,被檢出苯甲酸超標等.
7月20日,記者從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方網站中看到,基本上每個月都會有進境食品不合格通報掛出.其中,今年5月份被爆出不合格的產品中,產地為 新西蘭的"田園奇異果洋蔥風味酸奶油蘸醬"即被查出違規使用化學物質乳酸鈣、產地為澳大利亞的紅木蜂蜜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產地為加拿大的杏仁糖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此外,還有很多產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霉菌超標、甲醇超標等.
何計國強調,有關部門檢驗檢疫的過程也會出現漏洞.檢驗部門通常只能抽取一些樣品進行檢驗,可能樣品是合格的,但是未被抽取的食品中微生物超標.因為微生物污染無處不在,不可能對每個進口食品一一檢驗.
營養專家指出,消費者選購食品時,不能一味追求洋食品的時尚新奇.對食品的產地、配料、注意事項要多多關注,以免讓不合格的進口食品,甚至假冒偽劣"洋食品"有了可乘之機,這樣才可以避免更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服務篇
掌握技巧選對進口食品
不出**,就可以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是一件美事,但是要想享受得盡興而不是敗興,就需要消費者掌握一定的選購進口食品的技巧,這樣才能不被"假洋鬼子"和不合格進口食品擾了"吃興".
兩看一查判斷安全性
消費者在超市或食品專賣店選購進口食品多為預包裝食品,此時想要選對食物,專家指出,掌握"兩看一查"就沒問題.
**要看包裝上是否有中文標簽,根據國家《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的規定,進口食品標簽必須事先經過審核,在取得進出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后,進口食品標簽必須為中文標簽.標簽的內容不僅和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制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這些信息必須是中文黑色字體.除了檢查上述內容外,還要注意看所購部分食品包裝上是否貼有激光防偽的"CIQ"(中國檢驗檢疫的縮寫)標志.
專家提醒,也可在經銷商店內查看"進口食品衛生證書",該證書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合格后簽發的,證書上注明了進口食品的生產批號等詳細信息.只有貨證相符,才能證明該食品是真正進口的.如果是沒有以上標志和證書的進口食品,很有可能是非法進口的,由于沒有經過檢測,這樣的食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大家要謹慎購買.
選購"洋水果"一看二捏三聞
美國蛇果、新奇士橙、紅提,泰國榴蓮、紅毛丹,日本水晶梨……"洋水果"在各大超市也并不少見,然而,目前市場上存在進口水果標簽隨便貼的現象,以"土"充"洋"讓人很難放心購買.
對此,專家指出,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進口水果有明確的規定:一、必須取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檢疫許可證"和輸出國或地區出具的植物檢疫證書;二、進口水果包裝箱上須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稱、產地、包裝廠名稱或代碼;三、不得帶有中國禁止進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土壤及枝、葉等植物殘體;四、進口水果中有毒有害物質檢出量不得超過中國安全衛生標準的規定.
因此,真正的"洋水果",其貼注的標簽必須符合上述《辦法》的規定,標簽通常易貼難撕,而假洋水果的外包裝一般較為粗糙,標簽很容易被從水果上撕下,且通常印制的是漢語拼音加英文;進口水果一般加工工藝良好,水果采摘后,會馬上進行冷藏,因此,保鮮度較高;進口水果果體大小均勻、色澤明亮、質感豐富;進口水果大多包裝精美,一般保質期較長.消費者在購買時可通過看、捏、聞來判斷真偽,一定要注意是否新鮮,有無變質,以防上當受騙.
看酒標選擇真"洋酒"
近日,有媒體爆出國內存在大規模、專門制造"假洋酒"的窩點,用蒸餾水、酒精、色素就可以勾兌出各類"世界知名品牌洋酒",如芝華士、軒尼詩、百齡壇、喜力等.
對此,專家表示,辨別洋酒真偽并不難.按照國家《進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規定,一瓶進口葡萄酒如果是按國家規定程序進口,就必定有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核發的"進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而且酒瓶背面標簽上就必定有中文標識.如果沒有中文背標,或者商家無法提供證書,不要輕易購買.
除此之外,還要看酒瓶標簽印刷是否清楚,是否仿冒翻印,酒瓶的封蓋是否有異樣,有沒有被打開過的痕跡,而且要看是否有出口國的標識.
此外,專家還強調,選擇洋酒不能貪便宜,過于便宜的可能并不是真品.
出場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清華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王玉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